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蘇誠依舊是雷打不動的早上鍛煉身體。
“出來玩也起那么早,怎么不多睡一會?”一進小院就看到許紅豆在那逗貓,不知道在跟貓聊些什么。
“對啊,這是誰養的貓?”
“我養的,對了,沒吃早飯吧,我先去洗澡,等會你下來一起吃點。”
許紅豆也在漸漸地融入進小院和村子里生活,努力讓自己不要太過拘束。
朋友之間的相互饋贈本身就是增加感情的一種方式,何況他們兩之前還認識。
等蘇誠出來,兩人坐在飯廳,還是養生粥,外加一疊阿桂嬸腌制的小咸菜。
阿桂嬸雖然嘴上不饒人,經常有事沒事講蘇誠兩句,但人從來不小氣,有什么好點的東西也都記得有蘇誠一份。
看到蘇誠天天早上就光吃粥,她就送了一些泡菜過來,有時候還有自己包的包子什么的。
“恩,這粥放了什么啊,蠻好吃的。”
許紅豆也是個吃貨,而且是會吃的那種。想不到一份簡單的粥,也能做出這么好的味道。再搭配咸菜,真的很開胃。
“喜歡吃,就多吃點,以后早上你要起得來,都可以過來一起吃點。”
放什么肯定不能說,倒不是舍不得配方泄露,他又不靠這個賺錢。只是怕說出來以后,她吃起來有心理負擔。
“今天有什么計劃?”蘇誠吃的稍微要快點,擦擦嘴。
“就是閑逛。”
蘇誠想了一下,讓她等會,就走進了屋里,拿出錢包,數了十張,遞給許紅豆,
“既然閑逛,肯定也要花錢,這里沒有取款機,吶,先拿去用,等你手機修好再還給我。”
然后又掏出手機,放在許紅豆面前。
“昨晚上我們吃飯的時候,你媽媽打電話過來了,我沒有接到,你吃好以后回一個吧,碗不用你洗了,放那吧,等會我來。”
.......
等許紅豆打完電話,蘇誠也洗好碗了,兩人就各自分開。
蘇誠不可能每天都帶著許紅豆閑逛的,她來這里本就是試著去感受之前沒有過的東西。
而且蘇誠今天要去洱海邊畫畫。
和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是國畫,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水墨畫。
相對油畫來說,他其實最擅長的國畫,畢竟從小是跟著父親身邊學習的。
而風景畫,又是他畫的最多,也是畫的最好的,為此,剛來云苗村的時候還特意畫了幾幅送給謝之遙,以用于謝之遙做宣傳。
可惜,現在的洱海禁止捕撈,沒有漁船,不然又是一番景象。
這幅是絹畫,工期很長,每一個步驟他都是盡量做到自己完成。
墨汁的調節,絹布的制作,特別是絹布,生絹是不摻水的,需要上漿,然后用明膠和明礬調和,讓墨汁和顏料固定在絹布上。這一步極其難以制作。
等絹布做好,才能在上面進行畫作。絹又是很薄的絲織物,所以畫作的時候顏色需要層層疊加。
等勾勒出大致的框架以后,才開始上色,通常這一步是什么都看不出來的,至少謝之遙就一點看不懂,用他的話來說,完全沒有一點洱海的樣子。
要等到上色以后,才能慢慢凸顯出畫作的樣子。
而且上色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活。
先要在反面上底色,等顏料干透才可以在正面上色。這個過程要很有耐心,因為一點點的失誤也會導致整幅畫功虧一簣。
原本這一步是要在屋子里完成的,但蘇誠對自己要求太高,憑借著腦子去記憶風景總是有點瑕疵,所以偶爾他會來到現場慢慢對照著上色。
這副長四米,寬一米的絹畫已經畫了三個月,快要完工了。
站在遮陽傘下的蘇誠,對自己這副畫很滿意,算的上是他為數不多的巔峰之作,當然和那些大師級別的沒法比。
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傳進了蘇誠的耳朵里:“阿誠,這幅畫可以送給我嘛?”
.........
許紅豆從小院出來以后,沿途欣賞風景,原本想去格桑花飯店嘗嘗里面的“水性楊花”,這也是南南一直惦記著念念不忘的。
不過還沒有到飯點,她打算在附近先逛逛,只是沒多久,就剛好遇到出攤的謝阿奶,以及在一旁的謝之遙。
謝之遙通過昨晚上的交流已經大致確定了蘇誠和許紅豆僅僅只是大學同學,其他應該是沒有,至少目前掌握的是這樣。
所以一看到許紅豆他就熱情起來,“正好我也要去那里,順路帶你過去。”
是不是真的順路,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個理由許紅豆并沒有拒絕。
并不是她的真缺向導,而是考慮到自己會不會又像上次那樣迷路,才同意了謝之遙的提議。
畢竟,現在她對這里還不是很熟悉。
走著走著,一路上謝之遙說了一些冷笑話,許紅豆好像不太感興趣。
眼看氣氛有點尷尬,謝之遙準備拿自己小時候爺爺出海捕魚的故事緩解局面,兩人就看到洱海邊畫畫的蘇誠。
這一刻的蘇誠,講實話,謝之遙都被吸引了,看著認真作畫的蘇誠,兩人不忍打擾,在邊上看了好一會,直到蘇誠放下畫筆,確定他已經不再畫了,謝之遙才開口,說了那句他自己都覺得有點臉紅的話。
蘇誠轉過身,直接無視謝之遙以及他說的癡心妄想的話,笑著看著許紅豆,問道:“剛來嘛?”
如果前天那幅田園油畫,讓許紅豆覺得蘇誠很有藝術感的話,那今天這幅風景國畫,而且還是她沒有見過的方式,真的是大為震驚。
她在酒店工作,形形色色的人見過不少,其中也不乏一些小有名氣的畫家,甚至有一些畫作她也看過,自己酒店也掛了一些名家作品。
但和這幅畫帶給她的震撼不一樣,雖然她不懂得欣賞,但不妨礙她覺得厲害。
許紅豆帶著疑問探問道:“為什么這幅畫跟我之前見過的不一樣。”
國畫她知道,風景畫也知道,但在布上作畫還是頭一回。
“絹本畫,之所以少見,是一般需要的時間太長,作畫工序太過繁瑣,所以市面上很少見到。
哪怕是有,一般別人也是留著收藏,很少拿出來做展覽的。”
停頓了一會,接著又說道:
“我這幅算是運氣好,才三個月就完成了,中間過程沒有出現其他問題,有些時候同樣一幅,如果中間失誤了,基本就作廢,就要重頭開始了。”
這話倒是實話,他原本是打算用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完成。
也許是運氣好,或者是自己狀態不錯,這幅幾乎沒有大的失誤,偶爾出現,也是一點點色差的失誤,很容易做修復。
許紅豆點了點頭,雖然不理解為什么一幅畫愿意花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完成。
但也不妨礙她對蘇誠的欣賞。
她雖然不是顏狗,但剛剛蘇誠作畫的時候樣子,真的很吸引她,內心吐槽了一下自己花癡。
看著愣神的許紅豆,蘇誠在她眼前擺了擺手,說道:“紅豆?紅豆?”
“啊?怎么了?你說什么。”回過神來的許紅豆紅著臉。
“我說,到飯點了,帶你去格桑花飯店嘗嘗她們家的招牌菜,我經常去吃,味道還不錯。”蘇誠無奈的看著她。
“阿瑤,一起吧。”
“好啊。”謝之遙急忙的答應道。
他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要答應蘇誠的邀請,其實中午他是有事要去找曉春的。
格桑花飯店離小院不遠,蘇誠把東西放回小院以后,三個人就走進了格桑花飯店。
剛進院子,許紅豆就看到門口擺放的食物原材料。
看到“水性楊花”的牌子,原來真的有這道菜,忍不住笑出了聲,然后拿出相機拍了一張。
“阿瑤,阿誠,咦,你們來吃飯吧?快進快進,這是阿誠的朋友吧?”
格桑花飯店老板娘剛剛準備掛出打烊的牌子,就看到蘇誠一行人。
其實每天來這里的旅客其實也不少,最起碼一年之前她這里生意還是能養家糊口的。
但自從邊上又開了幾家大大小小的餐館以后,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眼看著飯點也沒有幾個人來,正好家里也有點事,干脆就準備提前打烊了。
“阿嬸,你是要打烊嘛?沒耽誤你吧?”謝之遙看到老板娘有事,不確定的再問一下。
“沒事,沒事,就你們三人是吧?”老板娘連忙否定了,打開門做生意就是這樣,客人來了,你要不做,下次人家就不一定過來。
四菜一湯,幾道這里的特色家常菜,外加一道許紅豆點的“水性楊花湯”,等菜上齊以后,幫著許紅豆拍了幾張照片,就開動起來。
“我等會去和順叔家的木雕坊,許紅豆你去不去,這是我們云苗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幾人一邊吃飯聊著天,看大家吃的差不多,謝之遙就試著邀請了許紅豆,他正好下午有點事找夏夏。
“阿誠呢?下午準備干嘛?還是搗鼓你那個大作?”還不得說謝總還是謝總,做事滴水不漏。
不過許紅豆好像不怎么買賬,也許是上午和謝之遙聊的不是很開心,她搶在蘇誠前面說道:
“我就不去了,我想先回小院休息一會。”她肯定是想去,但還是想一個人過去。
謝之遙點了點頭,沒再強求,他很懂得恰到好處的分寸,這是在BJ工作那幾年學會的。
與人相處,特別是從陌生人到朋友之間這個過程,不能太刻意,也不能太隨意,既不能讓對方反感,也不能讓對方有太大的距離感。
幾人吃完飯,蘇誠就過去結賬了。
許紅豆吃完飯就去小琴的店里買一些洗衣液之類的日用品,被小琴拉著尷尬的聊了幾句。
她還是不太習慣這種聊天方式,好像這里的村民都喜歡打聽別人的事情,可能這就是這里人平常交流的方式吧。
回到小院,原本想找蘇誠聊聊天,可是看到他在房間里心無旁騖的作畫,也就沒有去打擾了。
拿著大麥給的那本“百年孤獨”坐在休息室,看著,看著,然后就睡著了。
等醒來以后,已經是傍晚了,但困意還是十足,拿起掉落一旁的披肩,打著哈欠回房間繼續睡去了。
等再次醒已經是深夜了,接著就是翻來覆去的睡不著,關鍵還餓了,無奈起身想去找點吃的。
一下樓,就看到坐在飯廳吃飯的娜娜在那獨飲,兩人打了聲招呼,許紅豆微笑著說道:
“下午睡多了。”
剛坐下就看到端著不銹鋼鍋從廚房出來的大麥,于是說道:“咦,你也沒睡啊。”
“要吃嗎?”大麥還是那副不太會聊天的狀態,但還是很禮貌的問了一句。
“不了,我不餓。”餓是肯定餓,但要直接說,顯得自己是聞著味出來的。
“一會就餓了,我有經驗。”還是娜娜善解人意,接著又說道:
“我去拿碗筷。”
大麥也點頭附和道:“一起吃吧。”
人一餓了,吃什么都香,吃了一口大麥煮的面,許紅豆不吝夸贊道:
“大麥,你這面做的真好,是可以開店的水平。”
“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我就是有什么食材都丟進鍋里一起煮。”大麥生硬的回答。
女人之間的友誼有時候很奇怪,也許幾句話就能讓兩個之前還是很陌生的女人,看起來和失散多年的姐妹一樣熱情。
許紅豆如果想,她能很快的讓人喜歡上自己,畢竟她的職業必須具備一向重要的技能,“恰到好處的夸人。”
她要嘗試著融入到這里的環境,首先要融入的就是這里的人際圈子,畢竟她要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生活在這里。
如果不想這次旅行太過槽糕,她不得不處理好跟別人之間的人際關系。
所以哪怕是有社交恐懼癥的大麥,這個時候也對許紅豆產生一點點傾述的想法。
就這樣三個姑娘,一邊吃著面,一邊聊到了深夜,直到娜娜打著哈欠才結束了話題,各自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