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點半,南帕薩迪納。
位于洛杉磯郡、保守而富裕的小城市,保守老白們的大本營。
李普西開著車行駛在林蔭街道。
道路兩旁是種類繁多的加州本土的樹木,有紅木、紅杉、梣木、胡桃樹、美國梧桐,還有一些外來樹種。
路上還能看見不少劇組在拍攝。
美麗的風景,加上距離市中心不到16公里的便利交通,讓這里成了最佳外景地。
隨便一掃,李普西就能看見有不少漂亮女孩。
或是追星,或是自薦。
“要是我成了大導演,起碼也要西海岸排到東海岸!”
李普西止住雜念,開車停在了教授的別墅跟前。
叮鈴~
“來了。”
門后傳來腳步聲。
片刻之后,一個穿居家服,約莫三十多歲的白人女性打開門。
看見李普西也沒驚訝,給了熱情的笑容:“晚上好,李普西。”
“怎么這時候過來?”
“晚上好,妮迪亞。”
李普西笑著點頭:“畢業劇本寫好了,想要教授看一看。教授在家嗎?”
妮迪亞說在,點頭讓開了位置。
書房。
布魯斯沒想到才一個下午李普西就找上門。
他以為是早就準備好劇本,暗贊了聲行動力很強,認真翻看劇本。
“那個清晨,一切平淡無奇,沒有愛情,沒有好運,也沒有便車。”
布魯斯咦了一聲。
這劇本......
“我邂逅了一只烏龜,在孤獨的高速公路上,和我意外的相逢。”
“我們都是同病相憐的野草,在風中尋找遙遠的故土。可是我在風沙中~迷失了歲月~掩埋了時間~”
布魯斯神情多了幾分認真。
寫的有點意思。
李普西的用詞簡練準確,劇本畫面感極強。
在這種電影鏡頭般文字帶動下,布魯斯仿佛跟著男主這個渴望生活的吉他手,在晴朗的下午,太陽西斜,來到了這個墨西哥小鎮,陰差陽錯的展開了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最終看著他帶著失落和傷痕離開。
喝汽水的流浪吉他手、免費的冰鎮椰子、公路上的烏龜、戴墨鏡的狗、貓形瓶......
兩個吉他盒,一個裝琴,一個裝槍。
吉他手被當做殺手,瘋狂追殺,急速逃亡。
浪漫與驚悚。
可能有些粗糙,但足夠的有趣。
特別是多次反轉。
康德說過:角色的期待由于‘荒謬’的原因而落空。
A:我買通了女仆,給我偷來了合同(女仆送上合同)
B:哈哈哈,你不知道我知道你買通了我的女仆,我在你之前就買通這個了女仆(女仆比了個白眼把合同給B)
A:哈哈哈,你不知道我知道你買通了我買通的女仆,所以我又買通了你身邊的保鏢(保鏢搶走合同送給A)
B:哈哈哈,你不知道我知道......
多次極端的反轉制造了密集的笑點,觀眾的期待被多次落空,再期待再落空制造了一種異樣的期待。
觀眾知道會落空,但是他們還是期待落空的期待。
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多次極端的上下帶給觀眾的是最大的體驗。
同樣多次反轉也會增加故事的荒誕性。
跌宕起伏,曲曲折折。
《殺手悲歌》就有這些。
以布魯斯的職業素質都差點沒忍住笑出聲。
對于小成本長片,有趣就夠了。
布魯斯閱讀神情越來越輕松。
穩了......
李普西暗松了一口氣。
熟悉教授的他知道,自己這劇本是過了。
好歹是能拍續集的劇本。
以他這個大四生的級別來說,這劇本已經是非常優秀,認可是大概率的事情。
盡管知道,但還是會有些緊張。
李普西心想:‘這是學生身份的天性。’
心情一放松,李普西又想到自己劇本。
《殺手悲歌》拍了兩部續集。
跟《殺人三部曲》、《墨西哥往事》聯合并稱殺手三部曲。
小成本電影到底有沒有賺到錢,只要看續集拍了多少就知道了。
就賺錢來說,比《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強多了。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所謂賺了幾億美刀,懂行的都知道水分有多大。
要真賺了那么多,多年后想要拍續集,也不會連幾十萬都籌不出來。
《女巫布萊爾》倒是真賺錢。
6萬美刀的成本,全球票房2.468億美元。
幾千倍的回報很傳奇是吧?
實際上宣發總投入最少在1500萬美元以上。
就算拍出來,只有發行公司賺錢,導演拿不到錢名聲還臭了。
這是病毒式宣傳的反噬。
影迷們被耍了會憤怒,會自發抵制你這個人,以后拍的電影再好,成績也會打折扣。
自絕導演之路的事情沒必要做。
但以后有實力了,倒是可以把這項目包裝出來……
《殺手悲歌》就是李普西現階段來說最好的選擇。
......
“很不錯的劇本。”
布魯斯合上本子,主動說:“我以為你會寫一些表達思想的故事。”
李普西聳肩:“吃飽肚子才能去思考哲學。”
“說的沒錯。”
布魯斯對自己這位天才學生更加贊賞。
他翻開最前面:“你要兼主角?”
“大家都說我帥,不當演員可惜,我想著說不定看著我這張臉就有巨頭投資呢?”
李普西笑了笑:“而且這樣也省錢。”
布魯斯說道:“劇本很優秀,只是李普西,這是你第一次拍長片,第一次就自編自導自演,你有拍好的信心嗎?”
李普西說道:“我很難做保證,也不會擔心這個。先拍起來再說。”
“你不是什么準備都不做就開拍的人。”
布魯斯很負責:“如果我不給你幫忙,你要怎么拍這部電影?”
李普西想了想說道:“劇本舞臺是拉美小鎮,我的B計劃是去德州,那邊風格場景符合設定,在隨便哪個小鎮,找個酒吧老板贊助。”
“最好是個美女老板。”
“我會說‘嗨,美女,想解決稅問題嗎?投資我的電影,投資出去能抵消稅費。’”
“能拉個幾千美刀投資就行,我怎么省錢怎么拍。”
“不需要攝影組,我找個同學搭把手,兩個人就夠了。”
“我自己包辦編劇、導演、剪輯、音效、配樂、攝影、攝像和特效。”
“拍的時候精簡一下臺詞,避免在戶外對話,這樣就省掉了戶外收音錄音麻煩。”
“我自己就有攝像機,設備可以免,再拍快一點,能過就過,節省膠片錢。”
“10天拍完,多花幾天搞定后期,然后參加1月的圣丹斯電影節。”
“到時候宣傳我這個是零成本......”
李普西一邊亂侃,一邊想著《殺手悲歌》的幕后。
1992年拍出來的《殺手悲歌》,可謂好萊塢影史奇葩之一。
被譽為‘零成本’電影教科書。
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先找到一份既能寫劇本又能賺錢的活兒——為德克薩斯一家藥物實驗室做臨床藥活體試驗。
一個月后,3000多美金到手。
一名‘同事’成為他的主演,同時一部名為《殺手悲歌》的電影劇本也在此過程中誕生。
再加上朋友的資助,總共7000美刀的制作資金到賬,借來了16S攝影機,一部‘零成本’的黑色幽默電影開拍。
起初墨西哥小伙羅伯特·羅德里格茲計劃總共拍攝三到四周。
開拍10天后,他被告知借的攝影機已售出,要趕緊歸還。
于是剩下的部分被他壓縮在四天內拍完。
14天拍完,影片在圣丹斯電影節放映后迅速走紅,最終被哥倫比亞公司買斷。
哥倫比亞投入了一百萬讓它完善花費,包括清理影片糟糕的錄音和畫質、把它放大到35毫米膠片和新加一個音軌。
全美發行后,北美票房200萬刀,成為90年代小成本風潮里的一塊試金石。
哥倫比亞樂得又砸了700萬刀,給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拍續集,這續集后來還得了戛納金棕櫚,票房5000萬刀。
足見劇本的優質。
有意思的是,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從《殺手悲歌》的拍攝、剪輯到出售都做了詳細的記錄,后來在此基礎上寫了一本名為《不要攝制組的叛逆分子》的暢銷書。
這本書宣傳了羅伯特·羅德里格茲的省錢大法,幾乎成了所有美利堅電影學校的必讀書目。
在書里,羅伯特·羅德里格茲說:”電影是放給影片發行人看,要是他們買下它,為了讓電影上市,他們就得付一筆用于制作35花毫米規格并具有立體聲效果的經費。“
”問題就在這兒,既然可以讓他們觀看普通錄像帶,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影片制作的如此昂貴呢?“
”讓他們去花錢吧,這是他們的工作。“
屬實是掌握導演精髓:忽悠和白嫖。
李普西覺得很有道理,把這精神給學習到位:“搞個噱頭出來,把人給騙進來,然后就是......”
他攤開手。
布魯斯笑著接話:“看上帝?”
“no。”
李普西說:“我喜歡自己努力。”
“要是發展不好,我就努力找那些漂亮的美女總裁幫我一把。”
“上帝給了我這么帥的一張臉,不用起來也太浪費了。”
“上帝都看不下去。”
李普西說的很自信。
把布魯斯說沉默了。
頓了頓,才說:“你已經有大導演的自信。”
“我認識的導演,拍電影都是這樣自信。”
“他們在片場忙完工作下班喝酒的時候一定會吹:老子這片子絕對能拿獎,老子特么真是fucking awesome。”
笑了笑一陣,布魯斯認真說:“你有自己的計劃就行。”
“我給你介紹一個人。”
布魯斯拿出一張名片:“戴夫,我的朋友,他在德州小有人脈,最近正煩惱抵稅,他會給你的電影投資,還會幫你搞定拍攝場地的問題。”
李普西高興接過:“謝謝教授。”
布魯斯:“不用客氣,記得南加大和我站在你這邊就行。”
這話聽著高興。
拿著名片離開。
李普西開著車,看著遠方好萊塢的LOGO。
“我也是有靠山的人。”
“比卡梅隆領先一個卡車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