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水、電解質平衡及調節

(一)水平衡(water balance)

水的平衡對維持內環境穩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機體通過進食、飲水、代謝氧化生水維持一定的攝入量,通過大小便排泄和無形失水(皮膚蒸發和呼吸)維持一定的排出量,兩者保持動態平衡(表2-1)。

表2-1 正常人體每日水分的出入量

(二)電解質平衡(electrolyte balance)

正常情況下,人體攝入的電解質經消化道吸收并參與體內代謝,多余的主要由腎臟排出,少量由汗液及糞便排出。與維持體液平衡相關的最為主要的電解質是Na+和K+

1.鈉平衡 Na+占細胞外液中陽離子總數的90%,正常血清鈉的濃度為135~145mmol/L。正常成人每日對Na+的需要量為4~6g,主要來自食鹽,經小腸吸收,大部分通過腎臟排出,小部分經汗液排出。腎臟對鈉的排泄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因此,即使患者禁食,也不易發生低鈉血癥。

2.鉀平衡 體內K+總量的98%在細胞內,正常血清鉀的濃度為3.5~5.5mmol/L。正常成人每日對K+的需要量為3~4g,主要從食物中攝入,經消化道吸收,80%經腎臟排出。腎臟對鉀的排泄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因此,當患者禁食或進食不足、尿量增多時,容易發生低鉀血癥。

(三)滲透壓平衡(osmotic pressure balance)

滲透壓包括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晶體滲透壓主要來自體液中的晶體物質,特別是電解質,如Na+。晶體滲透壓對于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平衡極為重要。膠體滲透壓主要來自血漿中的蛋白質。由于血漿蛋白一般不能透過毛細血管壁,所以血漿膠體滲透壓對于維持血管內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四)體液平衡與滲透壓平衡的調節

體液的平衡及滲透壓的穩定主要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進行調節。

1.體液平衡的調節 當體液容量使循環血量發生變化時,機體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進行調節。血容量減少,腎素分泌增加,刺激醛固酮(ADS)分泌增加,ADS增加使腎小管對Na+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血容量增加。反之,血容量增多時,腎素的釋放減少,使醛固酮分泌減少,從而減少對Na+和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多,血容量恢復。

2.滲透壓平衡的調節 當滲透壓發生變化時,機體通過下丘腦-垂體-抗利尿激素系統進行調節。機體失水后,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垂體-抗利尿激素系統,產生口渴感,機體主動飲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使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水分被保留在體內,使已升高的細胞外液滲透壓降至正常。反之,如果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口渴被抑制,ADH分泌減少,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多,使已降低的細胞外液滲透壓升至正常。

此外,腎小球旁細胞分泌的腎素和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也參與體液平衡的調節。當血容量減少和血壓下降時,可刺激腎素分泌增加,進而刺激腎上腺皮質增加醛固酮的分泌,醛固酮可促進對Na+的再吸收和K+、H+的排泄。隨著Na+再吸收的增加,水的再吸收也增多,從而使已降低的細胞外液量升至正常。故體液失衡時,多先通過下丘腦-垂體-抗利尿激素系統恢復和維持體液正常的滲透壓,再經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恢復和維持血容量。但當血容量銳減時,機體會以犧牲滲透壓為代價,優先滿足血容量的恢復,以保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山阴县| 临安市| 普陀区| 临沭县| 东山县| 三穗县| 宁河县| 道孚县| 清河县| 沁源县| 余江县| 玉山县| 信阳市| 德兴市| 漯河市| 商都县| 敖汉旗| 西青区| 留坝县| 武鸣县| 宁乡县| 青浦区| 肇东市| 小金县| 武平县| 开平市| 黑山县| 冷水江市| 九江县| 永兴县| 柯坪县| 嘉善县| 冷水江市| 咸阳市| 朝阳区| 常州市| 婺源县| 故城县| 兰西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