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登長城(求追讀)
- 覺醒時代,從駱駝祥子開始
- 言歌特斯拉
- 1925字
- 2023-07-04 21:46:43
“玉笙先生也喜歡喝咖啡?”
“當然,咖啡味辛香芳醇,極易通過腦血屏障,刺激中樞神經,使頭腦較為清醒,反應活潑靈敏,思考能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這對我來說很有幫助。”
喝咖啡確實可以提神。
在學校的時候,這個妹子穿著打扮一副學生樣,穿著校服。非常的清純。
現在不一樣。
她穿著的是玉笙服飾店的旗袍。
或許是因為真的崇拜祥子,還去買了衣服。
服裝店的一個最大的顧客群體,就是這些個女學生。
長的很漂亮。
和在學校的時候不同。
這還有兩副面孔。
現在的她看著非常的風情。
兩只雪白的胳膊拖著下巴,非常風姿。
“先生,這是我寫的詩,您看看。”
還真是過來請教探討詩的。
把小本子遞了過來。
一只胳膊撐在桌上,另一只手拿著勺子在杯中輕輕攪拌,拿起了半勺咖啡送入口中,喝了小口。
細嫩的手指。
舌頭微微在唇邊吸溜了下。
祥子看的比較的心動。
這跟朝夕相處的小福子不同。
“先生,您看看我寫的怎么樣?”
妹子一臉期冀的等待著祥子的評價。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歌,如詩如歌,直抒含蓄,心思凝聚。其實不是太好評價的,任何作品,對于不同的人,甚至同一個人,不同的心境,都有不同的理解。
寫的很好,富有女性的細膩和敏感對愛的細膩感受,對人生的體悟,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色彩,溫馨平和又潛動著激情。
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
祥子給了她很高的評價。
果然,妹子聽到這個評價開心的很。
在這兒呆了好長一段時間。
一杯咖啡喝了半個小時才喝完。
現在已經是秋天了。
天氣開始冷了下來。
半個小時的時間,咖啡慢慢的也冷了下來。
“先生,您的那篇致橡樹可以發表在報紙上嗎,這么美的詩就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您要是答應的話,我幫您去投稿。”
“可以。”
呆了一個多小時,女學生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小福子聞了下杯中的咖啡。
“要不要喝一杯?”
小福子:“我才不呢,之前喝過一點,苦死了,比中藥還難喝,想不通,大哥竟然會喜歡喝這種藥水。”
祥子:“加點奶糖會好點,這是洋人的茶。”
陳教授馬上要離開。
離開之前,叫了好些的朋友,學生,到了長城來。
陳教授:“長城,登上長城,會有助你縱覽古今,放眼寰宇。諸位中不少即將要去法蘭西了,大家相攜在此一游,可謂壯別。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看故樓。長城,我們的先人曾經抵御外敵的一道屏障。
可是如今,為什么我們國家空有這殘垣萬里,卻依然是滿目瘡痍。在這個強盜的世界里,一敗再敗,任人欺侮。富國強兵之路,在何方?”
“陳教授,我認為我們都應該勇敢的站出來,把舊的世界打個落花流水。”
陳教授:“說的好,玉笙在京城高等師范做的那次報告我也聽了,提到了勇敢這個詞匯是人類世界最美好的品德,說的特別好。”
李教授:“同學們,我們已經嘗試了無數的藥方。今天,在長城上,我在你們的身上,看到了這個曙光。同學們,你們是這個時代的先鋒,我希望你們以青春的力量去實現社會主義的偉大理想。去重建我們這個民族的偉大輝煌。”
“大家各自去感受長城。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陳教授:“玉笙,宣言的第一章,是你翻譯的?一個幽靈,一個共鏟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舊的歐洲一切實力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圣的同盟。”
祥子:“我看過宣言的英譯本和俄文版本的。”
“你懂俄語?”
“不,會一些簡單的英文。”
陳教授:“非常好,可以發表在雜志上。這兩個多月來,我在大牢里,重點讀了社會學說的一些書籍和資料,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看到了你翻譯的這一篇資產者和無產者,你的認識非常的透徹。
我現在還沒有能十分肯定,但是大體上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判定,也許只有馬科思主義才能救中華。”
李教授:“說的好,重輔兄登臨之意豈無人會,為霞滿天哪。我真是想為你這個思想升華大聲喝彩,中華有救了。”
陳教授:“所以我說,新青年復刊,玉笙譯的這個資產者和無產者先刊載上去。要重點引進宣傳馬科斯主義,宣傳和研究俄國的十月格命。要把辦刊的重點,由原來的思想啟蒙賺到探尋救國之路來。”
祥子:“陳先生,刊載的時候,我想再換一個筆名。就叫風清揚。”
風清揚是祥子對于金大師小說中最喜歡的一個名字,感覺意境很美好,有種灑脫無敵的感覺。
兩位教授準備干大事情了。
前期比較艱辛。
孫先生在的時候還好。
是支持的。
孫先生沒了,中正上臺。那個日子就太苦了,被打壓。
李教授:“我已經申請了,開設唯物史觀還有國際工人行動的課程。同時還有建立馬科斯學說研究會,做好準備。再造一個國家,一個嶄新的國家。”
“好,首常,還是你想的長遠。這也是我們新青年復刊的主旨。”
祥子:“李先生,你建立的研究會,名字或許可以改一改,改成諧音。北洋當局勢必不會讓順利進行下去的。京城之中也有著不少巡警房的便衣。把名字改一改,肯定會較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