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2.0:從數字化到智能化
- 方偉
- 3867字
- 2023-06-21 19:11:46
2.1?金融科技1.0
在談金融科技之前,我們來講一講金融行業的信息科技的故事。
2.1.1?銀行信息科技變遷
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企業長期以來是信息科技的積極擁抱者與踐行者。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銀行率先從日本引進了一套名為“理光-8”型號的電子計算機系統,這在當時是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的水準。到20世紀80年代,IBM公司的大型機崛起,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也在同時期引入了IBM公司的大型主機系統,并從IBM公司引入了先進的SAFE核心業務系統,從軟硬件方面都保持了與世界先進信息科技的同步。
在20世紀90年代,各銀行推行系統大集中,各地的主機技術人員“人隨機走”,遷移到總行信息科技部。而能夠熟練使用大型主機的COBOL編程語言也成為銀行科技人員引以為傲的獨門絕技。直到21世紀20年代,分布式技術崛起,銀行開始進行“主機下移”,技術廠商還不得不開發COBOL的模擬語言來適應這項曲高和寡的技術。
從這些信息科技的故事可以看出,金融企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都有很長一段時間的信息科技運用歷史。但是在這些運用過程中,信息科技始終只是作為一款輔助的效率工具,或者作為一個信息的通道而存在。
信息科技雖然重要,但并沒有真正成為一項獨立的金融業務。直到互聯網大潮洶涌而起,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選手挾著強大的科技力量進來,金融科技才開始真正展現出巨大威力,從幕后走向臺前,從“輔助角色”轉身成為“主導角色”,甚至戴上“科技創新”“科技引領”的華冠。
這時候,“信息科技”才在金融領域逐步成長為“金融科技”,在金融業務活動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2.1.2?金融科技“四大金剛”
為區別于傳統的信息科技,金融從業者一般將科技中對金融業務產生最大推動作用的4項科技列舉出來,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區塊鏈(BlockChain)、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取其首字母,將其稱為金融科技ABCD。
當然,金融科技ABCD只是人們對金融科技“四大金剛”的愛稱,也有人加上I,稱之為ABCDI。這個I,有人說是IoT(物聯網技術),有人說是Internet,是包括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萬物互聯。總之,金融科技ABCDI是能夠促進并推動金融業務發展的最新科技集合。
這些科技的排列并不如ABCD這樣的字母順序排列。其中,云計算是最底層的信息基礎設施技術,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技術,大數據是應用基礎設施技術,人工智能則是基于大數據之上的算法科技。而更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則是將科技和金融的觸角延伸到人們的身邊、口袋以及產業的神經末梢的科技。
云計算興起于2006年,是虛擬化技術、分布式技術、微服務技術等信息科技的組合體。云計算的概念由谷歌公司首先提出,由于該技術極大地解決了信息科技基礎設施的復雜性問題,因而得到業界追捧。
在隨后的巨頭競爭中,亞馬遜公司、微軟公司、谷歌公司,以及中國的阿里巴巴公司脫穎而出,在云計算的市場上占據要地。云計算本質上是一種規模經濟,領先者會對落后者和后來者產生強大的擠壓效應,這使得中小規模的云計算廠家紛紛出局。
公有云是新興互聯網企業和數字經濟天然的最優土壤,但是公有云在向傳統企業拓展版圖時也遇到許多阻礙。傳統企業出于數據隱私的考慮,或許還有現有數據中心投資的考慮,對遷移到公有云抱有抗拒心理,金融企業尤為如此。這個時候云計算廠商把云計算推入到企業內部,稱之為“私有云”。由于許多企業在使用私有云的同時也將部分業務部署到公有云上面,這種模式也稱為“混合云”,并衍生出“多云管理”的技術。
云計算深刻地影響著各行各業,并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基礎技術底座。麥肯錫的研究表明,到2030年,云計算為世界500強企業帶來的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價值將超過6萬億元。合理使用云計算可以將基礎架構成本效率提高29%。
云計算在金融企業中運用廣泛,已成為最重要的基礎信息技術之一。云計算將IT各層級資源服務化和集約化,能夠實現彈性伸縮和資源按需分配,讓金融企業在IT軟硬件資源的調配上實現利用效率最大化。從而在實現整體成本節省的同時,讓系統的魯棒性、可擴展性、可訪問性、備份效率等方面均達到最優。
云計算是一個具有非常大潛力的技術方向。近年來業界發展出“云原生”的理念,將云計算在各層級的技術進一步服務化和互相融合,使得IT軟硬件資源從“On Cloud”走向“In Cloud”,整體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金融行業對云計算設施在安全性、專業性等方面有嚴苛的要求,構建了超出一般企業的云計算標準。人們往往將面向金融服務的云計算稱為“金融云”。金融云通過高保障、強性能、高安全、快速響應和彈性伸縮的特點保障金融業務連續運行。同時,金融云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等深度融合,極大地促進了金融業務的敏捷與創新,幫助金融業務融入各種生態場景,引領金融企業開啟新的盈利增長曲線。
圖2.1展現了上面所述的三種云的形態。這三種云面向的企業類型、接入模式和安全等級各有差異,但是在技術類型和結構層次上面基本相似。

圖2.1 公有云、金融云與私有云
大數據同樣是互聯網興起的產物,其興起也與谷歌公司息息相關。2004年谷歌公司的科學家發表了三篇重要的論文——分布式文件系統GFS、分布式大數據計算框架MapReduce和大數據系統BigTable,人們尊稱其為大數據的“三盞明燈”。
在互聯網浪潮產生海量數據時,人們面對巨量數據手足無措,這時谷歌公司科學家的“三盞明燈”一下為人們處理海量數據指明了方向。2006年,開源世界的程序員根據谷歌公司科學家的這三篇論文用Java語言開發出對應的系統——Hadoop。
十多年來,Hadoop不斷發展壯大,形成強大的系統生態。到現在,Hadoop幾乎已經成為大數據系統的代名詞。
相對于“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Hadoop更善于處理“非結構化”的文本類數據。所謂的“結構化”數據,就是按照關系數據庫理論的三大范式組織起來的二維表數據。結構化數據的組織形式和數據類型是規范整齊的,能夠直接適合于統計分析。但是數字時代也會產生大量的文本數據、語音數據、視頻數據等。這些數據并非完全沒有“格式結構”,只是它們不是按照關系范式組織的,所以被稱為“非結構化”數據或者“半結構化”數據。
傳統的關系型數據庫在處理這類數據時,先要編制大量的特殊程序進行預處理,將“非結構化”數據轉換為“結構化”數據,然后再加載到關系數據庫中。這個過程復雜且漫長,效率低下且極易出錯。而Hadoop能夠直接加載這些非結構化數據并進行并行化處理,同時極大地提升數據處理廣度、深度和總體效能。
金融企業使用分析型數據庫由來已久,其中典型的產品代表為Oracle、IBM DB2等,以及分布式分析型數據庫(人們稱之為MPP數據庫,典型代表為Teradata、Vertica等)。金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人們用分析型數據庫進行存儲,稱之為“數據倉庫”。
由于數據倉庫的存儲空間十分昂貴,信息技術部門的工程師絞盡腦汁對數據進行精簡,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金融數據基礎模型”。但是隨著互聯網業務的興起,大量數據源源不斷涌入,金融企業發現,數據倉庫的擴容速度永遠跟不上數據的增長速度。而且數據的種類越來越多樣化,金融客戶和業務活動相關的文本、語音、視頻等形態的數據越來越多,傳統的數據倉庫技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爆炸式增長的數據需求,金融企業擁抱大數據技術已成為必然。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則頗為曲折,這里不再贅述其漫長的歷史淵源,感興趣的讀者可參考相關資料。人工智能最近一次震驚到世界應該是發生在2016年的一場圍棋挑戰賽,谷歌公司的AlphaGo系統4∶1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人們驚訝于人工智能的發展竟然強大如斯。
其實在此之前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許多業內矚目的成果,如人工智能對圖像和語音的識別,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翻譯等。但總體來看,人工智能的再度興起,是以互聯網時代積累下的大數據為基礎的。
金融企業同樣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積極踐行者。從面向客戶的智能營銷和智能投顧,到金融業務運營中的智能風控和反欺詐,再到投資決策過程中的智能投研等,金融科技工作者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金融業務的方方面面,提升業務效果的同時也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由于金融企業的人力成本十分昂貴,業務過程又十分復雜和專業,許多金融企業嘗試運用自動化和智能化相結合的技術,將其中重復性強、處理模式較為固化的操作過程用智能RPA技術進行處理,替代人工操作,這樣既可以節省大量人工成本,又提升了業務處理的效率。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興起都與互聯網的發展密切相關。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則與一個神秘的人物“中本聰”有關。
2008年,一個名為“中本聰”的程序員發表了一篇僅9頁的論文“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該論文描述了一個“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和構建算法。
2009年中本聰完成比特幣軟件的編寫,正式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統。
2021年3月13日,比特幣價格突破60 000美元,全世界的比特幣總市值超過1.1萬億美元。
區塊鏈就是比特幣的核心基礎技術,也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技術通過巧妙的設計解決了在沒有權威中心者的場景下的信任問題。比特幣提出并驗證了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比特幣的巨大成功的驅動下,人們發明出許多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具有交易成本低、跨平臺、去中心化的特點,被認為是下一代金融清算結算的基礎。
除數字貨幣以外,人們還運用區塊鏈技術做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創新。例如在財產保險領域,保險公司通過將投保人的財產信息和保單合約上鏈,實時監測風險狀況,記錄保單狀態,從而構建保險公司與投保人之間的信任,使得保險公司能夠更高效地管控風險,防止虛假賠款,同時降低保險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區塊鏈技術天生就具有金融屬性,而且解決了金融的核心的信任問題,可以說是真正的“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