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 白立超
- 3257字
- 2023-06-19 17:25:28
孟母教子
一
公元前403年,周成烈王正式冊命韓、趙、魏三家位列諸侯,戰國時代就此揭開序幕。
在魯國旁邊有個鄒國(今山東鄒城一帶),與其他很多小國一樣,風雨飄搖,朝不保夕。此時,鄒國的一位讀書人憂心忡忡地走在鄉間路上,有路人上前打招呼:“公宜……”
這位讀書人竟渾然不覺,只見路人提高音調喊道:“公宜,又為何事陷入沉思?”
讀書人這才回過神來,慌忙回禮,并連連賠禮說道:“一些小事,一些小事。”路人笑笑便離開了。
這位讀書人名叫孟激,他剛才想的可不是什么小事,他始終在思考著天下局勢到底應該如何才能破局。齊國、秦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這七雄正在激烈廝殺,處于你死我活的爭斗中,其他的一些小國在夾縫中只能勉強維持,隨時面臨著滅頂之災,老百姓被裹挾其中,深受戰爭之苦。墨翟提倡兼愛非攻,信徒遍天下,但戰爭還是連年不斷,從內心深處來說,他還是服膺孔子開創的以仁義為本的儒學。
孟激的先祖是魯國公族慶父孟孫氏,歷經幾代,已經沒落。他與這個時代的所有士人一樣,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成就一番功業,經常在外游說君主,渴望實現自己的抱負。但時運不濟,孟激并沒有得到君主的賞識。
二
一日,稍顯憂郁的他,低著頭邊走邊想如何能既得到君主的賞識,又可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不知走了多久,他一抬頭,看到了一位非常漂亮優雅的女子,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輾轉打聽,得知此女子為仉氏。于是,他依禮前去提親,仉氏得知是孟激提親,心中歡喜,因為孟激在當地是少有的知書達理的讀書人,品行也為鄉里稱道。仉氏父母對這門親事也非常支持,很快孟激與仉氏喜結連理。
孟激非常幸運地娶到仉氏這樣一位賢惠的妻子,十分欣喜,對其百般疼愛。夫妻恩愛有加,過著耕田、讀書、織布這樣簡單而幸福的生活。不久,仉氏便懷有身孕,夫妻二人對即將到來的新生命都感到萬分高興。
周烈王四年(前372)的一天,仉氏已懷胎十月,臨盆在即。這一天仉氏剛剛吃過飯,有些犯困,迷迷糊糊就睡著了。夢中她看到一個神人乘龍前來,停在了自家的屋頂上方,此時許多鄉人看到五彩祥云在孟激家的上空環繞。忽然,神人向她走來,于是仉氏被驚醒了。這時,她感到一陣疼痛,她意識到孩子馬上就要出生。孟激連忙拜托鄰人去請附近的接生婆,接生婆前來,鄉里其他一些婦人也過來幫忙。
房中仉氏正承受這生產之痛,房外孟激在門口來回踱步,焦急等待,又喜又怕。很快,房中傳來了嬰兒啼哭之聲,隨后有婦人出來報喜:“恭喜恭喜啊,是位可愛的公子。”
孟激興奮地攥緊拳頭,半天合不上嘴。給孩子取什么名呢?孟激腦子飛快地想著,他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讀書人,能夠得到君主的賞識,實現平治天下的理想,于是取名為“軻”。過去只有富貴之人出門才能乘車,孟激如此取名暗含著對兒子的殷切期盼。
孟軻一天天長大,他天資聰穎,心地良善,父母對他非常寵愛。孟激偶爾帶著他到自己的書房,剛剛學會走路的孟軻,摸摸這本書,扯扯那本書,嘴里咿咿呀呀地叫個不停。母親仉氏更是為孟軻的成長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愛意。
然而這樣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并沒有持續多久。孟激作為一個有理想的士人,他覺得自己不能整天沉浸在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世界里,他一心要外出求仕,不得不忍痛離開愛妻與幼子。
孟激前往宋國,希望得到宋君的任用,但仍不成功。天有不測風云,一日,孟激突感不適,由于出門在外,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很快就去世了。而這一年,孟軻才三歲。
一日,孟軻出外玩耍回來,發現母親已哭成了淚人。他懵懵懂懂地上前,拉一下母親的衣角。孟母看到兒子回來了,雖然悲痛欲絕,但是她仍然強撐身體,按照禮制簡陋地埋葬了孟激。孟軻雖然沒有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仍然畢恭畢敬地按照喪禮的禮儀去做。孟軻看到母親哭得非常傷心,自己也哇哇大哭起來。旁人看著這對孤兒寡母,也紛紛流下了眼淚。
三
孟激去世后,撫養和教育孟軻的重擔就落在了孟母仉氏一個人的肩上。堅強的孟母并沒有屈服于命運的不幸,她強忍悲痛,通過織布來養活母子二人。
孟母為了給兒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費盡了心思。他們曾經居住在一個公共墓地的旁邊。孟軻經常能看到有人在那里修筑墓室,也能看到很多哭天搶地的送葬者從家門口經過。孟軻和其他一些孩子看到這些情景,感覺非常新奇,也爭相模仿,并將這些送葬、埋人的過程作為他們經常玩耍的游戲,樂此不疲。孟母仉氏看到此情此景,嘆息道:“這里不適宜我的軻兒居住啊!”
于是仉氏又輾轉搬到靠近街市的地方居住,孟軻不再玩那些墓間的游戲了。臨近街市,他看到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街上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有很多小生意人在那里大聲叫賣、討價還價。他又和附近的一些小孩模仿起來,學得有模有樣,并以此為能事。仉氏看到后,搖搖頭,邊收拾東西邊說:“哎,這里也不是我的軻兒居住的地方!”但是要往哪里搬呢?經過上次搬遷以及對兒子行為的觀察,仉氏深深懂得了周圍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她突然想起附近有一個著名的學宮,心里立刻就有了答案。
孟軻剛剛玩耍回來,正要給母親講他剛才如何討價還價并取得成功的事情,看到母親又在收拾東西,輕輕地問道:“母親,我們又要搬家了嗎?”仉氏看到兒子回來了,笑著說:“軻兒,我們要搬到一個更好的地方。”孟軻剛剛和這里的小伙伴玩熟了,雖然有些不舍,但還是非常孝順地幫著母親收拾東西準備搬家。
母子倆搬到了學宮旁邊,院內瑯瑯的讀書聲很快就吸引了孟軻。他到門口張望,看到學子有的在演習相見之禮,進退揖讓,動作優雅;有的在演習朝堂之禮,面色莊嚴,打躬作揖;有的在演習祭祀禮儀,表情肅穆,動作穩重。孟軻看到后也模仿這些禮儀。回到家中,孟軻有模有樣地向仉氏演示了相見之禮。仉氏看到后,會心地笑了,摸摸兒子的頭說道:“這里才真正是我們軻兒的久居之地啊。”
孟軻在此地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孟母仉氏也是盡心盡力,對他的教育毫不含糊。一天,孟軻在外玩耍,看見東家鄰居殺豬。他好奇地問:“母親,東家為什么要殺豬呢?”母親正在織布,隨口說了一句:“殺了豬要給你吃啊。”但是話剛剛說出口,孟母就意識到自己失言了,自責道:“我一直就注重以身作則,不合禮法切割的肉堅決不吃,不合禮制的席子堅決不坐。而現在孩子長大了,已經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了,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孩子不重誠信啊。”雖然生活很拮據,孟母還是買了東家的一些豬肉給兒子吃。孟軻看到母親拿回了豬肉,高興地亂蹦亂跳。孟母洗干凈豬肉后開始煮,肉香逐漸飄出,孟軻在旁邊使勁地嗅著。孟母在一旁看著小孟軻,會心地笑了。母子倆美美地吃了一頓,雖然她知道因為這頓豬肉,她不得不熬夜織布,但是她認為這是非常值得的。
四
轉眼間,孟軻到了上學的年紀,于是仉氏將他送往學宮讀書。孟軻剛開始學習很是認真,但是久而久之,也有厭倦的時候。一次,孟軻玩性大發,偷偷逃出學宮,在外面玩了大半天,然后悄悄跑回家。仉氏看到孟軻滿身泥土,又早早回家,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仉氏故意問道:“軻兒,最近學問可有長進?”
孟軻滿不在乎地答道:“差不多就可以了。”
此時正在織布的孟母非常生氣地拿起剪刀,將正在織的布全部給剪斷了,相當于好幾天的勞動都前功盡棄了。孟軻看到母親這個樣子,著實嚇了一大跳,連忙問道:“母親,您怎么了?”
仉氏非常嚴厲地說:“軻兒,你學習半途而廢,就像我現在將這些沒有織好的布剪斷一樣,前功盡棄。真正的君子通過努力學習樹立名聲、揚名天下,多向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請教就能增長知識、提高修養,所以平時生活才能夠安定平靜,出外做事才能遠離禍患。如今你本應以學習為立身之本,卻要荒廢學業,那你將來就難免要過蠅營狗茍的生活,并且根本無法避免不期而至的禍患,你的這種做法和我將織好的布全部剪斷有何不同呢?做事總是半途而廢,女人就會失去她們賴以生存的手段,男人就會懈怠他們的德行修養,如此一來,他們或者去做強盜小偷,或者淪為低賤之人。”
孟母的訓導如醍醐灌頂一般,讓孟軻意識到中途廢學的后果是多么的嚴重。從此以后,孟軻再也不敢荒廢光陰了,日日夜夜勤學不止,禮、樂、射、御、書、數,無所不通,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在孟母的訓導下,孟子發奮讀書,在學問上一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