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習題

一、選擇題

(一)單選題

1.葉天士的代表著作是(  )

A.《溫病合編》

B.《溫病條辨》

C.《溫熱經緯》

D.《溫疫論》

E.《溫熱論》

2.創立溫病三焦辨證的醫家是( ?。?/p>

A.余師愚

B.吳鞠通

C.薛生白

D.葉天士

E.王孟英

3.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第一部溫疫學專著是(  )

A.《溫疫論》

B.《傷寒論》

C.《溫熱論》

D.《溫熱經緯》

E.《濕熱病篇》

4.《溫熱經緯》的作者是( ?。?/p>

A.俞根初

B.吳鞠通

C.葉天士

D.王孟英

E.薛生白

5.吳鞠通的代表著作是( ?。?/p>

A.《濕熱病篇》

B.《通俗傷寒論》

C.《溫熱經緯》

D.《溫熱論》

E.《溫病條辨》

6.溫病的病名最早見于( ?。?/p>

A.《素問》

B.《傷寒論》

C.《金匱要略》

D.《溫疫論》

E.《溫熱論》

7.在外感熱病的治療上,首先提出治以寒涼藥為主的醫家是( ?。?/p>

A.葉天士

B.劉完素

C.王孟英

D.吳又可

E.王安道

8.溫病學在因證脈治方面形成完整體系的標志是( ?。?/p>

A.癘氣病因說的提出

B.伏邪溫病學說的確立

C.新感溫病學說的形成

D.以衛氣營血、三焦為核心的理論體系的確立

E.以寒涼清熱為主的治則的確立

9.最早認識到溫病是由伏邪所致的著作是(  )

A.《溫疫論》

B.《難經》

C.《黃帝內經》

D.《溫熱論》

E.《傷寒論》

10.全面發展了溫病辨舌、驗齒、辨斑疹、白?等診斷方法的醫家是( ?。?/p>

A.李時珍

B.吳鞠通

C.葉天士

D.王孟英

E.薛生白

11.在溫病學發展過程中,溫病學“形成階段”是指(  )

A.宋到金元

B.明清時期

C.戰國到晉唐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E.宋到明代

12.從概念、發病機理和治療原則上將溫病與傷寒明確區分開來的醫家是( ?。?/p>

A.王叔和

B.孫思邈

C.朱肱

D.王履

E.劉完素

13.創立衛氣營血辨證,奠定了溫病學理論基礎的醫家是( ?。?/p>

A.王孟英

B.葉天士

C.余師愚

D.吳鞠通

E.劉完素

14.首先提出溫病有新感、伏邪兩類的醫家是( ?。?/p>

A.王履

B.郭雍

C.劉完素

D.朱肱

E.喻嘉言

15.首先提出熱病初起不可純投辛溫,將解表藥和寒涼清熱藥配合運用的醫家是(  )

A.王安道

B.汪石山

C.朱肱

D.劉完素

E.吳又可

16.在溫病學發展的成長階段,“創新論、立新法、訂新方”的醫家是(  )

A.朱肱

B.王履

C.吳又可

D.劉完素

E.葉天士

17.在溫病學發展史上,首先提出溫病不得混稱傷寒的醫家是(  )

A.吳又可

B.吳鞠通

C.劉完素

D.王履

E.葉天士

18.我國醫學發展史上被稱為溫病學理論奠基之作的是(  )

A.《溫熱論》

B.《溫疫論》

C.《溫熱經緯》

D.《溫病條辨》

E.《濕熱病篇》

19.下列哪項不是吳又可的貢獻( ?。?/p>

A.編著了我國醫學史上第一部溫疫學專著《溫疫論》

B.提出溫疫致病的原因是時行之氣

C.提出溫疫有強烈的傳染性

D.提出溫疫的感邪途徑是邪從口鼻而入

E.提出了邪伏膜原的見解

20.論述濕熱病病因、病機和辨證治療的專著是(  )

A.《溫熱論》

B.《外感溫病篇》

C.《濕熱病篇》

D.《溫熱經緯》

E.《溫病條辨》

21.“以軒岐仲景之文為經,葉薛諸家之辨為緯”,系統梳理了溫病學理論體系的醫家是(  )

A.吳又可

B.吳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葉天士

22.“冬傷于寒,春必病溫”出自( ?。?/p>

A.《素問·評熱病論》

B.《素問·至真要大論》

C.《素問·玉版論要》

D.《素問·生氣通天論》

E.《素問·刺熱病》

23.溫病學的研究對象是( ?。?/p>

A.一切外感熱病

B.溫病

C.時疫

D.發熱性疾病

E.外感熱病為主

24.《傷寒論》認為溫病初起的特點是(  )

A.發熱惡寒,無汗

B.發熱惡風,汗出

C.發熱而渴,不惡寒

D.脈浮,頭痛項強

E.身熱口渴脈大

25.《溫熱論》最主要的學術成就是(  )

A.創立溫邪病因學說

B.豐富了溫病的診法理論

C.創立了溫病衛氣營血辨證論治體系

D.提出了婦人溫病的治療原則

E.提出了溫病的預防方法

(二)配伍選擇題

A.薛生白

B.王孟英

C.吳鞠通

D.葉天士

E.戴天章

1.《溫熱經緯》的作者是( ?。?/p>

2.《廣瘟疫論》的作者是( ?。?/p>

A.戰國至隋唐時期

B.宋金元時期

C.明清時期

D.元明時期

E.唐宋時期

3.溫病學的形成階段是指(  )

4.溫病學的萌芽階段是指( ?。?/p>

A.王叔和

B.劉完素

C.葉天士

D.王履

E.朱肱

5.提出“六氣皆從火化”的醫家是( ?。?/p>

6.首先提出“溫病不得混稱傷寒”的醫家是( ?。?/p>

A.《傷寒溫疫條辨》

B.《疫疹一得》

C.《臨證指南醫案》

D.《濕熱病篇》

E.《廣瘟疫論》

7.余霖的著作為( ?。?/p>

8.楊栗山的著作為( ?。?/p>

9.薛雪的著作為( ?。?/p>

A.《素問·評熱病論》

B.《素問·至真要大論》

C.《素問·熱論》

D.《素問·玉版論要》

E.《素問·生氣通天論》

10.“冬傷于寒,春必病溫”出自( ?。?/p>

11.“病溫虛甚死”出自( ?。?/p>

12.“熱者寒之”出自( ?。?/p>

A.吳又可

B.吳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葉天士

13.中醫學史上第一部溫疫專著的作者是( ?。?/p>

14.溫病學發展史上被譽為“溫熱大師”的醫家是( ?。?/p>

15.在繼承前人理論基礎上總結了一套溫病治療方劑,從而構成了各種溫病辨證施治完整體系的醫家是( ?。?/p>

(三)多選題

1.《黃帝內經》中提出預防疫病的關鍵是(  )

A.避其毒氣

B.以天地所生之物防備之

C.正氣存內

D.以藥物熏燒辟溫氣

E.及時治療

2.劉河間對溫病學形成的貢獻主要表現在( ?。?/p>

A.認為六氣皆從火熱而化

B.認為溫病熱病不能混稱傷寒

C.主張治療熱病初起辛溫解表藥應配合寒涼清熱藥

D.熱病的治療應以寒涼藥為主

E.溫病表證的治療有里熱清而表證自解者

3.吳又可的主要學術觀點有( ?。?/p>

A.疫邪的傳變主要是按六經傳變

B.治療溫疫應分三焦論治

C.癘氣自口鼻而入

D.溫疫的性質有溫熱和濕熱之別

E.溫疫后期宜養陰忌參芪

4.葉天士在《溫熱論》中提出( ?。?/p>

A.溫病表證多為里熱郁表而致

B.溫邪首犯肺衛

C.辨治斑疹白?的方法

D.水濕在上中下三焦的辨治方法

E.對秋燥的辨治方法

5.王安道溫病學說的主要論點是( ?。?/p>

A.強調“溫病不得混稱傷寒”

B.認為溫病的發病機理是里熱外達

C.認為六氣皆從火熱而化

D.認為發于春季的溫病,既有冬寒伏而后發者,亦有感受春令時邪而發者

E.溫病的表證為里熱郁表所致。主張治療應以清里熱為主,兼以解表

6.屬于清代著名四大溫病學家是( ?。?/p>

A.吳又可

B.葉天士

C.陳平伯

D.薛生白

E.王孟英

7.標志溫病學理論已形成完整體系的著作是( ?。?/p>

A.《溫疫論》

B.《溫熱論》

C.《濕熱病篇》

D.《溫病條辨》

E.《溫熱經緯》

8.體現了葉天士溫病理論思想及辨證用藥的著作有(  )

A.《傷寒溫疫條辨》

B.《溫病條辨》

C.《臨證指南醫案》

D.《溫熱經緯》

E.《溫熱論》

9.《黃帝內經》認為引起溫病的原因有(  )

A.時令之氣誘發

B.溫邪侵襲

C.冬傷于寒

D.癘氣感染

E.時毒入侵

10.對溫病的臨床證候特點,《黃帝內經》的論述有( ?。?/p>

A.尺膚熱盛

B.汗出輒復熱

C.脈躁疾不為汗衰

D.狂言不能食

E.身熱無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甘南县| 汉寿县| 上高县| 屏东县| 昌邑市| 那曲县| 鄂托克旗| 工布江达县| 青岛市| 甘洛县| 霍林郭勒市| 海阳市| 益阳市| 肇东市| 长子县| 庆城县| 韩城市| 蓬溪县| 金华市| 沁水县| 东乌| 荃湾区| 玉溪市| 武宁县| 韶山市| 准格尔旗| 克什克腾旗| 漳州市| 无锡市| 集安市| 个旧市| 敖汉旗| 宣城市| 青海省| 商都县| 咸丰县| 乌恰县| 长汀县| 东平县| 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