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收服趙云
- 白馬嘯三國,我父公孫瓚
- 敦而敏
- 2042字
- 2023-07-25 12:05:24
“常山趙云見過將軍!”
趙云也不敢一直盯著公孫續觀望,向前兩步走到公孫續的馬前躬身一禮。
趙云也是武藝有成,想投奔明主。
本來趙云是想投奔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紹的,可是他聽聞這一次公孫續做了盟軍的盟主,他就改變了主意,改投公孫續。
就在趙云在家鄉召集了一百多名青壯,想去投軍的時候,聽說公孫續護送百姓去幽州,于是就直接來投軍。
由于他們馬匹、兵器都準備齊全,接待的士兵也不敢怠慢直接通報給太史慈。
太史慈一聽到趙云的名字,當即想起來公孫續專門讓他尋找的那個趙云。
太史慈一見到趙云,就感覺到趙云的不凡。
太史慈這才確定眼前的趙云,就是主公公孫續讓他尋找的那個人。
于是太史慈就急忙派人去飛馬通知公孫續。
“哈哈哈!我早就聽說過子龍的英名,今日能得到子龍相助,塞外那些胡虜更會徹夜顫栗!”
公孫續哈哈一笑,伸手扶起趙云。
公孫續知道此時的趙云是一腔熱血。
趙云此時的心情也是對大漢一片忠誠,所以公孫續沒有說自己的大業可期這類的話。
而是說出讓胡虜顫栗的語言,這也更拉進來與趙云之間的距離。
趙云的家鄉常山,靠近上谷郡,那里是當年驃騎將軍衛青出塞抗擊匈奴的地方。
如今漢室衰落,對匈奴這些異族威懾力也弱了不少。
即使是南匈奴表面上還臣服大漢,但是到邊塞劫掠百姓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作為邊塞人趙云的心中,一定也那些異族懷有深深的恨意,公孫續這樣的話一定能夠引起趙云的共鳴。
公孫續很清楚趙云,后世傳說中的趙云是常勝將軍,更是忠義的化身。
但是趙云在確定跟隨劉備之前,他也曾左右搖擺。
趙云曾經短暫地跟隨過袁紹,還當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即使是公孫瓚敗亡后,趙云也曾有多年尋訪明主。
直到劉備離開袁紹去汝南時,再次遇到趙云,趙云才說道:“云奔走四方,擇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涂地,無恨矣。”
可以看出趙云一直在尋訪明主,最后經過比較才選定了劉備為真正的明主,從此盡力輔佐一直到死都沒有背叛。
所以公孫續相信,此時趙云來投奔他,也不是真正地就覺得他公孫續就是明主,而是選擇觀察公孫續是否值得他趙云誓死效忠。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時代講究君擇臣臣亦擇君。
君擇臣以才,臣擇君以明,不識貨,焉得為明。
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讎。
趙云是一個冷靜的人,他不會輕易就選擇一個人,就徹底效忠。
不過公孫續有信心,既然趙云來到他的手下,他就有讓趙云徹底效忠的把握。
“子龍,我想讓你作為子儀的助手,去統領白馬義從!”
公孫續扶起趙云,鄭重地說道。
公孫續很明白趙云的長處,那就是統領騎兵。
反過來這也是趙云在歷史上的悲哀。
正因為趙云的長處是統領騎兵,而劉備是在荊州和益州起家并在益州稱帝的。
那里不產馬匹,地勢也不適合騎兵作戰。
所以趙云也只能被作為保鏢使用,這才真正是英雄沒有用武之地。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趙云比起關羽和張飛來,與劉備的關系還差一些。
劉備手下的軍隊本來就不多,所以也輪不到趙云單獨統兵。
公孫續可不會埋沒趙云的能力,他把趙云定位為自己未來騎兵的統帥。
但是公孫續也不會上來就把騎兵的領導權,從太史慈那里要過來交給趙云。
趙云也只是剛出世,他現在統領士兵的能力不會太強。
他還需要跟太史慈不斷學習,并經歷過多次的大戰,趙云才能真正地成長為一名合格地騎兵統帥。
即使如此趙云也是受寵若驚,他對著公孫續拜倒道:“多謝將軍信任,云必定不會辜負將軍的厚望!”
公孫續聽出來趙云話中的含義,第一就是趙云依然是依客將自居,并沒有像太史慈一樣稱呼公孫續為主公。
第二就是趙云很自信,他感覺自己能夠勝任太史慈助手的角色。
不過公孫續也能感覺到,趙云比原來親近不少,離他想要完全降服趙云有近了一步。
“哈哈哈!白馬義從有子儀和子龍,我可以徹底放權了!”
公孫續這時也非常高興。
他的定位自己是君主,哪能經常一馬當先帶兵殺敵,有了太史慈和趙云,公孫續以后就可以真正的輕松了。
如今的大漢除了呂布以外,很少有人能擋住太史慈和趙云的騎兵。
安排完趙云,隊伍繼續向前。
來到任丘的時候,公孫瓚已經派遣田豫帶領士兵來迎接公孫續的隊伍。
公孫續這才徹底放松下來。
終于到了幽州的地界了,公孫續也就不再管這些百姓的事情了。
至于如何安置這些百姓,公孫續已經在書信中與公孫瓚交流過,
幽州東至白狼開置屯田,在漁陽、無終、清夷、靜塞、恒陽、薊城、高陽、唐興、橫海設置十軍。
每軍管理二十萬人。
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疏通漕運。
這些百信亦兵亦民,有戰事拿起武器就是士兵,沒有戰事就種田勞作。
公孫續做完這些規劃,他就交給了田豫這些人,他還要去見父親公孫瓚商議如何對待劉虞。
此時的劉虞的情況也很尷尬,他本來是幽州牧,可是董卓為了拉攏公孫續,把他的幽州牧給革職了,現在的幽州牧是公孫續。
這就成了一個問題了。
劉虞按照正常情況來說,他是應該與公孫續進行交接,然后離任。
但是此時大漢威嚴盡失,董卓也帶著天子逃往長安。
最為可笑的是,董卓還是被公孫續給打跑的。
即使如此董卓也沒有代表天子,下令撤掉封賞公孫續的那道命令。
現在擺在劉虞面前的難題就是,到底承不承認董卓的這道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