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單的邏輯學
- (美)D.Q.麥克倫尼
- 1657字
- 2023-06-06 14:41:32
中文版序
親愛的讀者:
《簡單的邏輯學》被譯成中文出版,我感到非常開心、非常榮幸。回想起來,當初我還曾為此事是否合適而感到遲疑過。但現在若你問我寫作《簡單的邏輯學》的動機是什么,我準備告訴你們有兩點:首先,是我對邏輯學的單純熱愛;其次,我堅信邏輯學非常重要,它的基本原理能被越多的人掌握越好。多年來,我都在大學中教授邏輯學,而我使用的教材也是我自己撰寫的一本書:《基礎邏輯入門》(An Introduction of Foundational Logic)。這本書談論的主題與《簡單的邏輯學》相似,但要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給大學生們講授邏輯學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因為他們通常都有強烈的興趣,并渴望學習。然而,美國的大學生卻很少愿意選擇邏輯學這個專業。此外,美國的高中課程往往也缺乏邏輯學。這種情況尤為不幸,因為在我看來,高中時期是青少年學習邏輯學容易獲益最大的階段。我認為,邏輯學應該成為高中階段的基本課程。
我寫作《簡單的邏輯學》還有一個特殊原因,就是把它呈獻給大眾讀者,讓它進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我為什么認為這件事很重要呢?因為我真的相信,邏輯是每個人都要掌握的。它不應該被視為一種專業知識,僅面向少數人。邏輯意味著清晰且高效地思考。那么,無論在職業生涯還是日常生活之中,又有誰不需要清晰且高效地思考呢?但是,“清晰且高效地思考”到底是什么意思?簡而言之,它是指我們能夠發現真理,思維連貫、前后一致,并且能夠將我們的多個發現整合起來,彼此不沖突。但更準確地說,“清晰且高效地思考”意味著我們的思維要受到基本邏輯規律的規范和引導,即像書中強調的那樣,要符合邏輯。
在哲學中,我們經常會區分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這種區分并不意味著我們有兩種不同的理性,或兩個分離的大腦,而是指我們的同一個大腦會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我們追求某些知識的時候,并沒有其他目的,就是為了知道而知道,這種知識的價值是內在的,它們屬于理論理性的領域。還有另一種知識是有用的,我們能夠將其“投入工作之中”,這種知識屬于實踐理性的領域。在這里,邏輯學便屬于實踐理性領域。它是一門卓越的應用科學,在我們每天的生活里都有著直接的運用。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還有一種邏輯學,被稱為符號邏輯(symbolic logic)或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自20世紀起,這種邏輯學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更受到了學術研究者的青睞。這種邏輯學極有價值,但由于它十分抽象、形式化,且不使用日常語言,因而對一般人并沒有用,不能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問題。而《簡單的邏輯學》中介紹的邏輯原理則被稱為傳統邏輯或經典邏輯,這種邏輯學基于現實主義哲學。現實主義強調常識,并承認客觀世界真實存在。我們通常會說,邏輯關注真理,但這句話更準確的意思是:邏輯關注我們如何可靠、持久地把握客觀事物的規律(客觀事物的真實存在方式)。
當你看到我在書中為了說明邏輯規律而舉的例子時,或許會有些困惑,而這就像看到不熟悉的美國文化一樣。但是,你們千萬別被那些例子所干擾。你們真正應該關注的是邏輯規律,并且我有信心,即便沒有任何例子,你們也能讀懂那些規律。因為這些規律是普遍性的,它們不屬于任何特定的民族或文化,既不是東方亦不是西方的私有財產,而是屬于所有追求理性的人。就理性推理而言,我腦中浮現出的最典型的四個規律便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簡單的邏輯學》以現實主義哲學為基礎,即承認客觀現實和規律。在我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發現:數個世紀以來,作為世界上最古老和珍貴的文化之一,中國文學和哲學始終彰顯著現實主義的傳統,即通過經驗、常識總結出最重要的客觀事實,并為人們(無論他處于什么地位)表達自己的主張提供所需要的證明。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哲學家王充曾經寫道:“凡論事者,違實不引效驗,則雖甘義繁說,眾不見信。”(1)王充當時所言,到了今天仍然同樣有意義。它反映出了一個現實主義哲學家的立場:遵守基本的邏輯規律,相信“有邏輯地思考”意味著正確地看待客觀世界與規律,并忠實地為其辯護。
祝,閱讀愉快。
P.S.編輯希望在書中放上我的照片,但我的所有書里都沒有照片,所以很抱歉。謝謝你們喜歡我的書!
D.Q.麥克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