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海道五十三次
- (日)歌川廣重等繪 王紫著
- 899字
- 2023-06-19 18:37:53

四 神奈川·臺之景
川崎往西10公里,便是神奈川驛,這里處于一片臺地之上,故畫題名為《神奈川·臺之景》。本圖的構圖和《品川·日之出》相似,但實際內容卻有很大差異。到品川的時候是清晨,而到神奈川卻是傍晚了。畫面最上端的一抹深紅,象征著落日夕照。此種技法被稱為“一文字”,在《東海道五十三次》系列中被多次使用。在《品川·日之出》中,“一文字”便是藍色的。
同樣蔚藍的大海上,不像《品川·日之出》陸陸續續開始工作的場景,漁民們已經歸帆了。同樣繁華的街道上,店家的女招待們看著夜幕將臨,已經開始忙著拉客了。街道的角度也和《品川·日之出》不同,幾乎形成一條豎著的直線。層層疊疊的房屋,加上遠近法的使用,給畫面增加了一絲活潑躍動的感覺,和女招待們的大膽奔放正相契合。在流行小說《東海道徒步旅行記》中,男主角就在神奈川經歷了一場妓女搶客,不過他并不覺得被冒犯,反而樂在其中。對神奈川的風景,小說也夸獎道:“路邊茶店鱗次櫛比,波浪拍岸更是景色絕佳。”
不過,畫家別具匠心地用一組朝圣者,沖淡了畫面上的十丈軟紅。從正面走來的游客自然是風流的江戶人,但往江戶城方向去的卻是虔誠的佛教徒。當先兩人還是父親帶著小孩,后面跟著的那人背著巨大的櫥子,里面裝的是一卷又一卷的佛經。這些信徒往往自己手抄六十六部《法華經》,親自送到六十六個靈驗的地點供奉,此種修行方式被稱為“六十六部”或“六部”。試想,這些信眾所看到的凡塵俗世又是何等的污濁荒謬啊!畫家仿佛也在借著他們的冷眼,感嘆著佛法末世的衰微。
廣重無法料想的是,僅僅二十年后,迫于美國人“黑船來航”的壓力,幕府將開放神奈川為國際口岸。這一帶成了外國人的聚居地,并迅速資本化,興起了紙醉金迷的橫濱港。在即將來臨的物欲橫流的大時代前,畫面中正發生的一切,都只是小兒科而已。
現在地址: 神奈川縣橫濱市神奈川區神奈川本町(JR東神奈川站)
延伸閱讀

葛飾北齋《東海道五十三次·神奈川》(1802年)
(東海道圖像史之二)
趁著《東海道徒步旅行記》的大賣,葛飾北齋也推出了《東海道五十三次》系列浮世繪。據推測,北齋此時并沒有去過東海道,其繪畫以想象為主,且風景居于次要的地位。主要表現不同景點的旅客,風格滑稽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