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近鄉情怯
- 重生之我要做大娛樂家
- 岳秋靈
- 2276字
- 2023-05-21 13:50:00
隴西李的這一支,自唐末仕宦于巴陵,在此開枝散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如今的族長,正是李懷安爺爺的堂叔。按輩份,李懷安得叫叔太爺。
叔太爺雖然是李懷安爺爺的長輩,但年齡卻還比李懷安爺爺小幾歲,他倆當年還是李家私塾里一同進學的同學。
此時,敘過家事的叔太爺和李懷安的兩個叔祖、幾個堂叔們,正帶著李懷安在參觀老宅。
叔太爺鼻梁上架著一副老花眼鏡,精神還很不錯,他指著老宅不勝唏噓:“懷安,你看,當時你爺爺一家也住在這里。你爺爺因為是我們這房的長孫,當時我爺爺還給他單獨分了一間長孫房。可惜呀,多好的宅子,被小鬼子給毀了。”
李懷安跟在后面,興致盎然的聽著叔太爺的講解。上輩子他在這里匆匆轉了一下就走了,壓根就沒有仔細觀察過有關于家鄉的一切。
眼前的這棟大宅子,聽說始建于明朝,后來族人們不斷增建,巷道屋舍延綿成了一片。這里的叫老屋場,下邊新建的就叫新屋場。當時的人們出去串門,哪怕是下雨天,走里許路,不帶雨具鞋都不會濕。可惜最后還是毀于戰火。
現在雖然只剩下了上下三進,但從天井旁邊合抱的木柱,以及二樓的雕梁畫棟,還有屋檐下精美的瓦當來看,就知這宅子當年的氣派。
現在的族人們不再聚居在一起,老宅里也只剩下李懷安的叔太爺和二個堂叔祖,總共三家人。
叔太爺提起往事,痛心疾首:“懷安,當年戰亂一起,不但我們老宅遭殃,就連當時的祠堂,也被炸沒了。子孫不孝,愧對先人吶!”
祠堂的事,李懷安倒是知道。祠堂被毀后,只剩下了斷壁殘垣,后來在原址建了小學,極盛之時,上下數個村的幾百名小學生都在這里同時入學受教。后來受計生政策的影響,曾經熱鬧一時的小學又逐漸冷清下來。
再后來,族內提倡重修祠堂。結果又遭到外遷的另一支族人反對。外遷的一支,累出高官巨賈,有權有勢,然后就要把祠堂改修到他們那里去。這邊的族人哪里肯干。自始祖開基于此,歷代祖先皆葬于此地四周,祭祀一體,祠堂豈有外遷之理?
一來二去,兩邊就僵住了。而直到李懷安重生前,祠堂都沒能夠重新修起來。
外遷的那一支,都不是嫡支,李氏嫡脈基本上就沒有外遷過。李懷安自然不會慣著他們。他就笑著接口道:“太爺,兵荒馬亂的年代,子孫自顧尚且艱難,能延續香火到如今已經十分不易,想來祖先也不會怪罪我們。不過祠堂確實是該重修了。如今四海升平,國泰民安。再拖下去,確實不妥。”
見得眾人點頭,李懷安便道:“我家漂泊在外幾十年,如今我也勉強能賺錢了。這樣,我便代表我們這一房,向族里捐款一百萬港幣。”
旁邊李懷安的叔祖和堂叔們聽了大喜,李懷安這一房,可是也包括了他們呀。修祠堂可是大事,要豎碑立傳的。到時他們的名字都能夠刻在上面。
叔太爺聽了卻搖頭道:“孩子,感謝你的心意。只是修祠堂哪里用得了這么多錢吶。我看你出個十萬就差不多了,剩下的,我再讓大家一起湊一湊就行了。”旁邊的幾個親戚也是拼命的點頭。修祠堂本來就是族內的大事,到時候大家都會來義務勞動,人工不用付錢,而這會的建筑材料又還沒有漲價。哪里用得這許多。
李懷安既然要出錢,人情自然要做足。他看著叔太爺,誠懇的道:“太爺,我爺爺走的時候,都還在念著家鄉。我家現在雖然遠在香江,但我的親人和祖塋都在這,我永遠也是家鄉的一份子。族里修祠堂是大事,大家自然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錢用不了這么多也沒關系。到時把老宅,祖墳,老宅前后的煙火塘,都修一修。河對面的橋不是塌了么,也可以一并修起來。到時如果錢少了,我再補上。”
叔太爺激動得不行,李懷安這一番話,他這一輩子心里面念叨的事,就都有結果了。他把這幾件事情做好干成,他就死而無憾了。叔太爺緊緊抓住李懷安的手,高興的來回念叨:“好孩子,不忘本。”
當年李懷安的爺爺隨他的舅父前往寶島的時候,他同父異母的兩個弟弟年紀還小,所以就留在了這里。后來因為家里成分問題吃了不少苦,一輩子只能在土地里刨食。幾十年面朝黃土背朝天,此時已經顯得格外蒼老。
在山上祭完祖后,叔祖帶著李懷安一邊給祖墳除草,一邊告訴李懷安,哪里的山哪里的地以前都是自己家的。說起以前的輝煌,他們一臉驕傲。而聯系起現在的生活,他們的情緒又迅速低落下來。
看來,自家這一支,如今過得似乎并不太好。李懷安看著遠處的巍巍青山,不由感慨萬千。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自家于此累世耕讀傳家,也免不了衰敗么。
李懷安看著遠處的斜陽,說道:“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我們改變不了歷史。但我們卻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來改變我們的未來。
幾個侄兒們還是要多讀書。這個年代,讀書才是孩子們唯一的出路。將來考出去了,才能接觸到外面廣闊的世界。不然一輩子在家鄉,面朝黃土背朝天,又有什么用呢?時代變了,種地早就已經養不活自己啦!”
兩個叔祖聽得連連點頭:“是哩,我們一年到頭在地里刨食,忙得昏天黑地,結果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還得四處打臨工。”
李懷安又道:“要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到時我會設一個獎學金,李家的孩子們考上高中的我獎一萬,考上大學的我獎五萬。家里有困難的,學費我給包了。孩子們讀到哪,我供到哪。到時讓瑾叔來幫我管賬。”
旁邊李懷安的堂叔聽了,不由踟躕的道:“這啥,我也沒管過賬,我怕我管不好。”
李懷安笑道:“瑾叔你放心,到時我會請專門的會計,你就負責幫我審核,看看信息是否真實,可不能讓人弄虛作假來哄我的錢。”
這個堂叔,為人厚道熱情,上輩子就是他一直給李懷安寄老家的特產。這一輩子有機會了,李懷安自然會拉一把。
看著旁邊眼巴巴的另一個堂叔,李懷安笑道:“瑞叔你別急,到時自然有辛苦你來幫忙的時候。”
叔祖在旁邊抽著煙,慢悠悠的說道:“懷安,他倆初中都沒畢業,一輩子最遠也只到過岳州,沒啥見識和本事,你看著安排,量力而行,可別讓他倆壞了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