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 -
- 1406字
- 2023-05-25 12:54:41
一 國內的政治狀況
現在國民黨新軍閥的統治,依然是城市買辦階級和鄉村豪紳階級的統治,對外投降帝國主義,對內以新軍閥代替舊軍閥,對工農階級的經濟的剝削和政治的壓迫比從前更加厲害。從廣東出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到半路被買辦豪紳階級篡奪了領導權,立即轉向反革命路上,全國工農平民以至資產階級[1],依然在反革命統治底下,沒有得到絲毫政治上經濟上的解放。
國民黨新軍閥蔣桂馮閻四派[2],在北京天津沒有打下以前,有一個對張作霖[3]的臨時的團結。北京天津打下以后,這個團結立即解散,變為四派內部激烈斗爭的局面,蔣桂兩派且在醞釀戰爭中。中國內部各派軍閥的矛盾和斗爭,反映著帝國主義各國的矛盾和斗爭。故只要各國帝國主義分裂中國的狀況存在,各派軍閥就無論如何不能妥協,所有妥協都是暫時的。今天的暫時的妥協,即醞釀著明天的更大的戰爭。
中國迫切需要一個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這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才能完成。從廣東出發向長江發展的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因為無產階級沒有堅決地執行自己的領導權,被買辦豪紳階級奪取了領導,以反革命代替了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乃遭遇到暫時的失敗。中國無產階級和農民在此次失敗中,受到很大的打擊,中國資產階級(非買辦豪紳階級)也受了打擊。但最近數個月來,工農階級在共產黨領導之下的有組織的城市罷工和農村暴動,在南北各地發展起來。軍閥軍隊中的士兵因饑寒而醞釀著很大的不安。同時資產階級在汪精衛、陳公博一派鼓動之下,亦在沿海沿江各地發展著頗大的改良主義運動[4]。這種運動的發展是新的事實。
中國的民主革命的內容,依國際及中央的指示,包括推翻帝國主義及其工具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民族革命,并實行土地革命,消滅豪紳階級對農民的封建的剝削。這種革命的實際運動,在一九二八年五月濟南慘案[5]以后,是一天一天在發展的。
[1]毛澤東在這里指的是民族資產階級。毛澤東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和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作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對于買辦大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區別,曾作了詳細的說明。
[2]蔣派指蔣介石派。桂派指廣西軍閥李宗仁、白崇禧派。馮派指馮玉祥派。閻派指山西軍閥閻錫山派。他們曾經聯合對張作霖作戰,于一九二八年六月占領了北京和天津。
[3]張作霖(一八七五——一九二八),遼寧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一九二四年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打敗后,張作霖成為北方最有勢力的一個軍閥。一九二六年他聯合吳佩孚入據北京。一九二八年六月從北京退回東北,在路上被向來利用他做工具的日本帝國主義者所炸死。
[4]一九二八年五月濟南慘案發生及蔣介石公開對日妥協之后,曾經追隨蔣介石參加一九二七年反革命政變的民族資產階級,有一部分因為自己的利益,開始逐步形成蔣介石政權的在野反對派,他們既不滿意蔣介石政權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革命統治,又反對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革命。他們發動了一個改良主義運動,幻想在革命和反革命兩條道路之外,另找一條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當時,同蔣介石爭權奪利的汪精衛、陳公博等政客,曾在這個運動中進行投機活動,形成了國民黨中的所謂“改組派”。
[5]一九二八年蔣介石在英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北上攻打張作霖。日本帝國主義為阻止英美勢力向北方發展,出兵山東,侵占濟南、青島和膠濟路沿線,截斷津浦鐵路。五月三日,日本侵略軍在濟南進行大屠殺,在這前后十幾天內,共慘殺中國軍民數千人。這次屠殺事件被稱為“濟南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