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菩薩心腸
- 穿越水滸之開局當皇帝
- 筆走天涯
- 2069字
- 2023-05-14 09:35:09
慧真長老何嘗不知道,有人給清逸下藥。不過,一切只能怪清逸為人處世不夠圓滑,即使寺中僧人犯了一點小錯,清逸也要嚴格按照寺觀執行,從不賣人情。
寺中的僧人,對清逸多有不滿。奈何清逸的都寺職位是皇帝親封,即使是住持也不好隨意撤換,所以寺中僧人只能背后使絆子。這才有了考試當日,清逸被人下藥的事情發生。反觀清塵,為人處世更加靈活,左右逢源,深受眾僧好評。
僅僅隔了一天,佛法考試成績揭曉。清逸交了白卷,自然是倒數第一,鐵定要離開大相國寺。與其被人趕走,不如主動離開。清逸收拾好包袱,見了慧真長老,作最后的告別。
清逸道:“師父,徒兒要走了,您老人家多保重身體!”
慧真長老嘆了口氣,語重心長道:“清逸,為師也知道,你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為師希望你離開大相國寺以后,好好改一改你的性子。你對未來有何打算?”
清逸道:“徒兒還沒有想好,對未來非常迷茫,只好走一步算一步?!?
慧真長老道:“你性格耿直、忠厚,不如租個店鋪,做點小買賣。依你的性格,童叟無欺,肯定不會賣假貨,說不定你會成為又一個陶朱公?!?
所謂的陶朱公指的是春秋時期的越國大夫范蠡。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后,深知勾踐為人,可與其共患難,難與其同樂,所以范蠡離開越國,遷徙至宋國陶邑(今菏澤定陶區南),在這個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后來,人們稱有錢人又叫陶朱公。
慧真長老拿出一百兩銀子道:“清逸,其實師父也不想讓你離開,但事已至此,覆水難收。這里有一百兩銀子,算是為師給你一點補償。”
有錢橫豎都行,沒錢寸步難行。清逸也不矯情,收好銀子,離開了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周圍是東京最繁華的地段,總有不少沿街乞討之人。
“小師父,行行好,給個銅錢吧!一個不嫌少,十個不嫌多?!币粋€面黃肌瘦,且只有一條腿的乞丐艱難地爬過來,朝清逸乞討道。
清逸是個心善之人,見他可憐,從包袱里拿出五兩銀子給他。乞丐得到銀子,感恩戴德,磕頭拜謝。
周圍的其他乞丐見狀,紛紛圍到清逸身邊。一個滿臉污垢、巧如簧舌的中年人說道:“小師父乃是菩薩轉世,行行好,賞點錢。孩子生病,沒錢找大夫,只能躺在家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還望小師父救救我家孩子?!?
清逸聽聞,給了這個滿臉污垢的中年人五兩銀子。中年人連磕三個響頭,表示感謝。
又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道:“小師父,行行好,老漢我已經三天沒吃過一點東西了。我不要銀子,給幾個銅錢就行?!?
老者并不貪心,不過清逸身上并沒有銅錢,又給了老者五兩銀子。不多時,慧真長老所給的一百兩銀子,已經都被清逸施舍給乞丐了,清逸自嘲道:“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有手有腳,將來還可以豐衣足食!”
這時候,遠處又有一個年輕的乞丐,拿著一個破碗,朝清逸走來乞討。只聽乞丐道:“小師父,行行好,賞幾兩銀子吧!”乞丐的胃口好大,一開口就要銀子,連銅錢都不要了。
清逸看了看年輕的乞丐,說道:“你身強力壯,又沒有殘疾,為何張嘴就要錢?”
乞丐大怒,反問道:“難道為了向你討幾個臭錢,我還要把自己弄成殘疾不成?”
乞丐說完,憤憤不平地離開了。清逸看著乞丐遠處的背影,不知說什么好,只是唉聲嘆氣。
清逸的一舉一動,都被到大相國寺督查還俗令的開封府尹陳文昭盡收眼底。
陳文昭道:“好一個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清逸苦笑道:“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泥菩薩,不是活菩薩?!?
陳文昭帶著幾分不解,好奇地問道:“為何是泥菩薩?”
清逸解釋道:“朝廷頒發了還俗令,幾乎讓天下的一半僧人還俗。我遭人陷害,佛法考試零分,被逐出了大相國寺。從小,我在大相國寺長大;如今,我離開了大相國寺,連去哪兒都不知道?身上的銀子也沒了,可謂是過河的泥菩薩,自身難保?!?
陳文昭道:“原來如此!那你還想不想再次回到大相國寺?本官可以為你申冤喊屈。”
清逸說道:“其實,我也能大致猜測到是誰在背后搗鬼,無須大人為我申冤。得饒人處且饒人!另外,只有我離開大相國寺,師父才能順利地推行朝廷的還俗令?!?
陳文昭贊道:“好一個慈悲為懷、顧全大局的高僧,本官佩服,佩服!”
清逸道:“大人謬贊了,小僧不敢當!”
陳文昭道:“既然小師父不知道去哪兒,為何不回塵世中的家呢?”
清逸道:“回家,我哪來的家?自我記事之初起,我便一直居住在大相國寺,大相國寺就是我的家。如今,有家不能回,我只能浪跡天涯,做個云游僧?!?
突然,陳文昭問道:“小師父今年多大年紀了?”
清逸答道:“小僧今年二十二歲。”
陳文昭再問:“你可知你的親生父母是何人?”
清逸搖了搖頭道:“不知。其實,我也很想尋找我的親生父母,問問他們當年為何狠心把我拋棄?”
陳文昭似乎很關心清逸的身世,又問:“你的父母可曾給你留有什么東西?”
清逸從包袱里拿出一個玉佩,只見玲瓏剔透的玉佩上還刻有一個“陳”字。清逸道:“聽師父慧真長老說,當初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被抱到了大相國寺的門口,身邊還放著這塊玉佩。師父說,我的俗家姓氏是姓‘陳’。”
陳文昭道:“我可以看看這塊玉佩嗎?”
清逸沒有多想,于是將玉佩交到了陳文的手里。陳文昭接過玉佩,仔細端詳,突然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