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團隊管理的九項基本功
- 楊帥儀
- 1410字
- 2023-06-19 16:14:11
1.5.1 困難一:避開“員工思維”的陷阱
做一名好的管理者和做一名好員工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在做員工時算得上優良的品質,放到管理者身上,很可能變成缺點,導致管理者變得平庸。
例如,當“勤勞”“不喜歡麻煩別人”“善于一個人搞定所有工作”等關鍵詞出現在一名員工身上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這是一個能力很強的骨干員工。
但當這些關鍵詞出現在一名管理者身上的時候,這名管理者很可能是一名習慣單打獨斗的平庸管理者。正是因為個人能力過于突出,他反而容易陷入一種糟糕的思維誤區:如果團隊成功了,就認為全是自己的功勞;一旦團隊出現了問題,就覺得其他人不行。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不只是新任管理者,不少有經驗的成熟管理者還在采用和員工一樣的工作方式,他們習慣單打獨斗,相比于把任務安排給其他人,他們更喜歡自己動手。
王艷是某公司的采購經理,有一次,在考察一家供應商時,她遇到了一名總經理。
當時,她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家供應商的情況,在與這家供應商的主要員工開會時詢問了他們許多問題。令她驚訝的是,雖然這家供應商的主要員工都在場,但是每個問題都是由總經理回答的。在會議接近尾聲時,她詢問了主持這場會議的總經理最后一個問題:“如果您不在公司,其他員工要怎么辦?”
每一個在場的人都靜靜地等待著總經理的回答,他驕傲地脫口而出:“那怎么行?我可是公司的靈魂人物!”
這名總經理雖然已有多年的管理經驗,但是仍然沉醉于自己頭上的“光環”,一味沾沾自喜,卻不知自己犯了管理中的常識性錯誤。
為什么會這樣呢?主要有以下3種原因。
一是慣性使然。很多管理者曾經是優秀員工,接到任務后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立即行動,而不是和員工協商,看一看是否需要借助團隊完成任務。
二是本性使然。如同上文所舉的例子一樣,有些管理者很享受成為“靈魂人物”的感覺,他們習慣做業績明星,甚至在潛意識中擔心自己被員工搶了風頭,下意識地和員工比能力、比業績,沒有意識到員工的績效也是團隊的一部分。
三是心性使然。有些管理者對員工的工作能力信心不足,擔心他們無法獨立完成工作,事事都想親力親為。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當你成為管理者后,都必須轉變工作理念,用“管理者思維”開展工作。
具體怎么做才能轉變成“管理者思維”呢?
首先,你需要調整工作觀念。
你要意識到,你不能再追求做“個人英雄”或業績明星,你應該認可“幫助員工完成工作比自己完成工作更有價值”的觀點。
你要學會把明星的“光環”讓給員工,給予他們彰顯自身價值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團隊中有價值的一員,讓他們明白自己在團隊中的獨特價值。
其次,你需要調整工作重心。
以前,你的大多數工作和“事”有關,如個人的業績、跟進某個客戶或某個項目的進度等。
現在,你的很多工作開始和“人”有關,如給員工安排任務、績效輔導、與上級溝通,以及和供應商、客戶建立人際關系等。
需要提醒的是,作為小團隊管理者,你不可能完全不做事,只做管理,更不可能當一個“甩手掌柜”。你依然要承擔不少事務性工作,甚至要在某些新領域和難題上“身先士卒”。
我強調的是,你不能把重心完全放在事務性工作上,如果員工可以完成某些事務性工作,你就應該果斷地交給他們。
也就是說,你不僅要做事,還要管人。
最后,我們對本節內容做一個總結:你需要避開“員工思維”的陷阱,以管理者的價值觀為指導開展工作,認識到衡量你成功與否的標準不再是個人業績,而是整個團隊的貢獻。轉變成“管理者思維”需要調整的內容如表1-2所示。
表1-2 轉變成“管理者思維”需要調整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