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動之以理
- 三國:草原為王,一統九州
- 九牛五虎
- 2864字
- 2023-06-11 00:03:00
董卓這邊,已經是開始做起自己的美夢了。
不得不說,如今的劉宏真的是看似風光,實則是憋屈的很,這位說是沒能力,其實也不盡然,只不過,這個世道,不僅是百姓艱難,當皇帝也累啊。
皇帝劉宏,是十二歲的時候上位的,可以說是從那個時候起,就開始玩兒和一眾朝臣及多方勢力相互搶權利的游戲了。
十二歲啊,周元都不記得自己十二歲在干嘛了,大概是小學剛畢業吧,人家都開始玩權力的游戲,大人的游戲了。
劉宏繼位的時候,權力可不在他這個小皇帝手里,竇太后居于深宮,才是大漢最有權勢的人。
然后就是朝中的幾派了。
以陳蕃、李膺、竇武為首的清流;
以曹節、王甫、張讓為首的宦黨;
還有秉持著兄終弟及理念,想要爭當天子的渤海王劉悝;
龐然大物般世族公卿中的袁家,周家,楊家冷眼旁觀,亦為一派,這般朝堂局勢,真可謂是百花爭鳴,各自斗艷,不知道要比那些權謀宮斗劇精彩兇險多少倍。
而在這種復雜兇險的情況下,劉宏竟是就奇跡般的上位了。
要知道,渤海王劉悝是漢桓帝劉志的親弟弟,當時可是上位的熱門人選,劉悝都以為自己這個皇帝當定了,當時那叫一個張狂。
可惜,這么多勢力,他們要的是你一個張狂且迫不及待要獨攬大權的皇帝嗎,不,他們要的是一個聽話,能夠安心做傀儡的皇帝。
于是,平日里你死我活的大家一商量,解瀆亭候劉宏就閃亮登場了。
雖然是沒有明說,但是周元自己也能猜出來,這劉宏能被各方勢力看好,原因應該是有三:
一是歲數小,好控制,那還不是他們說什么,就得聽什么,至于以后,倒是不用考慮那么多,畢竟大漢后面的這些皇帝,那是一個比一個短命,劉志也就三十六歲而已,就一命嗚呼了。
二是家世合適,劉宏的爹死的早,娘家又不是什么顯赫的大世家,這就不存在什么外戚出來搞七搞八,幫劉宏爭權奪利的情況了。
三是級別好,解瀆亭候,雖然是侯爵,但是大小也就是一個亭的封爵而已,村子級別的,接觸的官員也就那么多,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助力。
其實終究是一句話,好控制。
于是劉宏就這般當了皇帝,親娘不能要,竇太后就是親娘。
劉宏雖小,但是都當了皇帝了,怎么的都不可能不想拿點權力的,之前可能也是憧憬了不少,但是真正上位之后,才是發現事實的殘酷,別說是權力了,可能連睡覺都不踏實吧。
認命嗎?
才怪!
朕可是皇帝!老劉家的血脈,怎么能夠允許劉宏就此認輸。
于是劉宏就開始他的爭權事業。
一晃都十多年過去了,竇太后、大將軍竇武已經是死了,陳藩、李膺一眾清流也已經是因為黨爭被禁錮,朝中勢力重新分割,劉宏正在安排大舅哥何進一步步的拿在竇武的一切,這中間劉宏還弄出一個侍中寺。
什么是侍中寺,說白了就是像周元前世的秘書一樣,劉宏看著想要安排誰掌權了,就先拉到身邊,過度一段時間,然后直接安排,做領導秘書,再下放,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可以省略很多流程。
漢朝本來就只有九卿九寺,把侍中從少府那里剝離出來單獨成立第十寺,目的其實就是劉宏想要分尚書臺的權力。
結果倒好,母雞變公雞,再來個地震,啥都白搭,劉宏辛辛苦苦折騰出來的權力,還是被朝堂上的群狼分瓜干凈了,他也就只得了一部分而已,為他人做嫁衣裳,劉宏也不氣餒,繼續干。
弄了一堆宣陵孝子跑去給先帝守孝的人,想著是替他守墳盡孝的,他提拔這些孝子,應該是沒毛病吧?
可你這不是要繞過傳承百年的人才選舉制度,直接自己說了算啊,怎么可能,想都別想。
所以啊,這么多年了,劉宏真的是想要安排個自己的親信,都是難上加難,只能通過平衡周旋,費老大的勁兒,說不定安排的還可能是其他人看不上的位子,或者是好不容易弄來一個位置,沒幾日,就被各大派系給策反了。
真的是,寶寶心里苦啊。
不過劉宏還不放棄,準備巡查天下,以正漢法,陽球就這么出現了,這個陽球是劉宏奶媽的女婿,算是親近之人,劉宏用他就將王甫、段颎等宦黨給弄死了,想要安排自己的人頂上,結果倒好,曹節、袁家都看出來了,直接給反將一軍。
行啊,陛下你查吧,但你查來查去,抓了這多人,為什么要赦免你奶媽的女婿陽球?。坎缓竦腊。宿k事得公允啊,要不還派人巡查什么呀?
所以陽球也死了。
還不只是這些,真的是一樁樁一件件太多了。
……
劉宏上位后,幾乎每一樁每一件事都體現了他不服輸執意維護皇權的精神,但效果怎么樣,那也是有目共睹,反而是斗來斗去,將大漢的底蘊那是消耗的真不剩多少了。
弄出來的賣官鬻爵,其實也并不是劉宏真就全然為了斂財,拿錢是一部分,這官爵全靠買賣,反而是讓劉宏安排了不少自己人,掌握了一些權力,你看看,為了給自己弄點權力,都將劉宏這個當皇帝的逼到什么份兒上,一個明明其實有幾分能力的人,此時誰不得說一句:昏君。
再說說這個段颎。
段颎身為西涼戰神,打仗肯定是沒說的,為了權力延續,和宦官勾結打朝臣也有一套,只不過這位玩的也是有點太大了。
他先是把渤海王劉悝給干掉了。
而當時劉悝的老婆的侄女當上了漢靈帝的皇后,形成了外戚加藩王的政治組合,但被宦官曹節,王甫連接段颎拔起,將渤海王整個滅族,問題是你怎么連宋皇后都被滅族了?
當刀的人,這刀刃朝內,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所以,王甫和段颎的生命也走到頭了,而陽球在被用完之后,因為管不住嘴,也就跟著去了。
說到底,這些人雖然是有些地位,但是根基虛浮,最后也只能淪為權力的犧牲品罷了。
重要的是段颎死后,他手下的一眾涼州系武將怎么辦,這可是大漢最能打的一茬武夫了。未來又將投效何人?
難道是投了關東的世族公卿?
這恐怕是劉宏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了,其實劉宏也知道,這么多年了,他爭來爭去,最后的贏家不是他,而是不顯山不露水的以袁家為首的公族代表。
世家啊,這才是大漢真正的毒瘤,可是這顆毒瘤,恰恰也是劉宏最咬不動的。
劉宏不想這次折騰過后,所有成果又都被這些世家吃掉,這些涼州系的武將,其實劉宏是想自己收入囊中的,可是,此時最重要的是,這些武將該如何選擇。
董卓就是這涼州系武將中的頭頭之一,此時聽到周元的話,豈還會看不分明。
如今就看投效皇帝和繼續為袁家效力,哪個收獲更大了,結果自然是不必多說,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怎么選擇,董卓這種慣會投機的,會不知道,只要是董卓說要進攻鮮卑,將橄欖枝向劉宏投過去,劉宏必然不會反對,因為他正可以借此時機,將這些涼州系武將,一股腦收入囊中。
可是,大漢天下,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打仗的,尤其是以袁家和楊家為首的這些世家公卿們,更是不愿意打仗。
有他們反對,劉宏想干什么都是白搭,所以董卓在其中的作用就很大了。
董卓顯然也是明白了其中關鍵,臉色有些愁苦,明顯是在想著對策,可能就連他都想不到,有一日,就連他自己都嫌棄自己的六百石小官,竟也是能夠有這般煩惱。
“董方伯,其實此事也并非是無解。”
嗯!
董卓聞言一動,看向周元,眼神有些復雜,想著周元怕是在來之前,就已經是將一切都給想好了吧,想到這些,董卓竟是莫名的有些忌憚。
“你的意思是?”
“經過去年雒陽之變,咱們幽并邊郡諸官,對于出塞之事,應該還是比較贊同的,特別是邊郡將士多年苦于鮮卑,多復仇之志,只要是機會合適,怕是誰也不愿意放棄這般報仇的機會,如今關鍵其實就只有三個人。”
“三個人?”
“對,就是三個人,第一個是將離任的幽州刺史陶恭祖,第二個是即將上任的幽州刺史劉伯安,第三個就是董方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