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耳鼻喉學基礎與實踐
- 周旭峰主編
- 10字
- 2023-07-07 18:13:58
第一章 耳鼻喉常規檢查
第一節 成人耳鼻咽喉檢查
一、概述
1.患者位置
患者與醫生面對面直坐,軀干微向前傾,膝部相交,或患者膝部夾在醫生兩膝之間。
2.光源選擇
可選擇日光、燈光。燈光以耳鼻咽喉科專用診療燈或綜合治療臺燈為宜。將燈置于患者右側,與耳等高,距患者右耳10~20 cm處。
3.額鏡使用
醫生戴上額鏡,反光鏡置于左額部,用左眼經鏡孔視物。額鏡焦距約為30 cm,練習時集中光線于患者上唇。在電源暫時缺乏的地區,可使用電額燈。此燈的優點在于以電池作為光源,攜帶方便,適宜巡回醫療時使用。也可借助于自然光線,利用額鏡照入檢查部位進行工作。也可利用電筒作為光源照射于額鏡上(圖1-1)。

圖1-1 對光檢查
二、耳部檢查
通過視診和觸診檢查:①皮膚有無紅腫、外傷、感染。②外形、大小、數目,與頭顱所成角度。③有無觸痛(圖1-2)。

圖1-2 耳郭表面標志
1.檢查方法
(1)拉直外耳道:檢查右側外耳道時,以左手將耳郭拉向后上方,右手拇指將耳屏捺向前方;檢查左側外耳道時,則用右手拉耳郭,左手捺耳屏。
(2)耳鏡檢查:耳鏡放入外耳道時,仍需將耳郭拉向后上方,用另一手取耳鏡喇叭口輕輕塞入外耳道軟骨部。
2.觀察內容
(1)外耳道的大小和彎度。
(2)外耳道有無耵聹、異物、分泌物。
(三)鼓膜
1.檢查方法
用耳鏡檢查鼓膜。對臥床患者,可使用電耳鏡檢查。
2.觀察內容
(1)正常鼓膜為一圓形半透明灰白色薄膜,呈漏斗形。
(2)注意觀察鼓膜有無充血、外凸、內陷、穿孔、瘢痕,觀察錘骨短突、錘骨柄、鼓膜臍、光錐、前后皺襞、松弛部、緊張部(圖1-3)。

圖1-3 鼓膜結構
三、鼻部檢查
1.檢查方法
左手持鼻鏡,拇指置于鼻鏡兩葉的交叉點處,一柄置掌內,另一柄由其余4指扶持,將鼻鏡放入前鼻孔的前庭部,由下而上進行檢查(圖1-4)。
2.觀察內容
注意觀察鼻前庭部、鼻毛及皮膚情況(有無皸裂、糜爛、癤腫等)。

圖1-4 前鼻鏡使用法
1.檢查方法
(1)鼻鏡檢查:左手執鼻鏡,手掌向內,借示指固定。
(2)不同位置中檢查所見:①鼻腔底水平位(額部略向下沉),外側為圓形紅色的下鼻甲,其上方可看到中鼻甲的前端[圖1-5(1)]。②鼻腔底與水平位約成30°角(頭抬高),內側鼻中隔顯露較多,外側為下鼻甲上部,其上為中鼻甲前端[圖1-5(2)]。③頭抬高到60°和鼻中隔相對者為中鼻甲前外側的鼻丘部,其后上方為鼻腔頂部[圖1-5(3)]。

圖1-5 前鼻鏡檢查的3種位置
2.觀察內容
(1)呼吸道通暢狀況。
(2)黏膜的色澤,粉紅為正常,大紅為急性炎癥,紫灰為變態反應。
(3)鼻甲大小、鼻道情況。
(4)分泌物的質、量和部位。
四、咽部檢查
1.檢查方法
右手持鼻咽鏡,左手持壓舌板,將鼻咽鏡在酒精燈上輕度加熱,囑患者張口,用鼻部呼吸。用壓舌板壓住舌背,右手將鼻咽鏡輕輕伸至腭垂和咽后壁之間,即可觀察鼻咽部。
2.觀察內容
注意觀察鼻后孔的狀況(鼻中隔后緣、各鼻甲后端、咽鼓管咽口、咽隱窩等),以及黏膜的色澤,有無分泌物、潰瘍、腫塊及出血等。
1.檢查方法
右手持壓舌板,囑患者張口,以壓舌板壓住舌背的最高點,使舌背低落,可檢查口咽部。使用壓舌板時,動作應輕柔,放置舌前2/3處或略偏向一側,否則易招致惡心,引起咽部充血,掩蓋口咽部真相(圖1-6)。

圖1-6 口咽
2.觀察內容
(1)黏膜:色澤(充血、貧血),有無假膜、潰瘍、異物、紫斑及腫脹。
(2)軟腭:運動情況,兩側是否對稱;腭垂有無畸形、水腫。
(3)扁桃體:形狀、大小,有無充血、分泌、潰瘍、腫瘤。
(4)咽后壁:色澤,有無萎縮、淋巴濾泡、腫脹。
五、喉部檢查
1.檢查方法
左手持消毒紗布,右手持喉鏡,囑患者張口伸舌,將紗布包住舌尖,并拉向前下方,輕度加熱喉鏡鏡面后,伸入口咽部,鏡背貼于腭垂上,在鏡中觀察喉部。有少數患者,會厭向后傾斜,遮蓋喉部,造成檢查困難,此時可使用1%丁卡因溶液做局部黏膜表面麻醉。讓患者自己拉舌頭,檢查者左手持間接喉鏡,右手持彎形拉鉤,挑起會厭,暴露喉部,喉部之影像即映入間接喉鏡之上(圖1-7)。
2.觀察內容
喉黏膜的色澤,有無水腫、潰瘍、腫瘤、異物;聲帶的色澤及動作。

圖1-7 間接喉鏡檢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