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上讀完3年級以后,回到奶奶那里讀。
這次回來的變化是有的,比我大的朋友們,已經從小學畢業,成為了初中生。
他們也就沒有在村里讀了,因為村里沒有的初中學校,要到離村幾公里外的村鎮里讀。
從初中開始就要開始獨立,一到星期四多在學校里只有星期五才能回來,然后星期四再去學校
他們也就沒有與我們天天粘在一起了。
從初中開始,我們與他們的玩鬧時間就縮短在星期五他們放學后和星期六與星期天
生活在小山村山里獨有的可不少呢:五月釣龍蝦,678月,觀賞著夜里飄在空中的‘星星’(螢火蟲)有時候也會把‘星星’帶回家…
村里的學校三點半放學這時候我就會跟著我的朋友雙喜去他們上面玩
雙喜家在我家對面山側,從我家向他那里看,翠竹與幾棵高聳的松樹擋住了我家到雙喜家的視線
雙喜從家可以看見,公路在各各山的腳下,向山的深處延伸。
從山下的公路上看,能看見雙喜家與后面的房子格格不入。
因為雙喜家在山平地的最前方,而別的房子卻在平地后面了吧
我們常常在那幾棵松樹下面玩耍,那個地方有一塊很大的石頭經歷著風吹雨打但是一點也不臟,因為我們常坐在那里,躺在那里抬頭望著藍天,對著藍天展示著童年該有的快樂。
我們在藍天下松樹下
玩滾鐵輪,跳方格,三二一木頭人…
我們把大鐵線弄得很圓很圓,讓他可以在平地上滾動,我們做好大鐵圈后然后就用根木頭把持住它的平衡,推著它向前走,在常人看來,不是很有趣的東西但是只有自己玩的時候才明白什么叫有趣。
我們推的是童年,滾動著向前走的是時光
我們跳方格,用石頭或木棍在土地上,話說小小的方格陣,在方格之中,拋著手中的石頭,雙腳特有節奏的向前跳著。
若有人在遠方看著,還以為他開心的跳著呢,他那里懂啊。
只有玩過的才知道它是以陣的石頭的為目標,以固有的方法向著目標前進
我們玩321木頭人一人畫黃字,其余人在畫黃字人后面的線外,我們只有在他花黃字的時候才能向前進,不被他發現動作,并且碰到他才叫勝利。
那時的我們只以為是游戲,其并不然。
畫黃字的速度要快,必須把黃字畫完才能回頭看。
而那些當木頭人的,必須要看他的動作,這點不能太急躁。
當黃字花完這時,我們也就將是成為木頭人的時刻。
當時的笑容也一并帶在了臉上。
畫黃子的就像是個開關一樣,每次畫完一個回頭看這有不同樣子的我們。
這還只是放學后經常玩的小把戲而已。
當每個游戲都玩過的時候,正是群山這半陽之時
半陽的暮光從山面向想著這山平地灑下來,這時候,雙喜家的房子就顯得格外的突出了。
那淺紅色的光照在孤獨的房子上,就像英雄遲暮,也想生命之余光…
到這時候我也應該要回家了,可是到家的時候天已晚,那最后的余光,在這無邊的黑暗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