書名: 我想和世界談一談作者名: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鳴鏑工作室本章字數: 1808字更新時間: 2023-09-21 10:39:07
前言:歲月可回頭
親愛的朋友,你好啊!
現在你手里拿著的這本書,是出自我們一群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之手。我們和你一樣,初出校園,闖入職場,也會被令人頭大的各種年終總結折磨得焦頭爛額,也曾字斟句酌定下來年的目標。
回首過去的2021年,我們猜想,你或許有遺憾,也同時對來年憧憬滿滿。我們確定的是,你一定會感慨,時間過得這樣快。
如果時間有印記,那可能是留在身體發膚上的痕跡,也可能是鐫刻在心中的感動與改變。
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值得銘記與懷念的一年。我們如此幸運,這一年,與你一同走過,共游時間長河。
這一年,我們見證不凡,持續跟進重大成就與溫情時刻。
2021年,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復雜艱巨,世界環境更趨動蕩嚴峻。但萬眾一心下,國家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無數破防頻頻擊中我們的心。歷史的坐標上,刻寫下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宏大敘事,也記錄著平凡細碎的人間百味。
東京奧運期間,我們聚焦賽場內外競技的風采和力量;“年度熱詞”回顧中,我們暢談夢想實現與奮斗歷程,重溫那些想起來就會嘴角上揚的高光時刻;上海迪士尼的煙花在疫情防控承壓之時如期綻放,游客從容應對,我們無不動容;河南特大暴雨之后,我們謳歌平凡英雄,展現眾志成城。
即便有凜冽寒風,生機勃勃的華夏大地上,人民群眾一路高歌猛進,鑄造奪目輝煌。我們如此幸運,伴你鼓與呼。
這一年,我們筆耕不輟,社會民生熱點在筆尖激蕩。
2021年,公共政策領域迎來諸多變化。“雙減”政策落地,深刻影響校園內外,我們關注在線教育的發展,也將目光投注在孩子們的課間。針對年輕人的困惑、消費、文化生活,我們剖析線上占卜、日租陪伴等新型消費模式的興起,探討“盲盒經濟”的背后邏輯,在倡導理性消費觀的同時,科普借貸誘惑等種種套路騙局,抽離消費主義之外,也在“飯圈”降溫中探索什么是年輕人應該追的“星”。關愛銀發群體,我們分析智能時代老年人面臨的困境,也充分理解“網癮”老人內心的孤獨,倡導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
通過一個個社會事件、真實生活的切片,我們熱衷表達觀點,直言不諱。我們如此幸運,大事小事與你同舟共濟,從未缺席。
這一年,我們研精苦思,著筆墨洞察事態本質,見微知著。
針對職場內卷、互聯網時代畸形加班文化與年輕群體面臨的職場困惑,我們推出《要“拼”不要“拚”才是奮斗的正確打開方式》、“職場療一會兒”系列評論,剖析當代年輕人“升級打怪”的心路歷程,分享所感所悟;眷注企業與品牌的興衰軌跡,《華爾街英語毀了自己》
得出結論,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主動謀變”才是保持長青的永恒法則;面對失去理性,只跟風情緒、不探究真相的“烏合之眾”,《烏合之眾,請對號入座》呼喚有溫度有深度的發聲,標注尋求真相應具備的品質。
一年來,我們曾反復思考,在這樣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之下,當代青年應該如何作為?也曾自問,一個言論編輯工作者的肩上,應該擔當什么責任,承載何種價值?
日復一日的思索、質疑、重塑,一篇一篇的評論稿件中,我們的思路脈絡漸漸篤定而清晰。
互聯網加速信息更替流轉,當人人都能發聲,當遺忘漸成常態,我們想書寫的不是流量時代下的表面文章,我們付諸行動的不是制造焦慮而是縫合傷口。
面對時代洪流中的海量信息,我們仍然要甄別,我們誠然要記住,我們常常在思辨。
繼而,以堅持、努力,以步伐不停,向光而行。緊跟時代,但不屈從于浮世嘈雜,勇于突破,但常懷包容多元的敬畏之心。做有深度的思考,寫有力量的文字,與時光兩不相負,將奮斗進行到底。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鳴鏑》欄目誕生兩年有余,初生孩童般,尚且稚嫩,但日求精進之下,也沉淀了累累思考成果。
因為不曾放棄思考,“鳴鏑”這兩個字的分量,不只是一種文體、一個欄目,不只是社會變遷的記錄,也不只是輿論生態的縮影。它是我們共同成長的記憶,是是非激辯中對真相與公理的堅持,是態度,是責任,是不斷向上向善路。
《百年孤獨》中有一句話,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的確,2021年已然過去,時光滾滾不會停息。或許我們每個個體終會回到庸常中去,也要為安身立命東奔西走,也會為生活瑣事焦頭爛額。但我們不會放棄體察世界,不愿中斷抒發己見。我們相信,不論世界如何變幻,思想都能做呵護真諦、驅散灰暗的羽翼。我們希望,追求改變與突破之中,“鳴鏑工作室”的作品將始終是你認知世界時一扇常看常新的小窗。
2021年,感謝有你,共同見證。
歲月可回首,愿與你共赴更多更美的春天。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鳴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