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論

一、A1型題

1.中國現存古醫籍中載方量最多的方書是(  )

A.《五十二病方》

B.《普濟方》

C.《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D.《太平圣惠方》

E.《備急千金要方》

2.中國現存最早記載方劑的醫書是(  )

A.《五十二病方》

B.《傷寒雜病論》

C.《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D.《黃帝內經》

E.《肘后備急方》

3.下列選項中,被后世譽為“方書之祖”的是(  )

A.《黃帝內經》

B.《五十二病方》

C.《備急千金要方》

D.《普濟方》

E.《傷寒雜病論》

4.最早將“理法方藥”融為一體的方書是(  )

A.《傷寒雜病論》

B.《傷寒明理論》

C.《黃帝內經》

D.《肘后備急方》

E.《五十二病方》

5.《備急千金要方》的作者是(  )

A.葛洪

B.王燾

C.孫思邈

D.汪昂

E.張仲景

6.《外臺秘要》的成書朝代是(  )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E.清代

7.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組織編寫的方書是(  )

A.《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B.《太平圣惠方》

C.《備急千金要方》

D.《傷寒明理論》

E.《黃帝內經》

8.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組織編制頒行的成藥藥典是(  )

A.《傷寒雜病論》

B.《醫方集解》

C.《普濟方》

D.《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E.《太平圣惠方》

9.《肘后備急方》的作者是(  )

A.葛洪

B.張仲景

C.陶弘景

D.程鐘齡

E.成無己

10.《傷寒明理論》的作者是(  )

A.張仲景

B.孫思邈

C.成無己

D.張元素

E.吳崑

11.“新方八陣”出自(  )

A.《醫方集解》

B.《醫方考》

C.《普濟方》

D.《景岳全書》

E.《成方切用》

12.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方論專著是(  )

A.《古今名醫方論》

B.《醫方考》

C.《傷寒明理論》

D.《醫方集解》

E.《成方便讀》

13.“開后世方論之先河”的醫著是(  )

A.《古今名醫方論》

B.《醫方考》

C.《傷寒明理論》

D.《絳雪園古方選注》

E.《成方便讀》

14.《景岳全書》的作者是(  )

A.張從正

B.張元素

C.張介賓

D.張仲景

E.張秉成

15.《醫方集解》的作者是(  )

A.汪昂

B.吳儀洛

C.張秉成

D.程鐘齡

E.王子接

16.《湯頭歌訣》的作者是(  )

A.張秉成

B.陳修園

C.王子接

D.汪昂

E.柯韻伯

17.《成方便讀》的作者是(  )

A.汪昂

B.吳儀洛

C.張秉成

D.程鐘齡

E.陳修園

18.《醫學心悟》的作者是(  )

A.汪昂

B.吳儀洛

C.張秉成

D.程鐘齡

E.王子接

19.下列治法不屬于《醫學心悟》所說“八法”的內容的是(  )

A.汗法

B.和法

C.消法

D.宣法

E.下法

20.“補、和、攻、散、寒、熱、固、因”的治法歸納出自(  )

A.《醫學心悟》

B.《景岳全書》

C.《圣濟總錄》

D.《傷寒明理論》

E.《醫宗金鑒》

21.以下不屬于“十劑”內容的是(  )

A.宣可去壅

B.通可去滯

C.攻可去實

D.重可去怯

E.澀可去脫

22.“七方”出自(  )

A.《黃帝內經》

B.《傷寒明理論》

C.《五十二病方》

D.《備急千金要方》

E.《醫方考》

23.以下不屬于“病證分類法”的方書是(  )

A.《傷寒雜病論》

B.《醫方集解》

C.《太平圣惠方》

D.《普濟方》

E.《五十二病方》

24.以下屬于“治法分類法”的方書是(  )

A.《景岳全書·新方八略引》

B.《醫宗金鑒》

C.《祖劑》

D.《備急千金要方》

E.《中醫方劑大辭典》

25.以下屬于“組成分類法”的方書是(  )

A.《時方歌括》

B.《醫宗金鑒》

C.《祖劑》

D.《備急千金要方》

E.《中醫方劑大辭典》

26.以下屬于“筆畫分類法”的方書是(  )

A.《普濟方》

B.《醫宗金鑒》

C.《太平圣惠方》

D.《備急千金要方》

E.《中醫方劑大辭典》

27.下列不是由《黃帝內經》所提出的是(  )

A.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B.其高者,因而越之

C.其下者,引而竭之

D.中滿者,瀉之于內

E.在衛汗之可也

28.外感表證,疹出不透,或瘡瘍初起兼有表證者,宜選用的治法是(  )

A.汗法

B.和法

C.溫法

D.下法

E.消法

29.“調其氣血”屬于(  )

A.吐法

B.和法

C.溫法

D.汗法

E.清法

30.以下不屬于“和法”范疇的是(  )

A.緩消漸下

B.調和肝脾

C.平其亢厲

D.寒熱平調

E.開達膜原

31.痰涎壅盛的癲狂、喉痹,宜選用的治法是(  )

A.吐法

B.補法

C.消法

D.清法

E.汗法

32.脾虛濕停證治宜補法與(  )配合應用。

A.和法

B.下法

C.消法

D.清法

E.汗法

33.病勢緩慢,虛實夾雜的氣血痰食諸積,宜選用的治法是(  )

A.和法

B.下法

C.清法

D.消法

E.汗法

34.“補瀉合劑”屬于(  )

A.和法

B.下法

C.消法

D.清法

E.汗法

35.通過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方法使在里之熱邪得以解除的治法是(  )

A.和法

B.下法

C.消法

D.清法

E.汗法

36.體質強壯者燥屎內結、冷積不化、宿食不消等,宜選用的治法是(  )

A.下法

B.吐法

C.消法

D.和法

E.補法

37.對于宿食壅阻胃脘,病勢急迫者,宜選用的治法是(  )

A.清法

B.吐法

C.消法

D.和法

E.溫法

38.提出“一法之中,八法備焉,八法之中,百法備焉”的醫家是(  )

A.王孟英

B.柯琴

C.成無己

D.程鐘齡

E.張景岳

39.“汗法”的作用機理不包括(  )

A.宣發肺氣

B.開泄腠理

C.調暢營衛

D.宣發水飲

E.調和寒熱

40.驅蟲劑屬于“八法”中的(  )

A.溫法

B.和法

C.消法

D.下法

E.清法

41.有關“七方”釋義,錯誤的是(  )

A.“大方”是指藥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氣方盛的重劑

B.“小方”是指藥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淺邪微的輕劑

C.“偶方”是指組成藥物合于雙數之方

D.“急方”是指藥性峻猛而取效迅速之方

E.“復方”是指多味藥物所組成之方

42.“十劑”除“宣、通”外,尚有(  )

A.固、泄、滑、澀、燥、濕、溫、利

B.補、泄、輕、重、滑、澀、燥、濕

C.補、泄、固、利、滑、澀、燥、濕

D.補、泄、輕、重、固、利、燥、溫

E.固、泄、輕、重、補、利、燥、濕

43.首次將諸多治法概括為“八法”的醫家是(  )

A.成無己

B.張秉成

C.羅美

D.程鐘齡

E.汪昂

44.最能體現“方之用,變也”的劑型是(  )

A.湯劑

B.散劑

C.水丸

D.酒劑

E.露劑

45.常用于治療慢性病和虛弱性疾病,可長期服用的劑型是(  )

A.湯劑

B.散劑

C.水丸

D.酒劑

E.蜜丸

46.具有制作簡便、吸收較快、節省藥材、便于服用與攜帶的劑型是(  )

A.湯劑

B.散劑

C.水丸

D.酒劑

E.蜜丸

47.內服可延長藥效,減輕某些毒性藥的不良反應和對胃腸的刺激的劑型是(  )

A.湯劑

B.散劑

C.水丸

D.糊丸

E.蜜丸

48.適用于貝殼類、角骨甲類的煎藥法是(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單煎

E.烊化

49.適用于對咽喉有刺激作用的藥物,或易于粘鍋藥物的煎藥法是(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單煎

E.烊化

50.貴重藥物為減少耗損,需采取的煎藥法是(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單煎

E.烊化

51.膠質類或黏性大且易溶化的藥物的煎藥法是(  )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單煎

E.烊化

52.歷史上首次依據“君、臣、佐、使”理論分析組方原理的醫著是(  )

A.《傷寒明理論》

B.《古今名醫方論》

C.《醫方考》

D.《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E.《宣明論方》

53.下列屬于臣藥作用的是(  )

A.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

B.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

C.用以消除或減弱方中藥物毒、副作用的藥物

D.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E.具有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54.下列屬于佐助藥范圍的是(  )

A.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B.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

C.用以消除或減弱方中藥物毒、副作用的藥物

D.病重邪甚時,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以防止藥病格拒的藥物

E.具有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55.下列不屬于湯劑特點的是(  )

A.吸收快,藥效發揮迅速

B.便于隨證加減

C.便于服用或攜帶

D.服用量大

E.適于病證較重或病情不穩定的患者

56.下列不屬于散劑特點的是(  )

A.制作簡便

B.節省藥材

C.便于服用和攜帶

D.吸收較快

E.藥效持久

57.最早記述方劑組方原則的醫籍是(  )

A.《醫方集解》

B.《傷寒論》

C.《本草綱目》

D.《黃帝內經》

E.《成方切用》

58.關于佐藥的作用,下列不正確的是(  )

A.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

B.用以消除或減緩君、臣藥的毒性或烈性的藥物

C.根據病情需要,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

D.輔助臣藥加強治療主證或主病的藥物

E.其藥力小于臣藥,一般用量較輕

59.使藥的作用是(  )

A.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

B.直接治療次要癥狀的藥物

C.調和諸藥

D.制約君臣藥峻烈之性

E.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

60.在方中“藥力”居首的是(  )

A.臣藥

B.佐助藥

C.佐制藥

D.君藥

E.使藥

61.屬于反佐藥作用范疇的是(  )

A.減低君臣藥之毒性

B.緩和君臣藥之峻

C.監制君臣藥之偏

D.防止邪甚藥病格拒

E.引諸藥直至病所

62.發汗解表類湯劑內服時一般宜(  )

A.趁熱服

B.放冷服

C.熱藥冷服

D.寒藥溫服

E.定時服

63.下列內服的劑型中,沒有固定劑型的是(  )

A.丹劑

B.片劑

C.沖劑

D.散劑

E.膏劑

64.下列選項中,不是丸劑特點的是(  )

A.吸收較快

B.藥效持久

C.節省藥材

D.便于服用

E.便于攜帶

65.君藥的含義是指(  )

A.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B.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C.消除或緩解臣藥毒性與烈性的藥物

D.調和方中諸藥作用的藥物

E.引領方中諸藥直達特定病所的藥物

66.佐助藥的含義是指(  )

A.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B.直接用于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

C.消除或緩解君、臣藥毒性與烈性的藥物

D.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以防藥病格拒的藥物

E.引領方中諸藥直達特定病所的藥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金市| 喀什市| 鹤庆县| 文山县| 桂平市| 高碑店市| 红原县| 北票市| 郓城县| 榆中县| 保定市| 商河县| 柘城县| 改则县| 土默特右旗| 郴州市| 定西市| 平阴县| 长沙县| 无棣县| 罗源县| 永康市| 古浪县| 洪雅县| 绥中县| 西畴县| 盐城市| 治多县| 林芝县| 武平县| 阿巴嘎旗| 兴文县| 凤庆县| 塔河县| 咸阳市| 乌审旗| 南江县| 黑山县| 修武县| 云林县| 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