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美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余雨楓主編
- 1597字
- 2023-08-24 14:52:33
第一節 美學的歷史與發展
一、美學的定義
自從人類出現以來便開始了對美的欣賞和創造,美的現象隨處可見,如絢麗奪目的大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令人神往和陶醉。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感;美,可以潛移默化人的高尚情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可以說是人類特有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因此,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也在1970年將五個層次的人類基本需要修訂為七個層次,增加了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的歷史,是人類對美的向往和追求的歷史,也是人類不斷認識和把握美的規律、利用和發揮美的功能的歷史。從古到今,關于美的探索、討論和研究始終沒有中斷過,人們對“美”的諸多問題的探討、研究與認識,便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美學。
(一)美學的提出
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由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美學家鮑姆嘉通首次提出來的。鮑姆嘉通在研究萊布尼茨等人的理性主義哲學思想時,發現人類知識體系存在著一個很大的缺陷,即理性認識方面的學問有邏輯學,道德活動方面的學問有倫理學,而感性認識方面卻沒有一門相應的學科來研究。于是鮑姆嘉通于1750年正式以Aesthetic(其含義是研究感覺和感情的理論)這個術語命名了他的著作,并得以出版,漢語譯為《美學》。他在這部書中規定了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任務,首次正式將美學列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也因此被譽為“美學之父”。從此,美學擺脫了長期以來完全附庸其他學科的地位,形成了一門同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等區別開來的獨立的學科,并逐漸獲得了學術界的公認。
(二)關于美學的爭論
從美學誕生之日起,關于其定義的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和爭論,至今沒有統一,而這一點,也正表明美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
關于美學的爭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美學的研究對象是藝術。如黑格爾把美學定義為“藝術哲學”或“美的藝術的哲學”,認為美是對各種藝術的一般原理的研究和概括。
第二種觀點認為,除了藝術之外,美學還應該研究客觀現實的美,要求把美學研究從藝術哲學的范圍擴展到現實美的領域。
第三種觀點認為,美學要研究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這種關系就是以審美的態度去對待現實。審美關系是以理性認識為基礎,以情感想象為中介,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體驗傳達出來的過程,即對世界的一種精神把握。人們對社會生活中感興趣的事物,幾乎都包含著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在這一關系中,審美主體在審美對象的作用下,必然會產生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情緒。這些情緒都和愉悅的、美感的精神享受相伴隨,在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過程中,使人們受到感染和教育,從而幫助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觀點,如認為美學是以美感經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科學;也有觀點認為美學是關于審美活動的理論,主張美學要從最簡單、最基本、最普遍的事實出發,具體分析各種審美現象,實證考察審美活動中的美和美感,辯證思考審美活動的主客體關系,全面研究自然、社會、藝術的美。
以上種種觀點都有其合理之處,由此可以看出,關于美學學科的看法是多元化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層次、途徑、方法去研究。
(三)美學的研究對象
美學的研究對象可以定義為下列三個方面:
1.美的存在 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美”,屬于審美關系中的客體方面。這部分內容是美學研究的基礎部分,包含的主要內容有美的本質、美的形態、美的內容和形式等。
2.美的感受 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美感或審美心理,屬于審美關系中的主體方面。主要包括美感的本質、美感的特征、美感的心理要素,以及審美判斷(欣賞)的過程、機制和規律等。它和心理學、生理學、信息科學等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3.美的創造 主要包括社會美的創造、自然美的創造、藝術美的創造、人體和心靈美的創造(美育)等。
在把美學的研究對象確定為美的存在、美的感受、美的創造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對什么是美學的問題做出較為明確的回答了,即美學是研究美的存在、美的感受和美的創造的學科。
- 制藥工藝學:新世紀第三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藥學、中藥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內科學:腎臟內科分冊(第2版)
- 內經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金匱要略(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醫院藥師基本技能與實踐引導式教學手冊
- 婦產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社區護理學(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本共用)規劃教材)
- SPSS統計分析教程:新世紀第三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內分泌科常見病用藥處方分析
- 臨床醫學概要(第2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本共用)規劃教材)
- 內科學 感染科分冊
- 2019麻醉學新進展
- 瑤醫醫道綱紀(高等學校瑤醫學專業教材)
- 藥用高分子材料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