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講 中醫與西醫的本原

人類的醫學最初起源于各個民族,古人在大自然中為了更好地生存,用自然的方法與疾病進行抗爭,逐漸形成了各民族的自然醫學。由于作為高級生物的人,在自然界各種惡劣的環境中逐漸形成了自我適應能力,對各種疾病產生和具備了特殊的自愈能力,因此自然醫學的治療方法,基本特點往往是促進和激發人體對各種疾病的自愈本能。

西醫起源于古希臘醫學,古希臘醫學就是自然醫學,它是由被稱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所創立的。在遠古時代,雖然沒有醫學,但有醫術,主要表現為神學,專司看病,或者是占卜、巫術,結合宗教信仰的儀式來看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治療,靠心理暗示,使患者有所寄托。代表人物是醫神阿斯克雷庇亞斯(Aesclapius),他被認為是醫藥之神。

前4、5世紀,古希臘與中國同時產生了醫學理論,即脫離神的依賴,客觀地觀察患者。古希臘首先從哲學上進行邏輯推理,用來解釋身體和疾病的現象,其代表是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學說”。希波克拉底出生在希臘愛琴海的科斯島的一個醫學世家,他的父親是醫神阿斯克雷庇亞斯(Aesclapius)的后代。希波克拉底的代表醫學著作為《論風、水和地方》,重點就是描述疾病的自然過程,主張用溫和的方法,促進患者的身心自愈。他的生理學以體液說為本,認為身體由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四個部分組成,它們各有功能,并相互協調。健康平衡狀態取決于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內在協調和平衡,如果這四個系統達到平衡,身體就處于健康狀態;如果這四種體液失衡就會引發身體患各種疾病,特別是黑膽汁過多會造成一些嚴重的疾病。希波克拉底還把人體的四種體液與自然界中的“火、水、氣、土”相聯系、相對應,在治療上追求“燥、濕、寒、熱”的平衡,應該說希波克拉底的思維方式與中醫的平衡理論很相似。

在同一時期,中華大地產生了類似的傳統醫學,其代表著作就是《黃帝內經》。中醫的這部經典之作是在道家的理論基礎上,以陰陽五行為綱,闡述了脈象、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病癥,以及四診八綱的中醫理論。那個時代是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相傳當時有神醫扁鵲,真名為秦越人。他少年時拜師長桑君,得到秘方真傳,醫術高超。扁鵲曾醫治好趙簡子五日不醒之癥,巧醫虢太子“尸厥癥”,使他起死回生,而名揚天下。扁鵲的切脈診斷法具有較高水平,《史記》稱贊扁鵲是最早應用脈診于臨床的醫生,中醫的脈診是三部九候診法,即在診病時,須按切全身包括頭頸部、上肢、下肢及軀體的脈。扁鵲是歷史上最早應用脈診來判斷疾病的醫生,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

中醫毫無疑問是自然醫學,它的核心理論就是陰陽五行學說。現代主張取締中醫的人士將這種學說稱為“偽科學”,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給陰陽五行扣這樣的帽子,就像我們現在沒有必要給“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體液平衡理論扣上“偽科學”的帽子一樣。中醫能夠存在幾千年而不衰,完全是因為它的療效,如果中醫僅僅是騙術,常置人于死地,早就消亡了,正是中醫能夠治病救人,才能留存至今,而陰陽五行理論則是千百中醫大夫在實施中醫技能為患者治療時的一種樸實簡單的思維模式。

自然醫學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就是中醫“天人合一”的養生理念,即“預防勝于治療”的理念。

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概括了人類對于自然界的認識,認為世界的萬事萬物都可分為陰陽兩方面,同時又歸為金、水、木、火、土五行,人體的五行和自然界的植物、氣候等相對應。自然界的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和諧運作,才能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體的五行和諧運作,才能保證人的健康長壽。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是人體的陰陽關系失去相對的平衡協調,從而出現偏盛偏衰的結果,無論是疾病的發生關系,還是正氣與邪氣的相互作用,都可以用陰陽來加以概括說明。病邪有陰邪、陽邪之分,正氣則包括陰精與陽氣兩部分。臨床疾病根據其證候反應,可以概括為陰證和陽證兩大類。臨床的病證反應盡管錯綜復雜,但是對于疾病的診察,則可以根據陰陽變化的規律來加以分析、歸納和判斷,并以此來認識和探討疾病的本質。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說明中醫學的望、聞、問、切四診方法,首當辨別陰陽。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即是說,由于陰陽失調是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病機,因此調理陰陽,補偏救弊,創造條件,使失調的陰陽關系向著協調的方面轉化,在新的基礎上,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即是中醫臨床治療的基本原則。

五行學說用以解釋宇宙,認為整個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生克制化組成的整體;中醫用以解釋人體,就以五行配屬五臟、五官、五體、五志等來闡釋其間相互生克制化的整體,同時認為自然界的五運、五氣、五方、五季等都可以內應臟腑。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同樣存在著生克制化的相互關系,因而也是一個整體。

因此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和原始西醫的體液學說如出一轍,只不過前者平衡金、木、水、火、土之間的關系,后者平衡水、火、氣、土之間的關系;前者提出心、肝、脾、肺、腎的生理概念,后者則提出血液、黏液、黃膽汁、黑膽汁的生理概念。古代中醫和原始的西醫都是自然醫學,治療的原則都是平衡和調整體內的失衡和不協調,促進人體對各種疾病的自愈功能。

蓋倫是古羅馬時期著名的醫學大師,他被認為是希波克拉底之后第二個醫學權威。他根據古希臘體液說提出了人格類型的概念,主要作品有《氣質》《本能》等,他提出心、肝、腦三大體系學說,認為身體和精神是相結合的。他不僅繼承和發展了整體的、注重觀察的、符合哲學邏輯的醫學理論體系,而且在臨床上能夠通過類似切脈、觀察尿液等方法來診斷疾病,他創造了很多治療方法和藥物。

幾乎在歷史的同一時期,中國的東漢出了個張仲景,他比蓋倫小19歲。他們兩人不僅生活在相同的年代,而且分別在古希臘醫學和中醫學的范疇內被尊稱為“醫圣”,各領風騷達千年以上。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古羅馬的蓋倫和中國東漢的張仲景的醫學理論和實踐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較大的區別,對他們進行比較研究,可看出中西醫學不同的發展軌跡。蓋倫早年跟隨柏拉圖學派的學者學習,17歲時又跟隨一位精通解剖學的醫生學習醫學知識,他的學說在2~16世紀時期被奉為信條,對西方醫學影響很大。他發展了機體的解剖結構和器官生理學的概念,認為研究和治療疾病應以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為基礎。他的成就為西方醫學中解剖學、生理學和診斷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伴隨著西方科學的興起,以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和古羅馬蓋倫為代表的西方自然醫學逐漸發展為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西醫,而蓋倫應該是西方自然醫學轉變為科學西醫那個承上啟下的人物。然而由于中國盡管在古代有很多科技發明,但并沒有形成科學,自然也沒有科學的興起,所以中醫只能以自己的體系繼續獨立全面發展。由于中醫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特別是在抗擊瘟疫維護中國人的健康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其在西醫一統天下的今天,仍然有一席之地,成為各國各族自然醫學的佼佼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市| 合作市| 突泉县| 徐水县| 东安县| 永修县| 河北省| 集安市| 徐水县| 化隆| 望谟县| 香河县| 新河县| 图木舒克市| 扎赉特旗| 密山市| 图片| 镇安县| 梁河县| 望城县| 江川县| 凤阳县| 乐都县| 英山县| 赤峰市| 昭苏县| 扬中市| 桑日县| 大宁县| 田林县| 徐水县| 嘉祥县| 古浪县| 鄂伦春自治旗| 绥滨县| 玛沁县| 沧州市| 舒城县| 宁阳县| 平潭县|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