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軟件開發:用戶故事實戰
- (美)邁克·科恩
- 1690字
- 2023-09-08 19:33:49
譯者序
2001年,敏捷宣言誕生,現在敏捷方法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而早在1996年,極限編程就提出了“故事”(story)的概念,這是用戶故事的起源。2004年,本書正式出版發行。書中對用戶故事理論系統化的闡述,操作實例化的說明,實際應用中的價值呈現,使用戶故事由單一實踐上升至系統化的方法,本書也當之無愧成為用戶故事方法的里程碑之作。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用戶故事”無疑已經成為精益敏捷方法的基石之一。
用戶故事方法獨有的價值,奠定了它在精益敏捷方法中的基石地位。
首先,用戶故事實現了產品需求的敏捷化,進而將軟件產品研發過程中的需求、開發、測試主要環節系統化的連接起來。需求模糊不清,變更頻繁,做出的功能客戶不認可已經成為產品團隊普遍面臨的痛點問題,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及時交付給用戶真正想要的產品,已經成為產品團隊的夢想。但是在實現高效的開發之前,首先應該解決的是如何確保團隊做的工作是正確的,用戶故事覆蓋了產品研發過程中的需求領域,對如何獲取用戶真實的需求并實現敏捷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通過有效的對話溝通和迭代式的細節完善等操作,用戶故事實現了需求的敏捷化;通過優先級排序和故事點的應用,用戶故事實現了需求與開發的連接;通過驗收標準的持續明確,用戶故事實現了需求與測試的連接。用戶故事是一根線,它打破了傳統管理中的職能墻,把需求、開發、測試環節進行了有機的連接和敏捷化的融合。
其次,用戶故事方法彌補了目前業界通用的精益敏捷方法在產品需求領域的不足,是團隊進行全價值鏈敏捷轉型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目前業界通用的精益敏捷方法,無論是敏捷Scrum,還是精益Kanban,甚至是規模化敏捷SAFe等,在需求領域,不管是簡單的還是復雜分層級的需求描述,最后都會落在用戶故事上。雖然精益敏捷基于實踐持續演進,但是到目前為止,用戶故事仍然是需求領域的核心方法。
第三,用戶故事方法撬動了敏捷項目管理計劃領域,促進了項目相關方之間的協同合作。
故事點是用戶故事中獨有的概念。故事點的使用,巧妙地讓用戶故事能夠有效地進行計劃,將產品需求與項目計劃進行了有機的連接,并支持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持續進行可協商的適應性調整。
用戶故事更強調與用戶之間進行口頭對話和溝通。用戶故事中的很多實踐活動,用戶代理、故事編寫工作坊、估算故事、利用故事計劃發布和迭代等,都強調客戶、用戶和整個項目團隊的協同工作。用戶故事在客戶和項目團隊之間搭建起真正的橋梁,促進了項目相關方能夠向共同的目標協同努力。
可以說,用戶故事給方興未艾的敏捷項目管理領域貢獻了特有的實踐智慧。
第四,用戶故事方法是組織進行業務敏捷轉型不可或缺的工具。
市場商業環境紛繁復雜,用戶需求模糊易變,產品交付周期日益縮短,企業組織面臨的現狀越來越嚴峻。怎樣更好的應對這些現狀?實現組織級業務層面的敏捷轉型是企業應該優先考慮的方向之一。組織級業務敏捷轉型需要企業高屋建瓴的進行規劃,但是在落地實施層面更需要切實可操作的工具方法。
用戶故事從用戶價值的角度出發,在用戶需求實現過程中時刻提示團隊關注用戶目標,并且將研發過程中需求、開發、測試主要環節進行了系統化的連接,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團隊盡快及早向用戶交付價值,從而滿足用戶真實的需求,適應市場的趨勢,進而實現企業的商業目標。
用戶故事方法就是從上到下貫通組織業務敏捷轉型,并且可落地化操作的有效工具之一。
作為一名精益敏捷的踐行者,我在多年推廣的過程中意識到,理論只是理論而已,只有通過落地實操的方式給團隊組織賦能,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產生價值。可喜的是,在我們去實操之前,本書擺在我們面前,不僅從理論上,還從實操方面給出了大量的實例化案例來教會我們怎樣使用用戶故事,仔細品味這些案例,都會給大家帶來有價值的參考。在后續的實施中,我相信用戶故事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最后,我把本書獻給我的妻子王曉蘭和我的兒子,在翻譯的過程中,我的妻子正在輔導兒子學習英語,這使得我們家的翻譯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同時也激勵我實現高質量的完成交付。由于妻子的辛勞付出和兒子的專心學習,使我能夠心無旁騖地進行工作,反復琢磨詞句,并最終將經典作品再次以全新的姿態呈現給各位讀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