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藥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彭成主編
- 1539字
- 2023-08-15 19:10:25
編寫說明
中藥藥理學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研究中藥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科學。本課程是中藥學、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是溝通中西醫、聯系中西藥、跨越醫學和藥學、銜接基礎與臨床的橋梁性課程。
本教材是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精選重點建設的“核心示范課程”之一。總體編寫思路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人才培養為目標,堅持一個理念、三個結合、五個性質,注重學生中藥藥理學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1.一個理念:“醫藥結合、學以致用”的理念。
2.三個結合:醫藥結合、理論實踐結合、知識點執業點結合。
3.五個性質:系統性、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和前瞻性。
系統性:根據“中藥藥理學”學科知識體系,分總論、各論、實驗三部分。總論按照緒論、中藥藥性、中藥配伍、中藥藥效學、中藥藥動學、中藥毒理學、中成藥理學七個方面展開;各論部分按照常用藥、常用配伍、常用方、常用成藥四個層次展開;實驗按中藥藥理動物模型、中藥血清藥理學與腦脊液藥理學、中藥新藥藥理毒理研究、新技術在中藥藥理研究中的應用四個部分展開,從而達到構建全面系統的中藥藥理學知識體系的目的。
科學性:一是注意與現代科學技術的同步發展,術語科學規范;二是深入研究和厘清中醫藥的理論,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寫作中表述力求客觀、公正、平和,避免引起歧義和爭議。
創新性:一是整本教材的內容構架上創新,按照中藥藥理學知識體系進行布局謀篇;二是讓已得到公認的新的研究成果進教材,納入目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重點專項、重大專項等最新的研究成果,體現知識的更新和最新進展。
實用性:針對目前教材存在知識點多、小、亂和前后重復的現狀,編寫中力求每一類藥物主要寫與其功效密切相關的藥理作用,關鍵藥理作用寫深、寫透,其他比較泛的藥理作用點到為止;同時寫作中緊密結合“臨床實際和研究開發實際”,知識點與執業點緊密結合,達到“教師好教、學生好學、用者好用”的目的。
前瞻性:新編《中藥藥理學》教材不僅要與時俱進,體現學科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和教育教學改革、教材改革的成果,而且要為三級學科的分化奠定基礎,體現前瞻性。
本教材主要供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藥制藥、藥學等專業本科教學使用,也可供中藥學類專業自學考試和專科教學使用及執業醫師、執業藥師和職稱考試參考。根據各專業的具體情況,在完成教學大綱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講課學時、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等可適當調整。
本教材緒論、中藥配伍、中藥毒理學、中藥藥理動物模型由彭成撰寫;中藥藥性由苗明三撰寫;中藥藥效學和解表方藥由徐世軍撰寫;中藥藥動學、中藥血清藥理學與腦脊液藥理學由阮葉萍撰寫;中成藥學由王鑫國撰寫;清熱方藥由余林中、羅先欽撰寫;瀉下方藥由王芙蓉撰寫;祛風濕方藥由汪寧撰寫;芳香化濕方藥由李麗靜撰寫;利水滲濕方藥由錢海兵撰寫;溫里方藥由馬駿撰寫;理氣方藥由操紅纓撰寫;消食方藥由彭求賢撰寫;止血方藥由游秋云撰寫;活血化瘀方藥由李紅艷、葉耀輝撰寫;化痰止咳平喘方藥由趙暉撰寫;安神方藥由任守忠撰寫;平肝息風方藥由姚藍撰寫;開竅方藥由王暉撰寫;補虛方藥由董世芬撰寫;收澀方藥由衛昊撰寫;攻毒殺蟲止癢方藥由莊朋偉撰寫;中藥新藥藥理毒理研究由黃莉莉編寫;新技術在中藥藥理研究中的應用由謝曉芳撰寫;附錄由謝曉芳整理。融合出版數字化教材由紙質教材各章編寫負責人編寫,沈云輝統稿。本教材編寫過程中參考了歷版《中藥藥理學》及中藥藥理學相關的著作、專著,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本教材若有不足之處,懇請諸位同仁及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中藥藥理學》編委會
2021年5月
- 物理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中西醫結合眼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醫學倫理學實踐(第2版)
-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材·老年醫學
- 中醫外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藥炮制學實驗指導(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醫藥數據庫系統原理與應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醫臨床辨治(全國高等院校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規劃教材)
- 住院醫師臨床診療能力提升手冊
- 行為醫學臨床培訓教程
- 中醫藥膳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急癥處理手冊
- 醫學遺傳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本共用)規劃教材)
- 中醫營養學: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專科技能培訓教程:口腔醫學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