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原來如此
書名: 人在大唐,開局老弱病殘作者名: 印度神貓本章字數: 2469字更新時間: 2023-06-07 23:57:24
“阿兄!阿兄!我們的夫子什么時候來啊!”
天才剛剛亮,兩小孩兒就跑到宋柏聰房里急不可耐的問。
宋柏聰收拾好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快了,等你們吃完飯夫子應該就來了。”
兩小孩兒聽他這么說也就不再糾纏著,而是跑去廚房問母親朝食什么時候做好了。
古代讀書難,要不是現在擺攤有錢了,宋柏聰也供不起家里兩個孩子上學,而原身則是宋秀才親自教的,家里沒有閑錢買那些筆墨紙硯導致現在宋柏聰寫字也會筆力不穩,不過這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他也不急。
聽他祖父之前勸他讀書時跟他說過,宋秀才那時想讀書,祖父又沒錢,宋秀才只能每天早早起床,去到縣學,在窗戶外面聽人家講課,后面遇到了好心的夫子,在地上教他寫字,就算這樣艱苦的環境也讓他考上了秀才。
不得不說,古代人獲取知識的途徑太過有限,成本也太高昂,讓他們都更加珍惜,而現代人恰恰相反。
不出宋柏聰所料,用過早飯那位夫子就來了。
夫子姓曾,看樣子有些年紀了,頭發花白,還有一撮胡須,穿著一身水洗過的常見的圓領青袍,目光和藹又堅定。
看到那目光和面相,宋柏聰就知道找對人了,看這樣子就是個和藹的老丈。
宋柏聰領著弟妹走上前行了個禮說道:“有勞曾夫子了。”
“何必多禮。”
輕輕拍了拍柏明的腦袋:“跟曾夫子問好。”
兩小孩好奇的看著曾夫子,也學著做了個禮:“曾夫子好。”
“好好好,”又看向宋柏聰:“開蒙禮就改日再洽定,我們今日就先試一下,看小郎君和小娘子能不能聽下去老朽的課。”
“也好,謝過曾夫子了。”
“何必言謝。”
說完就帶兩個小孩進了房間,這處院落本就不大,現在他們兩個要上課就只能去宋柏聰的房間比較方便。
宋柏聰也進去坐在一旁,邊看書一邊旁聽他們講學。
因為是啟蒙,講的也不復雜,今天學的是三字經。
先是帶著兄妹二人讀了一遍,然后引經據典講其中含義。
這位曾夫子確實講學很不錯,尤其是引經據典的講課,讓一旁看書的宋柏聰也不由的聽了進去。
在講到“自修齊,至平治。”時,宋柏聰本來以為他會說曾參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結果沒想到他卻提起了翟宗禹。
“你二人,可知我們洛州刺史是誰啊?”
柏明想了想高聲答道:“我知道,是翟刺史。”
宋柏聰估計是他們平時吃法聊到這些,這小家伙聽他們說話也聽了一耳朵。
曾夫子看上去有些驚訝,但也微微一笑說道:“是的,就是翟刺史。”
說完摸了把胡子又繼續說道語氣里帶著感嘆又帶著敬仰:“前朝時期,翟刺史不被當時圣人所喜,將他遠派至朔方郡任郡太守,”
“那朔方郡與突厥相鄰,因而突厥時不時就會去朔方截掠,那年誰都不知道突厥會突然夜襲,守城士兵雖有防備但也沒能抵擋過突然夜襲的突厥軍。”
“不過短短一晚,邊城城破,那些突厥軍隊沒有繼續南下而是將整座城的百姓屠殺殆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翟刺史帶著支援軍隊日夜奔襲也不過看到了滿城鮮血一座空城,至此以后,在其任郡守的幾年里他一直堅守此城。”
“最危急時他險些命喪在突厥人的大刀之下,但也一直未曾退縮。”
“你們說,什么是自修齊,至平治?”
兩個小孩聽的懵懵懂懂,可宋柏聰卻猶如棒喝。
難怪,難怪當時翟刺史問完他想做什么就讓他走了,難怪翟刺史問他為什么紀念屈原。
愛國守成以身殉國的屈原,和翟宗禹那么像啊!
后世書里對這位大儒的記載不過零星只言片語,他未曾了解過,或者說,自他穿越到這個世界雖然一直告訴自己來了就是大唐人,可是他卻自持有后世那么多年多年的積累一直高高在上的俯視著他們。
而今天也讓他看明白了,或者說翟宗禹早就看明白了,所以才會那么問他。
想明白后,宋柏聰急忙起身對曾夫子行了一個學生禮:“多謝先生教誨。”
然后急急忙忙走了出去。
“還是個小郎君啊,”說完搖了搖頭又看向屋內兄妹二人:“你們長大就明白了,繼續。”
宋柏聰急急忙忙走到翟府,才想起來整理自己的儀態,大街上沒有鏡子只能憑感覺擺弄了幾下。
他上次是被翟宗禹的貼身侍童迎進去的,幾個府衛都還記得他,因此這次他遞上帖子沒多久就有人來迎他進去。
這一次他被直接迎進了書房。
里面翟宗禹正在寫字,身后掛著一副大字,只寫了一個民字,氣勢磅礴,筆力雄健。
翟宗禹正在畫一幅畫,是一幅竹子。
見宋柏聰進來也沒有說話,宋柏聰就自己站到他旁邊拿起一旁的墨錠研起墨來。
竹子清幽高潔,正如這畫竹子的人。
等把這支竹子畫完翟宗禹問道:“怎么又來了?”
宋柏聰一邊研磨一邊說道:“來給先生賠罪。”
“你何罪之有?”
“柏聰那日看到先生送的五色絲線,猜到先生是要柏聰端午節來府一敘,然而柏聰卻一直做錯了一件事。”
“哦,什么事?”
“妄自尊大,得意忘形。”
翟宗禹把筆擱下:“我可沒這么說,你個小郎君倒是把什么話都說了。”
嘴里雖這么說,但是卻一直摸著胡須,面露欣慰。
“之前柏聰為自己沾沾自喜,卻不想只是井底之蛙,連先生那日問我為何慶端午都沒參透,柏聰出身鄉野,時至今日才聽聞先生事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先生教訓的是。”
翟宗禹看著他:“那你說,為何慶端午?”
宋柏聰抬起頭眼神定定地的看著他:“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翟宗禹看著他,恍若醍醐灌頂,許久才喃喃重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好好好!!!”
一連三個好,足以看出翟宗禹的高興。
“宋家郎君,我為官治學幾十年,天才見過,勤能補拙者也見過,不知宋家郎君能以一介白衣高中狀元嗎!”
如果是之前宋柏聰可能還有信心,但是現在,他可不敢自大,在古代科舉考中進士,還是一介白衣,那難度簡直難如登天。
進士一年只錄100人,而后世清華一年都錄取34千人。
宋柏聰只得低下頭道:“柏聰不敢。”
翟宗禹卻是摸了摸他的頭:“你這個小郎君還是昂著腦袋有趣一點。”
說完又問他:“何時讀書?再不讀可趕不上解狀了。”
“可是先生,柏聰戶籍不在洛陽,要先過縣考,才能解狀。”
翟宗禹直接說道:“你明日就去州學讀書。”
宋柏聰正想說他也去不了州學:“可是先生...”
翟宗禹:“我的學生可以。”
宋柏聰霎時目露驚喜。
翟宗禹笑道:“你個小郎君,幾次來拜訪我不就是為了這事。”
宋柏聰頓時裝無辜:“我只是想來看望先生。”
“好了好了,快回去準備準備,明天上學。”
看著宋柏聰離開的背影翟宗禹只覺得好笑,很久沒見過這般生動有活力的小郎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