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軍法從事
- 穿越水滸之開局當皇帝
- 筆走天涯
- 2140字
- 2023-05-14 09:35:09
褚堅開門見山道:“退兵可以,但遼主說需要增加歲幣。”
趙籍又道:“貴國以為增加多少合適?”
褚堅的右手伸出兩個指頭,獅子大開口道:“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絹二十萬匹,銀二十萬兩。”
趙籍道:“換句話說,以后每年的歲幣是絹五十萬匹,銀四十萬兩。”
褚堅笑道:“睦王說得不錯。”
遼國“漫天要價”,只等宋朝“就地還錢”。其實,遼國的真實意圖是增加絹十萬匹,銀十萬兩。最終,宋朝每年給遼國絹四十萬匹,銀三十萬兩。
褚堅只說了歲幣的事情,并沒有談遼主耶律輝交代的真定府一次性退兵補償。因為他也拿捏不準,真定府現在的真實狀況。但畢竟紙包不住火,過幾天他就能知道真相。
趙籍冷冷地說道:“難道褚丞相沒有聽說遼軍大敗的消息?連你們的主將兀顏光都被我們活捉了。你們吃了敗仗,還敢大言不慚,增加歲幣?”
褚堅面不改色,鎮定道:“我大遼士卒豈能說失敗就失敗,我大遼主將豈能輕而易舉地被你們俘虜?這一定是假消息,是你們編造出來的。既然如此,老夫不妨聽一聽你們的和談條件。”
趙籍道:“關于議和,我大宋也同意。但前提條件是,不增加歲幣。相反,遼軍背信棄義,攻占大宋,導致數十萬軍民死傷,理應賠償二十萬兩銀子,同時雙方釋放俘虜,邊境退兵。”
褚堅聽了趙籍的話,怒道:“你們不但不增加歲幣,還要我們賠償銀子?簡直是笑話!曾大人,你確定睦王是來和談的,而不是搗亂的?本使建議,將睦王趕出這里。否則的話,和談無法繼續!”
褚堅的確被趙籍氣得不輕。假如褚堅也是穿越者,一定會對趙籍說:“你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
曾布聽說遼使要趕走趙籍,嚇得連忙圓場。他語氣緩和道:“這里是大宋,睦王代表皇室,豈能離開?更何況你們遼軍大敗,豈有失敗了還勒索賠償的道理?”
蕭逸道:“既然你我雙方各執一詞,不妨過幾日再談!”
曾布道:“也罷!幾日之后,兀顏光也被禁軍押解回京,到時候看你們還怎么說。”
宋遼首次和談,不歡而散。蕭逸總有一種不好的預感,感覺遼軍真的大敗,否則宋軍不可能無中生有。
宋遼和談的同時,趙籍繼續向河北增兵。除了楊志帶領的天武軍之外,捧日軍、龍衛軍、神衛軍,禁軍“上四軍”全部北上。每日兵行八十里,安營扎寨。臨行之前,雖然各軍多次強調過軍紀,但總有個別禁軍不當一回事。
四月二十六上午,龍衛軍一個叫張威鑫的指揮使騎馬踐踏了莊稼。正在莊稼地里鋤草的老農上前與他理論,結果又被揍了一頓。
臨走之前,張威鑫還放出狠話道:“如今遼軍入侵,你竟敢阻攔我們前進,延誤了軍情,小心腦袋搬家!”
但老農絲毫不怕威脅,依舊抱著張威鑫的大腿不放,說道:“我就是不讓你走,誰讓你騎馬踐踏了玉米地!知縣大人交代過,倘若誰家的玉米遭受破壞,收成減少,罰誰五兩銀子。”
因為玉米、土豆、紅薯等農作物是從海外歷經千辛萬苦帶回來的,所以朝廷自上而下都非常重視。
張威鑫恍然大悟道:“原來你這老漢是想訛詐我五兩銀子,好大的狗膽!”
老農道:“我不要你的銀子。你只需隨我到縣衙解釋清楚即可。這樣,秋收的時候,知縣大人就不罰我銀子了。”
張威鑫道:“軍情緊急,本將豈能隨你到縣衙?倘若你還不讓本將離開,休怪本將無情,砍了你的腦袋!”
老農道:“玉米就是我的生命,你要么賠五兩銀子,要么隨我去縣衙解釋清楚!”
張威鑫大怒,直接拔刀,砍死了老農。此事影響甚大,最終傳到龍衛軍都指揮使的耳中。
北上前夕,趙籍曾召見龍衛軍都指揮使、捧日軍都指揮使、神衛軍都指揮使三位將領面談。趙籍道:“禁軍所到之處,必須毫無侵犯。倘若誰侵犯了百姓,軍法從事,嚴懲不貸!如有包庇,視為同罪!”
龍衛軍都指揮使想起了趙籍的話,馬上讓人綁來踐踏莊稼的張威鑫,說道:“聽說你的戰馬受驚,踩踏了百姓的莊稼。本來是一件小事,你賠幾兩銀子了事即可。但你千不該萬不該殺了人家。來人。拖出去,斬首示眾!”
四月二十七夜晚,神衛軍營地。有一個叫王平安的都頭悄悄溜去軍營,來到不遠處的村莊,欺凌了當地的一個漂亮寡婦。不過他明顯比張威鑫聰明了許多,事后給了寡婦二兩銀子。寡婦收了銀子,喜笑顏開,自然沒有告發王平安。
次日,神衛軍拔營離開。王平安也認為只要寡婦不舉報,自己就平安無事。行軍路上,他還向副都頭以及其他禁軍,講述昨晚和寡婦不能說的秘密。
王平安得意洋洋道:“當兵三年,母豬變貂蟬。但我昨天晚上是真遇見了貂蟬一樣的美人。”
副都頭道:“軍營里哪能遇到女人,最多遇到母豬!”
王平安道:“俗話說,樹移則死,人移則活。軍營里沒有,可以去外面找啊。話說女人那模樣,美若天仙;那身材,前凸后翹;那叫聲……”
副都頭道:“叫聲怎么樣?”
王平安道:“像殺豬似的!”
周圍的禁軍聽了,哄然大笑。
半日之后,此事終于傳到了神衛軍執法隊的耳中。軍法神圣不可侵犯,王平安結結實實挨了三十軍棍,直打得他皮開肉綻。
通過嚴肅處理這兩起違紀事件,禁軍的軍紀明顯好轉,再無人敢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
四月二十九,天武軍、捧日軍、龍衛軍、神衛軍以及河北境內的其他禁軍,全部來到河間府。此時的河間府,已經集結了十二萬精兵強將。
也許有人不了解河間府。其實,河間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瀛州。當年后晉石敬瑭割讓幽云十六州,其中最南邊的兩個州,就是瀛州和莫州。公元959年,周世宗北伐,收復了瀛州和莫州。瀛州、莫州先并入后周、再入北宋,所以十六州變成了十四州。之后,莫州移治而瀛州獨大,成為宋朝抵御遼國的北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