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曹道:“可由司農寺領頭,大量打造,推向百姓。”
“價錢多少?”劉誕問道。
“這……”陳功曹聲音低了下去,道:“還未定。”
劉誕深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歷史上許多惠民政策,最后推到百姓那里,就成了官商勾結,壓榨百姓的條框。
劉誕有心收攏民心,便不會讓下面的人把自己搞臭。
因此劉誕笑道:“司農寺牽頭,商人生產,最后以朝廷的名義高價賣給百姓,百姓不愿,則強買強賣,不僅如此,還可讓一戶百姓多多購買,陳功曹,你們會不會這樣做?”
劉誕雖然是在笑,但是陳功曹卻聽得背后冷汗直冒,立馬道:“職下怎敢如此……”
“我知道陳功曹不會如此。”劉誕打斷陳功曹,“我只是擔心其他官員會如此胡作非為,壞了朝廷的一片好意,也累了陳功曹。”
陳功曹道:“殿下所慮周全。”
劉誕道:“為了防止發生這等壞事,我意,推廣之事不宜太急,亦不可強制買賣,定價也需在合理范圍內。”
陳功曹道:“依殿下之意,當定價多少合適?”
具體的定價,劉誕還真不知道,但是這難不住他。
只聽劉誕冷冷問道:“陳功曹這是在問我么?你是司農寺官員,還是我是司農寺官員?”
陳功曹嚇了一跳,連忙道:“職下糊涂,職下這便去與司農寺官員商定價錢,報與殿下。”
劉誕點點頭,道:“你只管做事,推廣之后,我自會派人清查具體情況,若你行事妥帖,我自給你奏請嘉獎,若你胡作非為,我的劍不殺你,蕭將軍的劍也會斬下你的頭顱。”
陳功曹看了一眼累得正偷偷捶腰的蕭道成,連連點頭,道:“職下必定盡心辦差。”
恐嚇之后,劉誕微微一笑,換了語氣,說道:“為改進曲轅犁,陳功曹費盡心力,此事上利朝廷,下利百姓,想必千秋萬載之后,后世之人也會記住陳功曹的這份功勞,陳功曹切要珍惜。”
陳功曹道:“此功當屬殿下。”
“不然。”劉誕搖頭,“千秋萬載之后,誰有功,不是你我所定,煌煌史冊,天下百姓,自有定論。不過我雖定不了后人之事,卻能定得了你當下之功。父皇也讓我列名請賞,我自當把陳功曹列為首功。”
“職下……”陳功曹原本想說兩句劉誕才是首功之類的話,但是他被劉誕這么連嚇帶哄,整得心神慌亂,怕多說多錯,只道:“職下謝殿下厚恩。”
劉誕點點頭,道:“我們雖然做出了曲轅犁,但是著書之事,還綱目未完,明日下午,你去召集所有參與著書之人到司農寺,我自有話說。”
“是。”陳功曹躬身應答。
劉誕起身,看了一眼旁邊的蕭道成,心想:“袁淑與蕭道成雖然才能出眾,但畢竟早受重用,此等人物可用,但不能引為親信,我需趕緊物色人選,尋可為親信之人。”
想到此處,劉誕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吳喜。
吳喜,劉宋名將,少隨沈演之,聰明善記,在劉義隆時期,曾做到主圖令史。
但是有一次,劉義隆問他要圖,他把圖倒著給劉義隆,于是就被劉義隆貶出建康。
后來劉駿繼位后,吳喜才開始受到重用,隨后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平定四方,統軍抗魏。
再后來,為劉彧所忌,慘遭殺害。
說起來,原主劉誕和吳喜的死因還有相似之處。
歷史上,吳喜貶出建康后,輾轉多地,最后來到沈慶之手下。
沈慶之賞識他,便在討伐五水蠻之際,向劉義隆請薦讓吳喜隨軍,劉義隆同意了。
如果按照這個時間推算,那么沈慶之請薦吳喜的奏折應該就會在這兩天送到。
劉誕動起了心思。
……
建康宮,西殿里。
劉誕把曲轅犁一事請賞的名單呈給劉義隆,劉義隆看了一眼,將名單給王僧綽他們,說道:“卿等照辦。”
王僧綽幾人躬身回是。
劉義隆又轉頭對劉誕道:“休文,你慮事周全,直至曲轅犁做成,方才送來請賞名冊。”
劉誕回道:“若事未圓,兒臣不敢請功。”
“你有此心,甚好。”劉義隆夸了劉誕一句,頓了頓,道:“沈慶之令從子沈攸之送來奏請,請薦吳喜隨軍,卿等以為如何?”
王僧綽向來耿直,以他先前的性格,劉義隆即問他即答。
但是耿直并不代表笨,王僧綽深知目前劉義隆當前的心頭大事是選立太子,所以只要劉誕、劉鑠和劉宏他們在場,劉義隆的問題便有考查這三人的心思。
王僧綽一心效命劉義隆,劉義隆所急便是他所急,因此這次他沒有率先回答。
而耿直的王僧綽都沒有回答,江湛和徐湛之這兩個老油條自然也不會搶答。
這三人不說話,劉義隆便看向劉誕他們三兄弟。
劉鑠知道吳喜曾冒犯過劉義隆,因此他猜劉義隆的心思是不準,當下怕劉誕搶了他的風頭,趕緊道:“兒臣以為,吳喜無敬畏之心,毫無人臣之禮,不堪任用。”
劉義隆點頭,看向劉誕和劉宏。
劉宏的想法,與劉鑠完全相反。
劉鑠是怕別人搶了他的詞,但劉宏行事周密,則是想讓別人先說,然后再觀察劉義隆的反應,給出完美答案。
因此劉宏沒有回答,而是等著劉誕。
而劉誕,要放別的事,他可能不一定能準確看透劉義隆的心思。
但是吳喜這事,歷史上有記載,劉義隆是同意的。
因此劉誕說道:“兒臣以為,當用。”
“哦?”劉義隆望著劉誕,“為何?”
劉誕道:“吳喜先前確無人臣之禮,但此人聰明善記,父皇之所以將他貶出建康,只不過是為了磨練他的心智,教化他的品性,如今已有一些時日,父皇自然會再給他一個機會。”
劉義隆點點頭,又問劉宏的意思。
劉誕和劉鑠說話時,劉宏一直用心留意劉義隆的表情,因此已大致猜到劉義隆的意思,說道:“兒臣附議隨王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