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位面理論
- 戰錘:耀金之夢
- 禁軍統領小貓咪
- 16499字
- 2023-11-09 21:21:44
對戰錘世界觀的一點推測。
無法證實,無法證偽,一堆主觀推測但……意外能自圓其說。
官方從未明確這方面內容,小說中人物所說無法代表事實。
不代表官方,也不一定用于本書,有非常夸張甚至顛覆性的理論存在,慎入。
——記述于2023.05.01
(在一番推測后發現自己剛入坑時的一些云想法是可能實現的,貓呆滯.jpg)
(全文1.6萬字,還在增修中,含有對本書設定的劇透,慎入)
-----------------
----------------
-----------------
預覽/目錄
***
概括/前提/推測
天穹·垂直位面·位面之間
深海·水平分布
海岸線·帷幕·靈魂·其余表現
潮汐·輪回·角逐
補充內容
-----------------
-----------------
概括/前提/推測
*都是待定,切勿較真
*本文只提供結論推斷以及部分表現對應,但是論證過程,官方沒有表現。
.
1.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帷幕隔開了亞空間和現實宇宙,兩者的融合和分離是輪回交替的。輪回的直接表現是帷幕的變化。
2.已行之事,后必再行——世界的發展是輪回演進的。
3.陰陽分割陰陽聚——亞空間和現實宇宙是地位平等而性質相反的存在,直接接觸會發生湮滅。
4.人外有人天外天——亞空間和現實宇宙同處一個位面,規則/神在其上一個位面。
5.人神陌路——兩個位面無法直接相互作用。
6.巴別通天——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實現上下位面的溝通
*帷幕和輪回是這個理論的核心,但不是基石。
.
把亞空間比作海洋,把現實宇宙比作陸地,把位面層次差別比作地表到高空,把帷幕比作海岸線,把輪回比作潮汐,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規則。
-----------------
-----------------
天穹·垂直位面
*字面意思上參考了大氣分層。
*由下至上。
*未必是完整分層。
.
凡世
這是故事發生的大舞臺,凡世,人間,有許多稱呼它。它未必就是最低級的位面,但在其下有什么暫無法推知。亞空間和現實宇宙均位于此處。
.
至高天(Empyrean)
這是法則所在,簡單理解為世界運行的后臺。在這個理論里至高天并非通常理解中的亞空間,而是凌駕于亞空間和現實宇宙聯合位面之上。“至高天”這一富含宗教意味的詞語被沿用了,但必須明確即使幾乎掌控著整個世界的法則于其中運行,它并非至高,另有法則凌駕其上。
.
輪回
詳見潮汐·輪回。我們只能假定它為理論限定世界下可觀測位面的最高階,這個規則能覆蓋以下所有層次。它象征著終末的輪回,對這個世界上的生命和規則而言它意味著終結,和新的開始。但它和每一個位面一樣,可以被超越。跳出了這個周期律就能免于被輪回摧毀,也許這就是真正的飛升。
.
天穹之上
不在這一個體系的輪回循環內了,傳說中的高層敘事或許也在這里,當然,它可能在天外外外……
-----------------
-----------------
天穹·位面之間
*讓我們在天穹·垂直位面的語境下對位面間的相互作用做一些分析。
.
神
首先讓我們從戰錘世界繞不開的“神”這個概念說起。無視辯經時對神的各種定義,這里就很狹義地規定神為:處于上位面(至高天及以上)擁有自主意識(覺醒人格面)的法則(如科學規律,事物的運行規則等)。在這個定義劃分下,凡間擁有極大力量的個體不是神,他的力量源于利用規則而不是由于他是規則本身;法則不是神,如變化的法則不是神,但是擁有人格面的變化規則奸奇是神,祂能有意識地分清自己(變化)和其他規則(如沖突等)的區別。
.
投影&化身
*簡而言之就是要有一個“人間體”。
由神的定義可知祂們位于上位面(至高天及以上),如果祂們要對下位面產生影響,祂們必須想辦法讓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可以作用于下位面。投影是一個可能,如三維的事物在二維平面上留下投影,在二維的事物可以攻擊到這個投影,但無法觸及事物本身。“化身”是另一個可能,如屏幕外的我們不能直接操控游戲中的角色,而屏幕中的角色也無從接觸控制臺,我們需要一個在游戲中的角色來完成操作。由此得到投影論和化身論兩種方法。
投影論:上位面在下位面留下影子,用影子與凡世的事物接觸,本體不能下場。化身論:上位面可通過化身的方式與下位面作用,化身的摧毀不會影響本體但會影響其發揮力量的能力;下位面也可以使用類似辦法“竊取”上位面的權柄。后文會嘗試將兩種理論結合分析,如上位面留下投影,而后以投影為基礎凝聚出化身或綁定現有化身。
神能感應下位面生物靈魂變化(如情緒波動反應)并通過這種人間體模式予以回應。人間體會影響神對下位面的直接作用,但無法影響到上位面神的本體——規則。即使其被完全破壞,表現也只是規則歸于中立,但依然存在并正常運行。
在位面交互作用中務必注意區別規則運行和神跡展示,石頭在重力規則下自由落體是規則運行,而“重力之神”發功讓石頭反向飛出外太空,那就是神跡展示了(注意不是用力把石頭丟出去)。
.
格位/神座
我們常說亞空間八神位的概念,但注意,王座或者類似的描述是非常“人格化”的,為避免落入官方含糊不清的敘事上,我們用另一個常用的詞“神格”來表示。神格代表了法則的核心,是規則(或其代表的概念)的體量。體量越大,即越能合并其他規則(如重力合并入引力),神格就越高,其權柄(通過人間體可以發揮的力量)就越大。
“神格”與“神的人格面”顯然有明顯的區分。
.
秩序&混沌
*非常主觀的定義。一些名詞使用的區別。文字游戲。
以有無意識作為劃分:有意識為混沌,無意識為秩序。如果有意識而遵循客觀規則則稱為有秩序的混沌。
.
案例分析
1.上對下
1)亞空間神
對應亞空間規則的法則投影在亞空間,化身為亞空間成分。以奸奇為例:變化法則——有自我意識的變化法則(奸奇)——投影亞空間(奸奇的意志)——綁定/凝聚化身(亞空間風暴),由此達成完整人間體。由于亞空間神表現較多,后文有更詳細推測。
2)星神
對應實體宇宙規則的法則(如物理規則)投影在實體宇宙,化身為實體宇宙成分。過程大致為:實體宇宙法則——投影現實宇宙,凝聚化身,即懼亡者所觀測到的吞噬恒星的星云——綁定新化身,即(可能是星神指點下)由懼亡者制造的金屬軀體。
此后,星神的化身被太空死靈破壞、囚禁,其至高天的力量反應于是也就變成了可控的,這是由于人間體的分裂破壞了力量發揮的完整性,但綁定未解除,力量傳遞依舊可以進行。這些人間體的碎片有復原的傾向,即星神碎片互食,本體碎片的互食不能看作規則合并。
星神剝皮者被擊殺,并給太空死靈(可能包括其他有意識的機械造物,因為有機械教中招)下了剝皮者詛咒,但究竟是規則被抹殺還是規則被消除自我意識回歸中立暫時無法判斷。
3)帷幕與輪回詳見海岸線和潮汐。
4)未完待續
2.下對上
1)永恒之井:永恒之井通到至高天的更高處。(傳說永恒之井直通GW本部)
2)暗言Enuncia:巴別之語,神的語言。一種古老的語言,主要作為工具和武器使用而非交流。一旦大聲說出與寫下能操控現實宇宙結構,而且不需要天生的靈能力量,任何人都有可能使用。把凡世比作界面,至高天比作操縱后臺,暗言就是通用指令,能用下位面的指令調動后臺運作。借由暗言可以調動帷幕,讓凡人如大靈能者般驅使亞空間能量。
3)璀璨星圖:全息圖像與活體金屬交織的網。發光的微小針點在復雜的矩陣中記錄下銀河系每個恒星的位置。掐滅其中任一光點,它的物理本體就會超新星爆發,比其命定的時間提前千年,帶給所有鄰近的世界熾烈的湮滅。推測為,太空死靈(凡事事物)和星神(至高天規則人間體)合作的產物。星圖建立了界面和后臺的直接連接。
4)未完待續
補充:
通途:規模龐大的亞空間能量流,即內容統一的亞空間風暴,可以容納至高天的意志,是化身的雛形。
關于混沌神產生的推測,放到最后面。
我們先講講這個世界觀的其他構成輔助理解。
-----------------
-----------------
深海·水平分布
*字面意思上參考了海洋分層。(官方所說的靈魂之海虛空之洋)
*全是個人猜測,官方一點沒有涉及。試圖以現實存在的事物完全帶入一個虛擬的世界觀是可笑的。
*僅含水平分布,無位面垂直劃分。因此極致高空(天穹位置)和極致深淵(深海位置)可共存。
.
陸架
*實體宇宙。
實體宇宙的規則并非比亞空間清晰,只是相對易于實體宇宙的生物理解(反之也是如此)。意識,或者同義時的思維、精神(區別于靈魂含義的精神),是現實宇宙成分,這是數字生命意識轉移的基礎。星神(或者更確切的,物理規則的人間體)位于此處。
.
海域陸架
*廣義上還是實體宇宙范疇。
*負靈能,負值越大,深度越淺。
陸架海底:亞空間擬態。擬態靈魂,如太空死靈和AI的矩陣思維,即無魂。實際上并未越阡。(關于越阡的概念詳見海岸線)
半深海底:靈能沖突域。不可接觸者的靈魂本源,源自現實宇宙,與源自亞空間的靈魂屬性相反。與正常靈魂相遇或靠近即發生湮滅。表現為吞吃對方靈魂的黑洞。惡魔同效應。無遺傳性,但理論上可控。
深海海底:靈能緩沖域。例如蓋勒力場,沉睡的靈能者靈魂進入偽越阡狀態,激活覆膜包裹全艦,由內而外形成亞空間(靈魂)——現實宇宙——亞空間的結構。亞空間生物眼中是“現實的膜”。
深淵海底:亞空間侵蝕域。被拖入亞空間的現實宇宙成分。一般是惡魔的手筆。逐漸現實宇宙成分被侵染、壓縮,覆膜相對變厚,惡魔寄居其上,構成程度不一的亞空間化。
.
海岸線THE LINE
詳見海岸線。
.
淺海區
*進入亞空間范疇。
*正靈能,正值越高,深度越深。
流濺帶/潮上帶:靈能天賦較弱的種族的靈魂本源位于此帶,如鈦。
潮間帶:人類的靈魂本源位于此帶(除不可接觸者、永生者等特殊群體)。
潮下帶/淺海海域:靈能天賦強的種族的靈魂本源位于此帶。如獸人、靈族和古圣(存疑)。
.
遠洋區
*亞空間Warp Area
上層帶/陽光帶:“現實的光芒”可照亮的地方。洋流(情感流)充沛,亞空間生物活躍,群聚居多。夢境之鄉,情感匯集處。古圣靈魂自然態最深可達處。(存疑)大多數亞空間航道所在,建立之初是安全的,后來的亂象可以理解為原來平靜的海域變得危險,或者位于中層帶的亞空間航道塌陷。
中層帶/朦朧帶:較平穩的亞空間航行道,但是不太容易到達。導航者的靈魂本源在潮間帶,但其越阡錨有變異(詳見海岸線·靈魂),可觸及次處,較深的位置帶來更好的視野,可以看清航向。(推測)亞空間生物減少,獨行居多,體型大。奴役者是在此生活的少數群聚生物。無形廢淵多發于此,可貫通至深淵帶。
深層帶/中間層:永生者靈魂本源所處的層次。大惡魔活動于此。亞空間潛航航道。潛在次生位面。
深淵帶/永恒戰場:諸神領域。亞空間風暴起源處。目前技術無法跨越到的地方,惡魔也無法永久定居,只有混沌神的化身盤踞此地。
超深淵帶/外者之淵:諸神尚不可及處。永恒戰爭的目標。永恒之井的盡頭(或者可知盡頭)。潮汐源起。
*接下來進入重點,海岸線部分。
-----------------
-----------------
海岸線THE LINE
*重點內容。官方并未提及。
.
湮滅效應
在這個理論中,亞空間與實體宇宙被設定為完全相反的存在(官方咋說?約等于啥都沒說,sob)。如果承認亞空間為反物質存在,則在亞空間和實體宇宙接觸的時候就會發生湮滅反應。規則的人間體遵循這個規則,規則本體可能也有類似限制。湮滅并非物質的憑空消失,而類似劇烈反應爆炸,一種歸中。據此有理由推測黑石(noctilith)很可能為湮滅冷卻后留下遺物。范圍相關,覆潮與逆潮,詳見潮汐理論。
.
帷幕
這里放大一個原著中提及但仿佛被有意壓下了存在感的設定——“帷幕”。(THE VEIL)
帷幕是現實宇宙和亞空間間的至高屏障。如果沒有這個邊界,現實宇宙從存在的第一個瞬間起就會與亞空間無盡的能量混合、湮滅。現實宇宙周圍不僅有一道阻止亞空間侵入的明確屏障(或反之),而且這道屏障應該與現實和亞空間都有別,更不會與任一領域獨特的能量暴烈地混合。從這個角度看,它是“臨界互蝕帶”,類似大部分金屬與空氣接觸后產生的穩定氧化膜。由此引入“膜”(MEMBRANE)的概念。但是如此簡單的構造不足以支持亞空間與實體宇宙間的多種作用現象,所以在做類比的時候,使用了生物膜做比喻。
便于理解,我們先從解釋生物膜的洗滌劑理論開始。(參考化學課本解釋)
洗滌劑理論(E-Mulsifier?強行扣個E出來)簡述:洗滌劑又稱乳化劑,分子有極性,分為親水端和親油端。水和油不相溶,但洗滌劑分子會以親油端朝里和親水端朝外的形式將油以油滴形式拖入水中,形成穩定乳狀液。反之亦可。分為,油包水型(water-in-oil,W/O型),即親油型,(油相多于水相,油包住水,則洗滌劑是親油端在外親水端在內);水包油型(oil-in-water,O/W型),即親水型(油相多于水相,水包住油,則洗滌劑分子是親水端在外親油端在內)。理論上,當極性相同、數量足夠的洗滌劑分子緊密排列,就能形成阻隔油與水的屏障。
*由此類比,開始解讀。
.
潮汐粒子Tidal Particle(TP)
我們假設帷幕也是由這樣的微觀結構組成。將亞空間比作水,將現實宇宙比作油,帷幕就可以簡單類比為大量擁有極性的洗滌劑分子以極性相同、足夠數量緊密排列而成的屏障,也就是膜。我們將組成帷幕并賦予其性質的“洗滌劑分子”命名為潮汐粒子Tidal Particle(TP)。表示其在宇宙潮汐現象中的作用。
潮汐粒子具有至高天極性——用以形容其與亞空間和現實宇宙的雙親性。表現出至高天極性的潮汐粒子被稱為活性潮汐粒子,失去至高天極性即為失活潮汐粒子。潮汐粒子無法因為潮汐以外的因素滅活與復性。帷幕的破損是潮汐粒子連接的破壞而非粒子本身。覆潮可使潮汐粒子失活,逆潮使之復性。潮汐粒子本身不可破壞。
有活性的潮汐粒子有群聚效應,即主動向數目多的方向靠攏。宏觀表現為被打散的帷幕的強回復性(但是恢復到原水平需要較長時間,這可以解釋亞空間裂隙可長時間存在而期間無嚴重湮滅效應發生)。
潮汐粒子的產生和消散無法被知曉,但由同樣擁有至高天極性的黑石可推測,潮汐粒子可能確實存在更新現象,同樣與潮汐有關系。
.
作用
帷幕既是現實宇宙和亞空間的隔膜,也是溝通它們的媒介。這層“膜”在亞空間與現實宇宙的相互作用中占核心地位,是一切亞空間與現實宇宙相互作用現象的基石。詳見下述表現。
.
表現/分類
1.侵染Rewrite:未穿膜,隔著帷幕相互影響。多表現為規則侵染。
1)被現實宇宙侵染的亞空間成分
亞空間現象,但表現出類似現實宇宙規則運行的結果。被認為是實體宇宙的倒影或者回音。也可能是亞空間生物模擬出的場景,是陷阱的誘餌。如城市、森林、海洋、沙漠等本來現實宇宙才有的景觀。
2)被亞空間侵染的現實宇宙成分
現實宇宙現象,但表現出類似亞空間規則運行的結果。離亞空間過近,或被亞空間生物盯上。往往是亞空間生物越阡的前奏。導致結果如肢體變異等,可伴隨靈能異常化覺醒。
2.凈化Purify:消除侵染,但有可能被傳染。
被實體宇宙侵染的亞空間成分往往會被亞空間生物利用而不是凈化。被亞空間侵染的現實宇宙成分通常采用摧毀(如焚燒)被侵染物的方法實現。靈魂的脫侵染可自發進行。值得注意的是,消除的是被侵染物上的侵染,侵染不會被真正消除而是轉移。
3.越阡Transgression:有成分越過帷幕,覆膜包被;由于膜的強回復性而表現出回歸慣性Resilience(由于帷幕回歸導致的內容物回歸);膜上表現以亞空間裂隙居多。
1)越阡進入現實宇宙的亞空間成分
本質為亞空間成分,處于實體宇宙中。本質可有生命活動,也可以是死物;越阡后也可以有這兩種表現。被現實宇宙的規則束縛,但帶有強亞空間侵染性,因此能在作用范圍內表現亞空間規則。盡管本體侵染性強,但本質依然逐漸會被現實宇宙侵染,但最基本的湮滅效應不會改變。如惡魔、靈能、咒縛等。
2)越阡進入亞空間的現實宇宙成分
性質類比越阡進入現實宇宙的亞空間成分。一般本質對亞空間的侵染性不太強烈,以被侵染情況居多。詳見深海·陸架海域。如附魔者、大多數亞空間迷航的船只等。(現在尋思這些例子似乎不恰當但我來不及改了,就醬)
3)亞空間裂隙:帷幕驟然削弱處,越阡好發處。以下是著名亞空間裂隙:
大漩渦:位于銀心,如臍帶般鏈接著實體宇宙跟亞空間。此類亞空間裂隙本屬于天然促進輪回的機制,最初的越阡發生于此。靈魂由此誕生發展。穩步削弱帷幕,當達到一定程度,越阡就不限于大漩渦。最初只是一個小裂隙(小臍帶),古圣為了更多的亞空間能量,將其擴大。
恐懼之眼Ocularis Terribus:原古靈族帝國的首都。并非自然現象,由色孽誕生時爆發的靈能沖擊撕開,覆蓋了昔日靈族帝國的絕大部分疆域。恐懼之眼的正中心是一個穿透現實結構的大洞——“淵”(byssos),最深可達深淵帶。
4.回歸Regression:越阡后的本質成分在回歸慣性及其它因素作用下回到屬性原位的地方。
越阡至亞空間回歸的現實宇宙成分往往被侵染嚴重,極易造成次生感染。越阡至現實宇宙回歸的亞空間成分一般是放逐的結果——即非自然狀態下的回歸。膜融合,胞吐式釋放。
5.潮汐泡沫:靈魂
*下面是另一個重點。
-----------------
-----------------
潮汐泡沫:靈魂
1.組成:靈魂是亞空間、現實宇宙、帷幕三者的混合物(三位一體)
2.結構
1)膜:保護本質,參與組成功能結構。膜上與身體接洽的特異性位點(有很大可能以波的形式存在)決定其很難轉移(即換身體)。
2)本質:越阡狀態(除尾外),包裹于膜內部,決定靈魂性質、功能。會逐漸被屬性異位空間的規則侵染。過長時間不回歸有可能失去除湮滅外的本質特征而體現膜特質。
3)越阡錨:由本質留在原來空間的尾和膜組成,將靈魂固定于膜上,阻止其過早或過晚回歸。錨爪位于本質來源的位點(詳見深海·淺海區),若為正性靈魂即所謂亞空間投影(詳見正性靈魂·投影),也是構成其回歸慣性的原因之一。越阡錨可以產生變異,如星語者、導航者,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被誘導變異。
3.意義:溝通現實宇宙和亞空間的橋梁。膜現象最廣泛的體現。有特異性,決定個體特殊性。
4.特殊:形成靈魂的時候本質侵染性疑似發生了反轉,即亞空間本質易于被現實宇宙侵染而本體侵染性微弱,現實宇宙本質卻呈現強侵染性而極難被侵染——即使處于亞空間中。這也是靈魂與一般越阡現象最大的區別。雖然侵染性反轉,但靈魂依然可以作用于肉體。由靈魂的構成、產生過程、工作原理可推知,靈魂可以被模仿、制造。
5.分類
1)正性靈魂
形成:來自亞空間的本質越阡至實體宇宙,被膜包裹。與現實宇宙身體綁定的方法暫不明確,也許也是一種投影+化身的模式?
作用:適用于大部分宇宙現存生物。亞空間本質逐漸被現實宇宙規則侵染而具有特異性,類似寫入了現實宇宙規則的信紙,是獨特的身份證明。可以像水泵一樣將亞空間的力量引入實體宇宙,因此靈魂變構可能激活靈能天賦(詳見案例分析·靈能)。由于被現實宇宙規則侵染,星神在不破壞膜的情況下吞吃靈魂可借助侵染合并亞空間規則而不發生直接接觸亞空間的湮滅反應。由于本質是寫入了實體宇宙規則的亞空間成分,混沌邪神/惡魔/亞空間生物收割靈魂可以合并實體宇宙規則而不發生直接接觸實體宇宙的湮滅效應。
本質來源:靈魂可以由亞空間成分新生也可以是脫侵染(可不完全,但由于位點存在特異性,越不完全越難)的靈魂。
投影:常說的亞空間投影就是越阡錨錨爪。由本質固定在本質來源的位點的尾和膜組成。亞空間投影不是靈魂本體,但作用類似一個浮標,如果暴露(如靈能使用過度),惡魔可以利用亞空間投影定位靈魂。
釋放:死亡后,基于現實宇宙的意識轉移或消散;靈魂解除綁定后向本質本位后退下沉(潮下帶前,中層帶上),釋放穿膜回歸,下沉過程中脫侵染,期間可能被捕獲。
一些案例:
靜滯力場與無畏:由生到死的各個狀態都有可能。疊加綁定松動,同步失常。及時的蘇醒能糾正一定程度的錯位。但若時間過長(錯位程度太大),靈魂已不可逆地進行脫侵染,則要么徹底釋放,本體死亡,要么回歸的靈魂受創(已經部分脫侵染,想逆是很有難度的)。
2)負性靈魂
形成:與正性靈魂過程類似,只是由現實宇宙成分越阡至亞空間。
不可接觸者、懼亡者(由星神吃懼亡者靈魂推測——實體宇宙如何能順利攝食亞空間成分?也是對古圣與懼亡者的戰爭原因的一個推測)等。
弱特異性:有特異性,但彼此區別遠沒有正性大。因此這個群體以外很難靠靈魂特異性區別他們(也有可能是觀測角度所致,因為大部分觀察不可接觸者都是正性靈魂視角)。屬于互蝕過程的特殊情況,無遺傳性。但理論上可控。
噬魂黑洞:由于弱特異性和強侵染性,他們的靈魂被描述為黑洞,能吞噬一切靠近的靈魂。與正性靈魂完全相反的屬性能對對方的結構造成毀滅性打擊,甚至導致湮滅。除此以外,越阡至現實宇宙的亞空間成分,哪怕沒有侵染性反轉,也會收到影響。
本質來源:現實宇宙成分。
投影:與正性靈魂定義相同,也能被當作定位信標。值得注意的是,在未能理解靈魂正負之分的情況下,負性靈魂的本體往往被誤解為其投影。
釋放:回歸現實宇宙。存在于現實宇宙、表現出亞空間特點(反物質性質)卻沒有湮滅效應的物質,即暗物質。可知暗物質與暗物質空間(亞空間)本質并不相同。
3)零態靈魂
形成:純由膜構成,位于膜上居中。理論上把靈魂的本質抽除就算完成,但能在那樣的條件下存活條件必然無比苛刻。
能力:理論上能同時表現靈能者和不可接觸者的特征。本質的空缺可以被后天填補,但靈魂依然表現出零態。永生(區別于永生者式的永生),因為零態靈魂沒有回歸慣性。
表現:首任禁軍統領康斯坦丁·瓦爾多。成因推測為,由于阿爾比亞大規模不可接觸者的反靈能效應,在恰好的數值處誕生了零態的靈魂并且幸存。帝皇因此愿意付出巨大代價搶奪他,而這個特質也讓他成為類似禁軍原體的定位。瓦爾多能借助日神之矛解析被擊殺的亞空間生物的本質,這逐步填充了靈魂的空腔,也助力他成為黃衣之王。
(黃衣之王內容詳見后續)
4)擬零態靈魂
①禁軍式
原理:盡可能抽除本質,達成與帷幕的趨同性,僅保留(但是保留了)極少的個人組分。禁軍式擬零態靈魂從屬于零態靈魂。與零態靈魂一樣可以借由帷幕進行信號傳遞。一般狀態下表現為較強靈能抗性,但在他們處在現實宇宙的身體不能完全免疫靈能攻擊。
禁軍的改造有說涉及靈魂層面,但生物煉金術具體為何原著目前未有介紹。在瓦爾多在場的時候禁軍可以以之為中心結成一種類似蟲巢格式塔的生物電信號,而在帝皇在場的時候,禁軍的戰斗還有傀儡模式,即帷幕接管。雷霆戰士原體烏索坦曾問瓦爾多:“你還剩下什么?”
關于禁軍的更多,在后面講黃衣之王的時候也還會再提。
②雷霆戰士式
原理:靈魂結構的人為加固,困鎖本質(類似于被膜侵染),達到接近零態的狀況。是一種保留個體本質而又與帷幕接合以擺脫亞空間侵犯的嘗試。
比禁軍式易操作但結果不如人意。本質的困鎖使大部分受試者出現嚴重的精神與肉體上的不良反應。雷霆戰士對亞空間力量易感但目前無明顯腐化表現,他們是對目標群體的失敗塑造。
5)偽零態靈魂
通常由于越阡錨變異,使靈魂回歸受阻,可以理解為越阡錨卡在帷幕上無法收回。
永生者屬于這種情況,而且由于越阡錨越“長”越容易受損變異,一般永生者的靈魂處于較深的層次(詳見深海·遠洋區),也就意味著比較強大的靈魂本質。
永生者的靈魂可以源源不斷地通過越阡錨汲取本質補全靈魂,于是他們可以復活——這是與(擬)零態靈魂區別的地方之一。
太長時間不回歸的靈魂,被侵染太久產生固化,與帷幕連接處于異常的穩定狀態,所以能表現出某些類似零態靈魂的特征。
與帷幕的深刻關聯讓他們能使用比如不同于靈能的力量(詳見后續靈能)。
6)擬態靈魂
擬態靈魂不是真正的靈魂,是現實宇宙模擬靈魂的產物,與思維的區別在于其有特異性。如太空死靈和強AI的矩陣思維,無魂。擬態靈魂表現出一定類似負性靈魂的特征,有一定亞空間抗性,但是可以被亞空間規則侵染。
6.區別
意識、思維或者同義的精神,不是靈魂,而是身體(現實宇宙)的產物,不具有決定個體特異性的功能,可以轉移、復制。
.
海岸線·案例分析
.
*現象分析
.
靈能
越阡進入現實宇宙的亞空間成分。遵循現實宇宙規則表現的亞空間力量。(也有說法是被亞空間侵染的實體宇宙成分,但不符合“亞空間偉力注入”這一描述。)
由靈魂為泵提供動力實現越阡。靈能者能使用靈能是因為靈魂特殊,類比于有類似泵的結構。將過多使用靈能可能引起過載,損傷靈魂;越阡錨示警,會使亞空間投影閃亮,可能引起亞空間生物注意,有靈魂被掠奪的風險。
短期內小范圍大量成分越阡消耗膜,可使帷幕被削弱,利于惡魔越阡。
.
惡魔D?mon/未生者(Neverborn)
本質:①現實宇宙情感匯集成的亞空間實體(混沌無分)或者混沌之神分離出的其意志、本質和力量的一小部分(邪神眷族)——被亞空間規則塑造的亞空間成分。②在特定情況下死去的死者靈魂制造——被現實宇宙規則侵染后未完全脫侵染就被亞空間規則改造的亞空間成分。
特點:此處特指上述成分越阡進入現實宇宙后的表現形式。進入現實宇宙會撕下帷幕的部分使自己有膜包被,不具有靈魂的侵染反轉性,有回歸慣性。為抵御回歸慣性,帷幕的保護性覆膜外還能吸附現實宇宙的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實體宇宙,模擬靈魂的模式;或者直接寄宿在生物體內(寄生或者奪舍),成為附魔者。
.
附魔者
往往以惡魔共生狀態存在。也受回歸慣性作用,但力度比惡魔進實體宇宙小。惡魔與宿主以帷幕覆膜隔開,但無法隔絕侵染。可作為現實成分越阡至亞空間的形式。當在亞空間時無論外觀如何,宿主實際上位于惡魔體內,類比于惡魔進入實體宇宙以實體宇宙為外殼。
.
真名
真名標注了惡魔越阡的通道,也就是他回去的途徑;很難打出傷害是惡魔的閃避機制;呼喚真名啟動通道檢查,惡魔被強制固定,所以無法閃避;檢查無誤,準許通行,于是惡魔不會被立刻放逐,但是真名一直在念,檢查被迫一遍遍開始,惡魔被卡住。
.
惡魔放逐
①擊破實體宇宙外殼,可利用回歸慣性將惡魔拖回亞空間。是常用方法。但足夠強大的惡魔能抵抗一段時間的回歸慣性。
②帷幕的保護性覆膜愈合的速度很快,因此擊破覆膜通常不能驅魔。但可以注入足量亞空間能量,當比表面積過小(覆膜不足以包裹內容物)時,回歸慣性會將惡魔拖回亞空間。
③真名放逐法。真名,即其亞空間本質和實體宇宙規則掛鉤的代號,也是越阡通道編號,報出真名可逆向激活越阡通道,將惡魔拖回亞空間。
.
惡魔抹殺
①弱肉強食,概念吞并如同規則吞并,高層可以吞并低層。
②概念坍縮/爆炸,大約是①的一種特殊情況。
③秩序化/原初混沌化/格式化,潮汐。
④咒縛火焰灼燒,詳見咒縛。
.
咒縛
形成:由亡者靈魂制作的“特殊惡魔”。
特征:越阡后通常沒有正常惡魔的實體宇宙外殼,因此不能長時間在實體宇宙活動。但受實體宇宙規則的束縛相應減少,因此會有穿墻、無盡火力等超自然現象。咒縛被描述為燃燒著火焰的幽靈。火焰像真正的火一樣閃爍躍動,亮紅純粹到近乎血色,不摻雜任何一點其他的雜質。火焰是某種實體存在,現實本身被改變、扭曲和毀滅。咒縛火焰不完全是靈能表現,也可以是可控膜離散產生的表層湮滅效應。咒縛對膜的運用出神入化,可以直接實現對自身覆膜滅活復性的控制。
能力:膜解離火能使接觸到的覆膜一并被摧毀。這可以理解為可控化的潮汐現象,若在覆膜燃盡前未能回到亞空間,惡魔將徹底死于與實體宇宙直接接觸的湮滅效應。其中注意咒縛的自殺式攻擊,指剝落自身覆膜引燃后向周圍空間彌散,攻擊范圍內的惡魔都會被灼燒,本體也將因為湮滅效應而消亡。
.
*運用實例
.
蓋勒力場
沉睡的靈能者靈魂進入偽越阡狀態,引起覆膜遷移包裹全艦,由內而外形成亞空間(靈魂)——實體宇宙——亞空間的結構。在亞空間生物眼中是“現實的膜”。
.
黑暗靈族“飲魂續命”
通常認為黑暗靈族通過吸取別人的靈魂的痛苦來彌補自己靈魂,但有沒有可能,實際上他們是通過折磨別人來吸收他們靈魂里面的東西?也就是偽越阡產生的帷幕覆膜,通過折磨來析出。和蓋勒力場是類似原理。色孽抽取他們靈魂的時候會削弱破壞覆膜,黑暗靈族通過這種方式補全覆膜,然后本質就可以通過越阡錨的汲取作用補全靈魂。
.
亞空間裂隙/帷幕通道的修補
①靈能使用。并非利用靈能的能量而是表面覆膜,因此不當的靈能使用反而會擴大裂隙。
②信仰之力——輪回——帷幕,通過改變帷幕成分排布或者滅活復性的狀態而恢復其規模。
③太空死靈的黑石方尖碑能以蓋勒力場的頻率振動模擬出偽越阡狀態從而定向牽引帷幕,實現主動修復。與蓋勒力場相同原理。
.
驅靈死域
一定覆蓋面積的定向膜遷移,導致靈魂被膜拖拽著回歸。
.
星炬
星炬原理是覆膜的可控裂解。黃金王座能撕裂帷幕,將靈魂的覆膜撕掉,然后靈能者的亞空間本質靈魂就直接暴露在現實宇宙,湮滅燃盡。發生在帷幕上,所以湮滅的火光能照到亞空間深處。當王座機械故障或其上的帝皇下線,星炬就會熄滅。
.
未完待續,歡迎補充
-----------------
-----------------
案例分析里面沒有提到網道,以及輪回和帷幕,以及帝皇,那么很明顯,在介紹潮汐之前我們要把這幾個概念統合起來講了。
我們可能一直困惑,帝皇為什么要修網道,為什么要把人類的未來寄托在一件異形的造物上。帝皇怎么會修網道的?他為什么這么確定網道的可靠?
那么如果有這么一個可能這么說,如果帝皇——
祂就是輪回的化身,帷幕之主(帷幕成精),萬物終末之輪回
閣下又該如何應對?
(黑暗之王和此處的終末輪回不是一個東西。和隔壁的“終末之輪回”可能也有差別。)
.
輪回化身
帝皇:帝皇是輪回的化身,帷幕之主。薩滿的靈魂捕獲了這個概念,賦予了他人類的身份和身軀。被德拉科尼恩激活通途連接,德拉科尼恩也能解除其化身與人類的綁定。
大吞噬者:是覆潮機制下催生的通途,促使覆潮來臨,加速輪回。接近原初的混沌本質。規則的崩潰、秩序的瓦解、規律的失靈,一切漸歸虛無和混亂,也會使大吞噬者壯大。因此其化身(有說蟲巢意志是大吞噬者的大魔,這咋說捏,我對蟲子不熟,老實.jpg)蟲巢意志及其眷族泰倫蟲族會在現實宇宙里竭盡所能地增加熵值。
(四臂神皇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阿斯塔特是帝皇的造物,而他們那沒有什么存在感的酸性唾液卻可以腐蝕泰倫蟲族的外殼,這可能暗示了一種隱蔽的同源性。泰倫大舉進攻銀河若意圖吞噬帝皇則可能是為了補全輪回本相啟動終焉。八芒星中央的“原初殲滅者”畢竟不知為何。)
黑暗之王:輪回被拉入混沌神的行列既是降格為黑王,而輪回本來應該是懸在此世所有存在頭頂的利劍,是“原初殲滅者”。當萬物之終結不再能威脅諸神,只剩下亞空間與其內平級的八神座,永恒戰爭永恒游戲就此可成為永恒。
.
*案例補充:網道
利用洗滌劑理論,但是將包裹油滴的球狀膜變成管狀,形成類似海底隧道的存在。網道破裂后亞空間與實體宇宙的交融依然是形成包膜,表現就是“油質霧氣”。(網道最常見的描寫就是多霧,在坍塌較多的地方描寫更甚)
①古圣網道
網道建立初期(古圣年代)亞空間相對平靜,因此網道只進行簡單加固或不加固。
天堂之戰時期,由于戰爭影響和不再平靜的亞空間,網道進行全面加固,類似往膜上加裝支架,嚴格限制物質交流(選擇透過性)。現代網道基本成形。古圣敗亡,網道遭到一定程度毀壞。
②靈族網道
未知艾達靈族是否知曉膜的運用原理,也許靈族帝國初期依然有維護網道的技術和定期修繕的傳統,但隨靈族逐漸墮落,網道也逐漸衰落(類似王朝末期基礎設施維護不善)。現代靈族或許知道網道線路,但已丟失修建和維護網道的體系方法。
古圣網道的加固顯然也是有限度的,不是能加固的極限,而是因地制宜,就像沒有必要為了一條溪流修筑抗洪堤壩一樣。混沌邪神“蘇醒”時期的亞空間風暴能影響現實宇宙,就如海嘯能將海岸線推至內陸。
色孽的尖嘯超過了古圣修筑加固網道能承受外力的最大限度,因此網道被擊穿。這個規模的亞空間風暴和打擊是超過古圣對網道外破壞力量的預期的。
③人類網道
人類網道是將自己的網道連上古圣的網道,并加以修繕加固。這個前提就是帝皇——輪回——帷幕的關聯,帝皇知道膜的原理,并能如古圣一樣將帷幕塑造成管狀。
這種次生網道最脆弱的地方就是新生網道與舊網道的連接處,在完成前是絕對達不到抗擊巨大外力的。而馬格努斯的靈能通訊在此之前擊穿了這個薄弱之處。同時沒有做好支架固化的網道是容易損壞的(沒上漆的木器,沒貼瓷磚的毛坯),可以解釋后來伏爾甘進入網道后看到人類網道已經破損的狀況。
*接下來開始介紹輪回。
-----------------
-----------------
潮汐輪回
.
1.表現形式
1)覆潮(ET,the End Times)
潮汐粒子失活,帷幕崩解,全宇宙范圍的湮滅。每一個紀元,都能發現上一個紀元湮滅留下的黑石。即所謂宇宙熱寂,物質位面和能量位面融為一體,一切物質不會再單獨存在時,一切能量也不會再單獨存在,一切合一,歸于原初混沌。如同潮涌,毀滅浪潮摧毀一切,此即終焉,此即靜謐。
2)逆潮
當那個寂靜的時刻來到后,鐘擺便會再一次的向回擺動。潮汐粒子復性,帷幕重鑄,原初混沌將再次成為母體和搖籃,再一次的,或快或慢,亞空間和現實宇宙將會變得涇渭分明,如潮水退去。
3)輪回
覆潮和逆潮的更迭就是輪回的具象。輪回的周期主要取決于覆潮來臨的時間,覆潮的啟動則取決于亞空間和現實宇宙的相互侵蝕程度,即是否超過閾值。對于每一個紀元,輪回都是真正的死亡與終結。萬物皆有盡時,唯有死神永生。想要逃避輪回,除非凌駕其上。
4)輪回之終末與終末之輪回
每一個物種都相信自己有著某種獨特之處,相信自己一定能跳出怪圈。直到最后,所有的物種、所有的帝國,一次一次走回了原點——
終焉的周而復始即終末之輪回,而這種循環的終結則是輪回之終末。
2.覆潮過程中的拮抗機制
1)促進機制
①亞空間裂隙,帷幕薄弱處是侵染和越阡的好發處,分為天然型和人造型,除成因無特殊差別,天然型可被人為擴大。
②惡魔現世,往往伴隨亞空間裂隙的展開并往現實宇宙帶入亞空間成分。惡魔的自行離開和放逐都會往亞空間帶入現實宇宙成分。
③靈能使用,本質就是將亞空間成分泵入現實宇宙,靈能等級越高,使用越多,越阡越多。靈能的過度使用也可能吸引惡魔。
④靈魂攜帶的規則侵染天然促進規則的融合,因此任何促進有靈魂生命的產生和消亡的行為都會加速這一過程,如戰爭、瘟疫等。
⑤混沌邪神和星神對靈魂的吞食,加重規則侵染,這讓他們接近終極目標,但也加快覆潮。
⑥大吞噬者—蟲巢意志—泰倫蟲族,只為覆潮而存在。
2)抑制機制
①黑石構造體對亞空間的壓制,對帷幕的修補,都是在減少越阡。
②星神滅絕生命,收割靈魂,雖然吞食靈魂這一過程是促進過程,但也阻止了靈魂回歸,最終結果是減少越阡。
③靈族的無限回路,同樣是困鎖靈魂,阻止回歸,減少越阡。
④網道的加固版是同樣的原理,局限循環,減少越阡。
⑤帷幕裂解使互蝕部分湮滅,是最徹底的解決方法。洗脫留下黑石,新生成分重入系統。但是這個過程會隨侵蝕度接近閾值而被抑制,直到過閾值后爆發,即覆潮。
-----------------
-----------------
關于各個勢力對輪回的應對以及信仰之力
*和本書劇情相關性過大,部分暫時回避
*設定完整有毛線用,不如小玉米的兜襠布讓我喜歡
*以下為補充內容
-----------------
混沌神產生的推測
(1)古圣階段
古圣意識到了輪回這一致命的機制。應對措施是制造另一個“神”來對抗祂,替代祂。
①使用綠皮也就是歐克獸人進行初步測試。利用這種富含精神力的種族,成功探尋出了造神的渠道,也由此誕生了獸人神靈搞毛。造神計劃證明可行。【或者歐克獸人實際上是另一系列測試的產物,比如信仰之力、純粹的心靈力量——Waaagh力場的真實源泉是?】
②此階段試驗品為靈族。計劃進入試驗階段,以靈族神為模板基本確定三個通途——勇氣和殺戮,生命與腐化,智慧與謀詐。(這些概念的真實底色不止于此,后續詳述)
③大計劃也就是最終步驟。將三個通途歸一,達成每一個概念上的極致與接踵而來的毀滅。這是一種宇宙邏輯底層上的概念替換,用“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的人造近似概念替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輪回原初概念。
(2)天堂之戰
天堂之戰爆發,古圣被迫中止大計劃。這場戰爭慘烈到古圣被迫將大計劃的實驗品都改造為武器投入戰場。最終古圣敗亡,未能重啟實驗,但作為實驗品的靈族和歐克獸人等卻幸存,其中一些可能有志者獲得古圣大計劃的零散片段。
(3)靈族階段
解讀了古圣計劃片段的先知重啟了這項未竟的大計劃,意圖是他的種族逃脫輪回。這位先知有可能是某位以智謀出名靈族神——笑神嬉高樂。
靈族開始縱欲,最終催生了代表極致的色孽。但由于單種族體量且靈族并未完全滅絕、后繼者對古圣計劃的不完全理解,代表了毀滅的死神并未隨之誕生。
古圣之后沒有誰有這個能力控制實驗,于是實驗產物混沌邪神的相互征伐呈自發性和無序性。
大計劃本身就是將種族神概念擴展,于是色孽的誕生也激活了古圣留下的三個銀河級別的大通途:恐虐、納垢、奸奇,相應吞并或地位取代了靈族對應的實驗性種族通途(即恐虐——血手凱恩、納垢——伊莎、奸奇——笑神嬉高樂)。
-----------------
混沌神的概念解析嘗試·以恐虐為例
第一步:戰爭與血
戰爭——矛盾斗爭表現的最高形式與最暴力手段。戰爭是一種“對立”的狀態,并由“對立”強行達成“統一”。
血——人或高等動物體內循環系統中的紅色液態組織。循環系統,是“溝通”“交流”。古義“血,祭所薦牲血也。”祭祀時獻給神靈的犧牲。
戰爭與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奪顱之戰爭與取悅神明(在劇情的表現)
第二步:對立與溝通
在人類或者智慧生物誕生之前,在“戰爭”的概念出現以前,就不存在這種“對立”狀態了嗎?剝開人文賦予戰爭的意象,物種“競爭”,小到粒子大到星系間的“碰撞”,難道這些不符合“戰爭”的形式嗎?又或者它們的確不是“戰爭”,但憑什么恐虐的權柄只能是人類定義的“戰爭”?
同樣的血神的血難道只能是戰爭留下的血?從體液循環血氧交換到犧牲與獻身歃血為盟以血為誓——人體自身的溝通,人與人的溝通,人與神的溝通。
第三步:統一與歸一
戰爭→“對立”的狀態→一切碰撞的形式→發生在兩個(或多個)相對獨立的存在間的碰撞,一種“合并”對方的“企圖”或者趨勢。
交流和溝通也能達成歸一,就像政治談判。戰爭是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是實現政治目的的工具。
而這里的“政治目的”可以是“統一”或“歸一”,原本處于對立位的獨立雙方的合并。
目前劇情中恐虐的表現以對立為主。祂得到了安格隆,而安格隆的能力表現就是“通感”,是一種“協同”,一種直接的“溝通”與“交流”,代表的就是一種合并狀態。(邪神補全計劃既視感)
第四步:“你”與“我”
“我”不能和“我”戰斗,也不能和“我”交流。如果能,那么其中一個“我”就可以被定義為“你”或者“他”。
區分于“你”和“他”的“我”的概念的確立,是概念的根本。
【所以恐虐的惡魔原體是安格隆簡直太互補了。安格隆的能力被認為通感,這正是“對立”的反面,也是“沖突”的目的——合二為一。】
-----------------
關于信仰之力的推測
都說戰錘是一個唯心的世界,那么這個唯心的具體表現是什么?是“心想事成”的靈能魔法嗎?是客觀存在的亞空間邪神和惡魔嗎?四處顯靈的神跡?機魂?
可以說都不正確,但也可以說都正確。
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應該知道臺球理論,用臺球的五次進洞說明物理規律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均勻的,并稱之為人類所有物理學理論的基石。如果物理規律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均勻,就意味著人類認知中的宇宙普適的物理規律不存在,物理學也就不存在了。
這里做三個可能不太恰當的類比:
臺球的跑偏是由于現階段暫不可知的客觀因素干擾,但規律本身還是客觀的(即分布依舊均勻,或者其不均勻的表現在某個高度上是可以解釋的),如果你的科技能力上升與干擾方持平或超過,你也有同等的能力對對方做相同的事情——這是三體,這是科幻,是人類利用客觀事物的規律對客觀事物改造,就像你拿著球桿將球打進洞里,這次你打不進是由于你的同伴在背后拍你,而你有機會發現他的使壞,并還擊回去。
臺球的跑偏是由于規律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無規律可循,物理規律表現不均且無法解釋——這是類似克蘇魯,所謂的“不可名狀”,或者熟悉事物的陌生化。如果這種“陌生化”體現在研究領域新的進展,就有機會體驗為何“恐懼是人類最古老最深刻的恐懼”,就像你打球怎么打不進洞大呼“見鬼”。如果你發現桌下有機關,無論你知不知道它的原理,你可以回到上一種情況,回到科幻的領域。如果你探明不了原因,頂多發現桌臺無人自響而不得其因,那你就被困在克系的不可知論中。但是慶幸吧,在這種情況下規律分布或許變化,但它無意(意識、想法)來整你。克系的神明也更類似上一種情況,是你那個拍你后背你還發現不了的損友。
但是如果,臺球的跑偏是由于“它想這么做”,無論是球的意愿,球桿的意愿,還是重力、推力、摩擦力等一切影響球進洞的因素的意愿,規律的變化有“它自己的想法”——歡迎來到戰錘40K,宇宙規律萌生出了它自己的意識,并且抱著友善或者惡意(通常是后者)來找你van了!你還在為打不進的球發愁嗎?球活了!它向你的腦袋飛來并發出復仇的呼聲!趕快安撫你的球桿吧!不然你擋不下這一擊的!桌臺也活了,它受夠了你們在它身上造孽,它一抬腳把你們踢了出去。重力也活了,它認為你飛出去后應該落在天花板上而不是地上……
所謂信仰之力,便是你能將自己的意識投射到這種不再客觀的規律上,驅使它的意識順應你的想法。所謂“神明受到信仰束縛”,戰錘故事里“神明被信仰扭曲”的描述也是這個情況。
它與宗教信仰常有關聯的原因在于:首先,神明意識的存在(規律不再客觀均勻,它能憑自己意愿改變自身分布情況);其次,你的意愿被它接收,而它愿意響應你的意愿。后者常需要大規模同方向意愿共同作用。注意到了嗎?祈禱這個行為恰好能集中注意力,神跡也往往伴隨大批量虔誠信徒同時祈禱,或者有東西能放大信仰之力。
信仰之力是不需要亞空間的。“規則覺醒意識”這一規則在亞空間、現實宇宙、帷幕都可以適用。它不是巫術,它只是一個規則。驅散亞空間的驅靈死域對它自然無效了。古圣或許也發現了這一隱藏BOSS,所以才能創造出有神物種,甚至賦予綠皮“尋思之力”的逆天技能。畢竟“心想事成”這種東西,也是“堅信”的產物啊,靈族神的產生,就更像集體信仰聚集萌生出意識后的產物了。
神話傳說中有兩種神總是會被遺忘的,一是創世神(這里可能指輪回,畢竟帷幕的開合或許決定了終焉之時和重啟),二便是“自我”(“使規則也能擁有自主意識”這一規律是基石),但他們卻是和神話中世界相關最深的。星星雖遠,它們的塵埃構成了每一個人,但只要自我還在,總是能在廢墟上翻出浪花(這是什么好事嗎)。
-----------------
-----------------
*所有內容暫針對單純戰錘部分,引入外來因素(如異時空穿越、高維降臨、ip聯動等)暫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