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L004-7號準備好材料,到窗口立案!”
電子叫號機發出一聲無情的叫喊,仿佛為前面6個立案無果的律師哀嚎。
“律師是吧?把您按照被告人數加一的立案材料套數和授權委托材料準備好,這是裁判所立案的《具結書》、《退費收款賬戶確認書》、《送達地址確認書》和《被告地址告知書》的格式文本,請您在立案時填好!”
004號專員的聲音竟然還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溫情。
怪不得雖然那么多人立案被拒,但是從來沒有人投訴過她。
李想把早已準備好的鄭小珍案件的全套立案材料放在了立案窗口的柜臺上。
“這是立案材料,這是當事人的授權委托材料和我們律師的證件,4份材料的格式文本已經讓當事人事先簽署好了,也放在這邊,麻煩您看一下。”
李想干凈利落將材料遞給了窗口,004號辦事專員從堆疊的立案材料中抬起頭打量了李想一眼。
“我們是想要立一個繼承糾紛的案件,《民訴法》規定了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裁判所管轄。
我們這個案件的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和主要遺產所在地都在我們西江區裁判所。管轄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具體的還需要麻煩您審核一下。”
李想隨著004號辦事專員對材料的翻動,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說明了案件的管轄問題。
管轄是每個裁判所在立案的時候都要首先解決的問題,管轄涉及級別管轄、地域管轄、協議管轄、專屬管轄等種類。
簡而言之,就是一套關于哪個地方可以管我這個事情的一套規則,這套規則設計的背后既要考量職權劃分清晰、便于查清案件事實,又要考慮為當事人提供便利。
從這一點上來說,立案第一關守住的也是這個標準,該我立的案件我受理,不屬于我立的案件,只能告知你去到相應的地方受理,這些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材料沒問題,可以立案。”
004號專員看完起訴狀和證據材料,在證據中被繼承人高和的戶口本和案件爭議的房產證那幾頁頁稍微停留和核對過后,專員告知了李想和何飛宇立案材料的審核結果。
點開裁判所專用的立案系統,熟練的輸入原被告的身份信息,打印生成《受理通知書》和《繳費通知書》,004號專員的整個立案過程如德福一般絲滑。
立案大廳外。
“師兄,你不是說她是‘冷面殺神’嗎?怎么我們的案件立得這么順暢?”走出立案大廳之后,何飛宇偷偷的問李想。
“你沒看到我們前面6個號都沒立上嘛,叫號到7號才立了一個案件,你說不是殺神是什么。”李想說道。
“那還得是師兄高……”何飛宇說著還想豎起自己的大拇指。
“行了,你是不是還想說師兄高、師父硬,何飛宇又高又硬,《讓子彈飛》的臺詞都快被你盤出油了”,李想打斷了何飛宇的施法過程。
“大都會に僕はもう一人で……”李想的手機鈴聲這時候響起。
“王總,您好。”李想看了一樣手機的來電顯示,是自己師父張遠顧問單位的法務總監。
“李律師,您好,我是王強”,您方便說話嗎?”
“沒事,您說。”
“李律師,是這樣的,我們公司有意向收購一個加油站,這個事情想請貴所幫忙做一個法律盡職調查,您看看你們這邊是否會方便呢?”
“王總,咱們公司的主業不是玻璃制造嗎?怎么突然對加油站會感興趣呢?”
“哦,我們老板想在公司附近買個加油站專門給員工加油。”王總在電話那頭輕飄飄的說道。
可惡的凡爾賽!又讓他裝到了。
李想突然惡趣味的想到,要不我到公司附近開個充電站,讓老板也一并收購了?給員工的電車充電怎么樣。
“那,王總,咱們這個項目的交易金額大概多少?是不是涉及整個加油站呢?”
“是針對整個加油站,交易金額大概在1000萬左右,當然這是一個預估的價格,具體可能還要看雙方評估的情況”。
“王總,您看這樣行不行,您先將加油站的名稱發給我一下,這個事情我先向張律師做一個匯報,后續會給您一個具體的報價方案”。
“好的,李律師,那我就等您的答復哈。”
盡職調查,裝一點的英文簡稱叫DD((Due Diligence),是企業在證券發行領域、收購和并購的時候會委托律師等專業機構人員,對擬進行證券發行的公司或者擬購買的公司進行審核和調查的一種業務。
簡單來說,除了證券發行領域外的法律盡職調查之外,更多的是在“買企業”的過程中發生的。
買企業(買股權或者買資產)和我們去商場購物其實是一樣的,買之前,我們得上手看一下這個東西怎么樣,用手摸一摸,試一試東西趁不趁手、合不合用等等。
稍大一些的企業因為經營過程涉及方方面面,聘請專業人員對公司的情況進行全面的風險梳理和風險評估,以便發現風險到底在哪里,風險程度如何,具體有哪些問題等等。
因為類似的非訴項目涉及的交易資金比較大,這時候律師的報價就變得非常重要。
對于師父顧問單位的項目,李想自然要詢問一下張遠的意見。
行遠律師事務所。
李想和何飛宇回到律所后,李想交代何飛宇和把上午的立案情況在案件溝通群里面向當事人反饋,并且指導當事人繳納訴訟費用。
如果原告在立案次日起7天內沒有繳費的,將會被按照撤回起訴處理,這個后果很嚴重,因此律師要及時提醒客戶繳納訴訟費。
李想來到師父張遠的辦公室門口,聽到張遠“請進”的聲音后進了門。
張遠正在改一個案件的《答辯狀》,看到李想進屋,兩人都很自然的走向茶桌。
喝茶,談事。
當你有一個M省的朋友讓你有空來辦公室喝茶,這個邀請絕對不會是客套話,你來了肯定是能夠喝到好茶的。
簡單說了一下早上立案的情況后,雙方的話題轉入李想接到的王總的那個電話。
叮,李想看向自己的微信,王總已經把加油站的名稱發了過來。
他迅速回復“收到”之后,把名字輸入了“企查查”APP,進行企業基本信息的查詢。
客戶雖然輕飄飄的一句只是為了員工方便買的加油站,但是不代表律師能夠隨便。
李想一直認為專業才是律師的立身之本,也只有自己先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