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楊逍遙略作調整,恢復狀態。
這一夜他被紫府期的妖修毒牙暗下毒手,又得金丹期妖修相助,因禍得福。
整個過程要是讓鸛雀樓的說書先生編排下,能連講五六天。若是從意外結識老龜開始,這故事講上一個月都綽綽有余。
他之所以突然想到了鸛雀樓的說書先生,是因為對方之前主動找到他,希望將他單殺筑基期妖禽的故事加以改編,搬進書場,被他謝絕。
調整好狀態后,楊逍遙還是隱隱感覺到識海有股鼓脹感。
只是天已經蒙蒙亮,他還要晨修,之后還要忙論道園的事情,沒有時間研究龜福給的法訣。
他不可能在沒弄明白法訣的情況下,直接盲目上手修煉。
晨修結束,收拾一下后,楊逍遙直奔紫竹園蘇冉處,開始一天的工作。
忙完了島主府的事情,楊逍遙又聯系三名護衛,連續跑了北甲島、東乙島和東甲島三島。
這三島有不少他布設的陣法在紅嘴鷗之災中嚴重損毀,因此,他把這些陣法列為工作的第一優先級。
否則,他一個島接一個島地修復陣法最省事。
在口碑和省事之間,他選擇了口碑。
傍晚,文簡發信提醒他明天就是去靈石商會的日子。
楊逍遙簡單回復了句“好的”,便不再理會。
照例打坐修煉,這是水滴石穿的功夫,一日不可停歇。
今日他識海的鼓脹感依舊存在,楊逍遙仔細閱讀龜福所贈的無名法訣,認真揣摩其中意思。
等到他自覺已經理解后,這才開始修煉。
這是一篇煉神的法訣,講的是如何凝練自身的精神,化為神念。
人之精神不可見、不可聞,為無形之物,昔日先賢為探索精神修煉之法也是歷經波折。
最終有人發現有些人即使沒有煉氣,其精神也異于常人。
譬如凡俗中的圣賢有浩然之氣,行俠仗義之人有凜然正氣。
這些人的共同點便是心志堅定、知行合一。
修煉者由此切入,發現精神與肉身的奧秘。
煉氣是通過吸收天地靈氣,不斷壯大己身,最終易筋洗髓,脫胎換骨。
到了這個地步,修煉者氣血鼎盛,要想更進一步,就要洗煉自身的精神。
所謂精神本質是由無數欲'望與觀念組成,普通人一般多是對之放任自如,聽之任之,所以有心猿意馬之說。
煉神便是要駕馭自身的心猿與意馬,這里的心猿指代的是欲'望,意馬指代的是觀念。
心隨意動,意由心生,兩者交互影響。
煉神第一步是靜觀,要能以旁觀者視角觀察自身時刻涌現的欲'望與觀念,不干涉、不思慮。
如果是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修煉之道的人會感覺這一步極難,普通人一般習慣于隨欲'念而動,難以做到即時性的反觀己身。即便短暫做到,也難以持久,反而容易生出煩躁之情。
而修煉者自小打坐修行,吐納陰陽,除吸收天地靈氣外,也有靜心凝神之效,比之一般人更容易進入靜觀狀態。
煉神第二步是尋道,此道為修煉者自身所愿意相信、踐行的理念,屬于人道,而非天地之道。
一個人唯有尋到自己的道,才可能做到心志堅定、知行合一。
心志堅定、知行合一的好處在于,可以通過自身的道統合、駕馭心猿與意馬。
譬如世俗的俠客,因為堅信心中的道義,所以能夠言出必行,重義輕利,哪怕因此舍棄性命,也在所不惜。又有書生可以超越自身的本能,做到坐懷不亂。
善人持善念,惡人持惡念,無論哪種信念都能成為一位修士的道。
當然,這并不是一個一勞永逸之事,人之信念或許一輩子也不會改變,也可能在某一刻發生翻天覆地的根本性改變。
對于修士來說,當自身氣血足夠鼎盛時,便可通過煉神之法,凝練自身的精神,化為神念,神念一旦生出便不可逆。
這不是說修煉者自身的信念發生改變對自己沒有任何影響,墮入魔道、神念威能大減都是可能的結果,只是一個生出神念之人,不太可能會因為信念變化而消失。
煉神第三步是破繭,修士按特殊的行氣之法不斷催發自身的精神,使之如春蠶破繭,最終破開肉身的保護與束縛。龜福所贈法訣的精妙之處便在于這一步。
楊逍遙的神魂因為融合了原主殘魂的緣故,比之一般煉氣修士強大一些,而今又得紫府期妖獸一縷神念的滋養,一下子到了一個臨界點,這才出現鼓脹感。
若是正常修煉因為是一絲絲緩慢提升上來的,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當下,楊逍遙依照法訣一步步凝練自己的精神。
許久之后,他緩緩睜眼。
經過這一番修行,他識海中的鼓脹感淡了不少,整個人松快很多。
一晚上當然練不出神念,不過他確實感覺到對外界多了一絲絲另類的感知,這種感覺因為非常弱,如果不是他仔細體會根本分辨不出來。
倒是一個好的開始。
或許是精神強盛的緣故,他修煉完之后精神抖擻,并無任何一絲一毫的疲憊之感。
想到還有一枚二階陣法傳承玉簡沒有學習,楊逍遙便動了學習的念頭。
他還想休息了一會兒,將狀態調整好,然后開始煉化玉簡。
玉簡中的信息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腦海之中。
半晌后,手中玉簡裂開數道細細的紋路。
楊逍遙睜眼,看著手中裂開的玉簡,忍不住感嘆一句“奸商”。
這東西少說要賣上百下品靈石,結果所用玉材如此低劣,死死卡著傳承次數,傳承一斷,立刻報廢。
玉簡中記錄的傳承果然是最普通、最基礎的二階傳承,主要包括神念在陣法中的基礎運用技巧、復雜陣法的構建要領和一種基礎二階陣法的布設方法。
即便如此,這一枚只能使用一次的書簡也值上百靈石。
這東西的售賣對象主要是初入筑基期的修士,很多修士煉氣期忙著修煉,到了筑基期實力大增,又修出神念,自信心一時間到達一個頂點,原本沒時間、看不會的東西也想試試。
所以,多數筑基初期修士,都會購買布陣、煉丹、制符、煉器這四大藝的傳承玉簡來學習。
獨屬于個人且不限定使用次數的傳承玉簡太貴,萬一學不會又不能轉讓,那就是血虧。于是,這種能夠使用一兩次的基礎傳承玉簡應運而生,很好地滿足了廣大修士的需求。
結果是絕大多數不信邪的人最終還是沒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往往比大多數人想象中的還要大,就像一道數術題,有些人看一眼就能解出來,而很多人一輩子也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楊逍遙得此傳承,讓他對更高階的陣法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很多知識學到高階后,再回首曾經學過的那些低階知識,會有新的認識與體悟。
這些事都不是一日之功,非得日日打磨,耗費大量時間。
所以楊逍遙舍棄了除陣法外其他技藝,對相關知識僅作了解,不會去系統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