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驚變
海風撲面惹人醉,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獨坐海邊,眺望海面,忽見遠處一孤帆漸近,少年極目看去,大喜喊道:“爹爹!”
那漁船漸近,一五十多歲的釣魚老翁拋錨上岸,提了一大網魚,笑道:“因兒又在此處等爹爹了,爹爹出海了幾天,可想爹爹了,走,回去讓你娘給你熬魚吃。”
林因急忙去接了魚簍,替父親提著,釣魚翁心中一暖,笑道:“因兒長大了,爹爹也老了,知道心疼爹爹了。”
林因跑在前面,喊道:“爹爹什么時候可以帶我出海打漁呀。”
老翁笑道:“海上風浪大,你還小,待你再大一些,便帶你出去打漁,教你捕魚的本領。”
一老一少父慈子孝,緩緩前行,行了不久便近了漁村。
村口一老者見了二人,笑道:“喲,林老,打了好大一簍魚呀。”
林老笑道:“村長,托你的福,今日運勢好。”
老者又笑道:“因兒越發眉清目秀了,哪里像個小漁民,到像個富家公子。”
林因聞言嗔怪道:“我才不是富家公子,我長大了要跟爹爹一樣,去大海里打漁,那才威風。”
林老聽了笑道:“我兒子長得好看,那是隨他娘,他娘年輕的時候可是我們村最好看的呢。”
老者笑道:“也是也是,當初好幾家說媒,林夫人偏偏瞧中了你。”
林老與那老者寒暄一陣,道:“我夫人還在家候著,等我帶魚回去熬湯喝呢,我便先回了。”
老者笑道:“去吧去吧。”
林老帶著林因回到家中,林夫人笑道:“這孩子,每次你爹出海打漁,都非要去海邊候著,攔都攔不住。”
林老雖然已經五十多,但林夫人不過四十,日日沐浴海風,飲食鮮魚嫩草,皮膚細膩,也算得上是風韻猶存。
林夫人熬好魚湯,端上飯桌,林因早已坐好,敲著筷子喜道:“吃魚羅。”
林老笑道:“可只能吃一條,剩下的爹爹還得拿去市集賣了,換些柴米油鹽回來。”
林夫人將魚身上的好肉,全夾到林因碗里,林因早就饞的口水直流,大口吃了起來,林因吃了幾口,突然抬起頭來,問道:“爹娘為何不吃?”
林夫人笑道:“爹娘不餓。”
林因道:“爹娘也快吃些,可好吃了。”
林夫人只是笑,林老急忙給林夫人夾肉,但魚不大,哪有多少魚肉,林老便將魚頭夾給林夫人,
林夫人道:“你出海辛苦,你吃吧,吃些好補身子,不然怎經得起那大風大浪。”
林老笑道:“夫人你難道不知,我一直愛吃魚尾。”
林老說完夾了魚尾吃了,又就著魚湯泡飯,吃了幾碗。
林因吃完摸摸肚子,道:“真好吃。”
林夫人笑道:“可不能只吃魚,也吃些飯,才長得高。”
林因道:“我吃飽啦,我出去玩去啦。”
林因說完便跑了出去,林老笑道:“這孩子。”
林夫人轉頭道:“孩子長得快,衣裳都快破了,穿不得了。”
林老道:“我明日便去趕集,把魚賣了,換些布料和米來。”
林夫人道:“此去市集路途遙遠,我給你備好了干糧,明日早些出發,天黑前方能趕到。”
林老聞言道:“好,今日出海也累了,那我今日早些睡。”
林夫人又道:“孩子愛吃糖,給他帶一顆回來。”
林老又應了,便上床臥下了,道:“老了,不中用了,老是腰疼。”
次日清晨,天剛破曉,林老便帶了干糧和魚簍,出了村去,方至村口,忽聽得馬蹄聲響,一彪人馬飛馳而來。
林老早嚇得呆了,這漁村路途偏遠,難得有外人前來。上一次來外人,還是十二年前那道人來的時候。更何況這些人騎著高頭大馬,林老哪里見過。
那些人勒停馬頭,見林老提著魚簍,喝道:“打漁的,將你提的魚全部拿回去煮了,小爺們餓了。”
林老戰戰兢兢,道:“大人,使不得呀,小人還指著這魚過日子呢。”
林老出海幾天,打了一大簍魚,收獲頗豐,哪知道出門就遇見了強人。
那人一鞭將林老打翻在地,罵道:“休要聒噪,快快去煮,否則要你老命。”
林老只得強忍疼痛爬起來,提著魚簍回村,那一彪人馬跟了進來,紛紛將馬綁好了,就在村中院落席地坐下,又罵道:“趕緊去煮了來吃,若是慢了,小爺鞭子可不長眼。”
村中的人都紛紛醒了,漁村長年沒有外人來,如今突然來了這么一群兇神惡煞的惡人,都嚇得魂不附體。
林老急忙進屋,走近內室,低聲道:“我去煮魚,夫人和因兒切莫做聲。”
林老說完離開內室,來到外室煮魚,外面怕是有十幾個人,林老為了保命,挑大的煮了七八條。
煮完魚,林老端了大鍋出來,那些大漢圍成一團,分而食之,一人咬了一口,罵道:“嘴里淡出個鳥來了,你怎么做的。”
林老告饒道:“小人家中鹽巴都用盡了,還沒來得及去市集換來。”
那人喝道:“你們到處去搜搜,看哪家有鹽,有肉的,都給我取出來吃了,有錢的,也全部搜刮了來。”
看來此人便是首領,其他人紛紛挨家挨戶踢開門,進去便搶。
“當家的,找到鹽了。”一人取了鹽巴,奔出來,放進鍋里,那首領吃了一口,道:“好吃多了。”
其余人紛紛撤了出來,道:“奶奶的,真是窮,什么值錢的都沒有,就有魚。”
眾人吃飽喝足,那首領懶洋洋地道:“吃飽了,你們幾個去看看,這村里可有美婦小姑娘的,抓一個來陪我睡上一覺才好。”
林老聞言大驚,大氣也不敢出,只希望夫人能躲好了。
那些大漢挨家搜索,漁村本來就只有四十來戶人,大漢不久便抓了幾個三十四歲的婦人出來,道:“當家的,就這幾個丑婦,其他的都是老嫗,真晦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