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有情:跟著節(jié)氣尋人間清歡
- 殷若衿
- 1868字
- 2023-05-30 14:23:03
超山訪梅
嘗聞中國如今現(xiàn)存有五大古梅——楚梅、晉梅、隋梅、唐梅、宋梅。其中唯有國清寺的隋梅是有去拜訪過的。于是便生起一個念頭,不如在有生之年,也去拜謁一下另四處古梅老神仙吧。
五大古梅,杭州超山有其二——唐梅和宋梅。恰逢梅花盛開的時節(jié),我便先來此處一瞻老梅樹仙風。從東園入,北園出,沿著山麓,是一路蜿蜒曲折的石板探梅小徑,石板路夾道,是如云似雪的白梅花樹——有些風景,是五感合一,剎那靈動的,需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其妙處。闊石板路上,有梅瓣點點,需要格外小心你的鞋子不要把它們碾成泥。風起時,花雨飄零,落在你的肩膀、你的頭上。風是香的。
行至大明堂外,遠見一座四方?jīng)鐾?,由四根方形石柱撐起亭蓋,斜檐飛角,頗有宋韻。涼亭背后,有一株開得正熱烈的蠟梅。走近細看,亭名為“宋梅亭”。想必那棵老宋梅就在十幾步開外了。站在檐下,向宋梅亭正對的方向望去,果不其然,遠遠望見一方花壇上虬結著兩棵殘敗的老梅樁。走近看去,合三四人抱的兩棵老梅樁的皸裂紋理上生有蒼苔,樹樁外抽出幾枝細枝——一棵樹樁抽出的是紅梅,一棵是白梅,各自只結出點點蓓蕾。“枯木逢春”,腦海里忽地浮現(xiàn)起這四個字,眼前的景象正是四字寫照。老宋梅好像一對癡纏千年的梅樹靈魂,對春風的一點回應不那么熱烈,卻也動了情。
那新發(fā)的點點蓓蕾,與粗壯虬結的老梅樁形成鮮明的對照,一新一老,一生一滅。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奇特的古梅花樣貌!原來,最初的老梅樹已枯死——當年的老梅花可是以六瓣稱奇天下——新發(fā)的蓓蕾,是后來園丁們利用基因技術嫁接出的新梅,還以宋梅相待,令老梅樹得以涅槃重生。

○宋梅

○唐梅
老宋梅據(jù)說是在南宋晚期種下的。那時塘棲曾有一座福王的莊園離宮。福王為南宋皇親國戚,與自己的王妃詹玉珍相愛甚篤,兩人在超山彼此遇見,二人都十分喜愛梅花,便在超山建立起尋梅小筑,每年超山梅花漫山遍野盛放的時節(jié)攜手賞游,吟詩作對。好景不長,南宋王朝遭金兵鐵蹄肆虐,福王被金兵擄去,王妃不甘被凌辱,投井自盡。其子因思念母親,在超山建起報慈寺以示緬懷。1933年,報慈寺遭到焚毀,僅留下如今的浮香閣。南宋亡國后,塘棲福王莊園也隨之衰敗,莊園內(nèi)名種古梅花被人悉數(shù)移至超山,種植于當時的報慈寺,也便是如今的大明堂浮香閣前梅林之中。到了民國初年,從塘棲移至超山的古宋梅中,僅剩一株老梅,雖然樹已干枯,須靠危石支撐身軀,卻在民國年間依然花繁葉茂。這,便是我們?nèi)缃裱矍暗睦纤蚊妨恕?/p>

○唐梅
見證了宋王朝滅亡的老宋梅,引起民國年間文人的共情。杭州超山老宋梅的花訊也不脛而走,引得那時代的文人競相來訪梅。1923年初春,八十高齡的吳昌碩攜親友來過,留下一副楹聯(lián):“鳴鶴忽來耕,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潛龍何處去,有蘿蝯掛月石虎唬秋。”吳昌碩老先生素來是愛梅花的,離世后把梅花遍野的超山作為長眠之地。宋梅亭上還鐫刻著其他十幾副楹聯(lián),為民國時代當?shù)匚娜嗽诖搜偶罅粝碌?。比較喜歡的一副對子是南向亭柱上,道光狀元吳興鈕福保后人鈕珩所寫的隸書聯(lián):“幾度閱興亡花開如舊,三生證因果子熟有時?!毕肫穑駠鴷r期的國花便是梅花。萬花匿跡的冰雪時節(jié),唯有梅花凌寒綻放,也許徹照了歷經(jīng)近代史上家國破滅、戰(zhàn)亂頻仍但依然保留清氣頑強生存的中國文人的內(nèi)心吧。
我在宋梅亭小坐良久,起身繼續(xù)向前,走進大明堂的小庭院。迎面,一眼望見浮香閣下石頭壘砌的花壇中一棵橫瘦疏朗古白梅,好似碩大的盆景,正開著清雅潔白的梅花。一根次干已經(jīng)枯死,另一根主干橫向生長著。據(jù)說是唐梅,樹樁竟比大明堂外的老宋梅更瘦削,更有生氣,不免覺得有些蹊蹺。此時的大明堂庭院里,梅花窗前,三三兩兩賞梅人,一只橘貓在梅樹下打著哈欠,起身從庭院中踱步走過。

○超山訪梅
后來翻閱資料才得知,宋梅由宋代人栽種,是可查證的;但唐梅是否是“唐代梅花”,卻有待考證?!读朱V山全集》中有一段故事,說所謂唐梅,其實是宋代遺民義士唐玨所種的梅樹。唐玨在宋亡后不滿元朝統(tǒng)治,隱居不仕。后來,元朝統(tǒng)治者派西僧楊璉真伽將宋六陵全部掘毀,盜取寶物,尸骸狼藉,任其曝露。唐玨滿腔義憤,渡江潛往紹興六陵遺址,將骨骸一一撿拾,另行埋葬,在葬地四周栽植冬青樹作為標記。唐玨的氣節(jié),極為當時的宋代遺民所推崇,便稱他的住地為“唐棲”。后來人們在“唐”字邊加了一個“土”旁,才成為今名。而唐玨在塘棲手植的梅樹,也被稱為“唐梅”。因為超山距離塘棲不遠,又是唐玨常游之地,人們便把唐玨所種的梅樹從塘棲鎮(zhèn)移植到超山。后人不知其來由,便附會到唐代去了。
唐梅、宋梅見證著宋朝亡國那段悲愴的歷史。和王朝一起湮滅于歷史塵埃中的,還有福王與王妃兩位愛梅人那段極少被人知曉和記起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