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源點療法:一“點”即通的經絡診療方案
- 彭銳
- 595字
- 2023-09-21 16:09:51
五、養元通絡的核心
關于養元,中醫養生學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中國傳統養生學非常注重“臟腑煉養”。《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認為,“先明臟腑,次說修行”,“五臟堅強,則內受腥腐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諸氣不能損”。《黃庭內景經》曰:“六腑五臟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這些論述都強調了臟腑在養生中的核心地位。因此,養護元氣重在養護臟腑經氣,調整臟腑功能。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功法都是通過調養臟腑元氣、疏通經絡氣血、增強臟腑功能達到防病治病目的。
很多人認為養元就是補肝腎、調脾胃,但臨床實際并非完全如此,就像人參、黃芪是補益元氣的要藥,虛證患者也不是都用人參、黃芪就能達到養元的效果。補肝腎、調脾胃較常用,是因為肝腎虧虛、脾胃虛弱比較常見;但養元不能局限于肝腎、脾胃,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針對各臟腑的具體情況進行調養。如肝血虛當補肝、肝郁當疏肝,才能達到養肝、護肝的效果;心陽虛當補心陽、心火旺當清心,方能養護心元。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于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充沛于周身。從臟腑的角度看,元氣在心為心氣,在肝為肝氣,在肺為肺氣……元氣在哪個臟腑就是哪個臟腑之氣,激發和維持所屬臟腑功能。從經絡的角度看,元氣運行到哪條經絡就歸屬哪條經,元氣在心經則歸心,在肝經歸肝,在肺經歸肺。臟腑與經絡息息相關,同名的經絡之氣就是同名的臟腑之氣。因此,養元通絡的核心是辨證調養各臟腑元氣,疏通臟腑相關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