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我們自行研發建造的全超導托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也就是EAST,剛好要進行新一輪最新的升級改造工作。”
車上。
黎建陽向陳葵說道:“該項目由我院全權負責,在之前,我們已經實現了高功率穩定的186秒穩態運行。”
“了不起的成績。”
陳葵聞言,稍加思索:“不過我認為這個數字并沒有什么太大意義。”
“這可不是一個比耐久的游戲,穩定運行才是關鍵所在。”
“是,這個數字只不過是讓外界了解一下我們的研究進度。”
黎建陽輕嘆了口氣,緩緩說道。
陳葵一針見血的點評并沒有引起他的不滿。
恰恰相反,只有最頂尖的研究者才知道彼此在想什么。
黎建陽這次為了請到陳葵,不知道走訪了多少關系。
這位年輕人在短時間內所做出的成績已經震驚了全國上下的所有研究院。
有人說他是無數歷史上的科學家的結合體。
有人說他是從未來穿越回來的天才。
“主要問題應該在于內壁材質和溫度,我來之前稍微看了下您送過來的文件。”
陳葵繼續說道:“下一次打算嘗試多少度?”
“1億攝氏度。”
黎建陽回答:“想要真正達到正向效率的可控核聚變,起碼需要5億攝氏度往上。”
陳葵沒有說話,似乎在思考著什么。
在裝甲車的寬大的后備箱里,正躺著一個漆黑的屏蔽箱。
箱子里正是陳葵從Mark-50+4身上拆卸下來的微型冷核聚變裝置。
放置EAST裝置的研究所里東部并不遠。
由于它體積巨大,而且需要遠離城市。
大概只花了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陳葵便看到了一座造型樸素的研究所。
“我們到了。”
數輛裝甲車接連停在研究所外。
葉常勝帶著一眾特戰士兵如水流般無聲地漫開,包圍了這座巨大的研究所,其中兩輛裝甲車的后端向上折疊開啟,延展出一個扇形的巨大雷達。
“葉將軍,那就辛苦您了,我們先進去了。”
陳葵抬手向葉常勝致謝,轉身跟著黎建陽走進了所里。
“這間研究所基本上就是為了這個裝置而生。”
黎建陽帶著路,一邊向著陳葵解釋道。
所里顯然有著不少年輕面孔,他們認出了黎建陽,也看到了陳葵。
令其驚訝的是黎建陽對后者的態度,像是一個謙卑的管家。
踏入研究所。
映入眼簾的是位于最中央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這個重兩萬三千噸,高三十米的裝置仿佛由無數管線和支架搭建的堡壘。
中間部分即是類似于環形的約束裝置。
那里就是“人造太陽”的核心。
“這里是聚變堆主機系統研究設施區域。”
黎建陽帶著陳葵穿過這頭龐然大物,來到其右邊的另一片空間。
工作臺前坐滿了研究人員,四周的墻壁上掛滿實時檢測屏幕。
隨后。
黎建陽又叫來了三位研究負責人,在會議室中坐下。
“這位就是你們心心念念的陳葵。”
入座時,黎建陽看著目瞪口呆的三人,笑瞇瞇地說道。
“您好,陳葵主任,您...可真年輕。”
三人接連與陳葵握手,最后一位梳著干練馬尾的女生臉紅如霞地說道。
“謝謝。”
陳葵摸了摸拉渣的胡子,也報以微笑,心說偌大的昆侖基地居然連一把剃須刀都借不到,真夠離譜的。
“介紹一下,這兩位是研究設施區的負責人,胡烜和孔自悟。”
“這位是項目總助,也是我的學生,世界核聚變模擬大賽的三次金獎獲得者,盛嵐,能突破世界紀錄達到百秒運行,離不開她的部分意見。”
黎建陽起身向陳葵介紹三人,在說到這位年輕女生的時候,臉上下意識地露出了一絲自豪的神情。
旋即他又忽然想起了什么,連忙尷尬地笑笑:
“讓陳葵主任見笑了,我就是隨便提一嘴。”
“年輕有為吶...”
陳葵向已經面紅耳赤的盛嵐輕點頭,旋即緩緩開口:
“目前的技術難點應該不在于控制。”
“而是在于實驗條件和抗熱材料吧。”
“我看材料里寫著,你們將鎢放在了最高優先級?”
“對...對的。”
陳葵的直接切入讓黎建陽一愣,連忙應道:
“在我們考慮到的所有材料中,只有鎢耐高溫性最好,熔點為3410℃。”
“太脆了。”
陳葵搖了搖頭:“它的延展性算是金屬里最差的一種了。”
“想作為環形內壁材料,耐久性和延展性缺一不可。”
“.....”
黎建陽忽然語塞。
他昨晚接到指令,將所有的材料文件都整理了一下,發送到了昆侖基地。
這么多的資料,就算是翻閱都要花不少時間
只是一個晚上的時間...
“是的陳葵主任,我們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借鑒了ODS-Fe,固溶-沉淀的方法的方法,利用氧化物彌散強化來提升鎢的特性,成功制備了雙納米結構鎢材料。”
一旁的盛嵐忽然開口說道。
“只能延長時間可不行...”
陳葵輕敲桌面,眼神微動。
對于可控核聚變,他當然也十分重視。
作為人類文明目前可以預見的超強清潔能源,陳葵也是相當中意。
舉個很簡單的粒子。
自己可以將昆侖心偽爐內部的高密度能量電池替換成微型冷核聚變裝置。
這兩者的能源輸出比例相當于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那為什么不直接用冷核聚變裝置作為引擎呢?
偽爐之所以強大。
是因為其中能夠直接改變機械屬性的GN粒子。
這種超乎常理的BUG能力。
這才是陳葵想要的東西。
只是不知道以微型冷核聚變裝置催動的偽爐,能不能比得上真正的太陽爐?
除此之外,更不用說核聚變對于整個人類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力。
不管是工業,科技,社會等領域。
都將會是歷史性的跳躍。
昆侖基地也將完成蛻變,對于陳葵來說也是百利無一害。
這也是為什么。
陳葵會優先來到這里的原因。
只有先解決了最基本的能源問題,將來的發展才能突飛猛進。
“我們下一次的測試在什么時候?”
此時。
沉默許久的陳葵忽然開口。
“要先進行一次簡單的調試改造,測試時間應該在兩周后。”
盛嵐小心翼翼地回答。
“定個小目標。”
陳葵忽然伸出了三根手指:
“3兆安等離子體電流、3000s的維持時間、3億℃的高溫。”
“這不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