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三更天時,牢房的門打開了,兩個太監打著燈籠進來:“柳淑人,皇上召見,請吧!”
柳心跟著這兩個小太監出了大理寺,往宮里走去。
“塔木,我們要不要追上去?”
“看樣子是去皇宮,他們只有兩個人,我們現在上去,完全可以把夫人劫走!”
塔木旁邊的兩個蒙古人看到柳心出來,看向塔木,讓他拿主意。
“皇宮重地,我們的人上去不一定能走掉,而且還不明白,他們把夫人帶過去的意圖,咱們再等等吧!”
塔木按了按腰間的刀,還是沒有敢輕舉妄動,又繼續在大理寺附近盯著。
大殿里,崇禎在上面端坐著,想著今天皇后說的話。
下朝后,皇后娘娘來求見崇禎為柳心和心純求情。
皇后講心純這個孩子,并不是柳心的親生女兒,她本是柳心的學生,后來和柳心一起在登州打仗,處下了感情,才成為母女。這次心純是偷著上的船,和柳心來到京城,在國公府被扣了兩天沒給吃喝,而且鄭國公還滿口污言穢語,她情急之下開了槍。
心純現在才是個十三歲的孩子,崇禎本來就沒想難為心純,而且通過皇后的講解,他甚至對心純很是欣賞。因為心純的敢作敢為,很對崇禎的脾氣,崇禎一上臺對閹黨就沒有手軟,對魏忠賢一伙,都施以重刑,當時朝臣想求穩,崇禎卻一意孤行,雖然不能說都是對的,但是還是可以肯定的說,他砍頭的、罰的,都不是無辜的人,他如今也認為自己那是在平奸佞。所以對于心純的舉動,他心里是認同的,自然也沒想治心純的罪。
皇后娘娘又為柳心說了很多好話,可崇禎沒聽進去,只有在最后,皇后娘娘給她看了柳心的賀禮,那些大玉米棒,大番薯,大馬鈴薯,自己從沒見過那么大個的。崇禎也不是什么昏君,他還是希望老百姓能添飽肚子,不至于挨餓的,能培育出這些高產作物,柳心是有功的,自己不能否認。這賀禮讓崇禎的心有了一絲松動,對柳心的厭惡少了幾分。
皇后娘娘離開,他就小太監去召見柳心。
柳心進來向崇禎磕了頭,大殿里只有崇禎,柳心和兩個太監。
燈光昏昏暗暗,在這樣空曠昏暗的夜晚,人的敬畏之心就減弱了不少。
白天在大殿上,柳心沒敢抬頭看崇禎,現在借著燈光,柳心抬眼望上去,只見上面端坐的是個三十歲左右的清瘦男人,柳心知道崇禎才二十出頭,看來這繁重的的朝政,壓得這個年輕的皇帝蒼老了十歲。
半晌,崇禎開了口:“柳心,你可知罪?”
柳心在下面趕緊答道:“柳心知罪!”
“那你犯了什么罪?”
柳心一時無語,心里嘀咕,我犯了什么罪不得你來定嗎?自己怎么說呢。
“看來你認為自己沒有犯錯?”看柳心沒說話,崇禎又追了一句。
柳心一聽這話,心里直犯嘀咕:“崇禎這話是什么意思?沒犯罪,那么是承認心純開的槍了?把事推到心純身上,不行!我得把事攬過來?!?
“皇上,我不該開槍,打了鄭國公,我有罪!”柳心趕緊磕頭請罪。
“你也覺得打了鄭重有罪!”崇禎看著柳心,又加重了一句。
柳心被這有罪沒罪弄糊涂了,一時沒法接話,只能等著皇上訓示。
“當時你怎么沒把他打死?打死不就省心了?”崇禎小聲的嘟囔了一句。
柳心在下面恰恰把這句話聽到了耳朵里,心里咯噔一下,皇上是對鄭國公不滿呀,不自覺地抬眼掃了一下崇禎。
正巧,崇禎可能也一下子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趕緊用手捂了一下嘴,咳嗽兩聲。
用手捂一下嘴來掩飾自己說錯話,是很多人年輕時常見的一種表現。
柳心看著崇禎的樣子,覺得很好笑,看來崇禎畢竟才是個二十來歲的人,他還沒有修煉到不動聲色。
柳心是個有五十歲心路歷程的人,看著二十多歲的崇禎,忽然覺得這就是個孩子。
經過這短短的的幾十秒,大廳的氣氛突然尷尬起來。
“你為什么要種玉米和番薯?”崇禎趕緊換了個話題。
“皇上,我就是登州一個農婦,家里有田地,先夫是個秀才,家里的活兒都是我在干,地里種小麥產量太低了,我們家因為有廩生祿米,才能勉強溫飽,其他族人都是饑一頓飽一頓兒,周圍更有些人吃不上飯賣兒賣女,我就想,能不能多打些糧食,這才開始研究種什么莊稼?”
“你當時就僅僅是想多種些莊稼,沒想著得到封賞?!背绲澭劬Φ善饋?,盯著柳心問。
“皇上,你封我為淑人,我叩謝皇恩,可當時我只想多種些糧食,咱大明天災不斷,年年旱情加重,我就想著培養些抗旱的高產作物,這才弄出了番薯和玉米。”
“山東的百姓都說你是活菩薩,你可高興自己的菩薩心腸?”
“皇上,我就是個小婦人,能種出高產作物,老百姓就能多點活命糧,就能少死一個人,人人能吃飽飯我就知足了,至于山東說我是活菩薩,我也不想當什么菩薩,我還是愿意在秦家崗,養養兒女,過點小日子,讓兒子明遠多讀書,有一天能金榜題名,為皇上效力,自己安安穩穩地活著?!?
崇禎看著柳心,半天沒說話,然后擺一下手,讓柳心下去。
外人不知道這次半夜召見,到底說些什么?
當事人崇禎對柳心的話是滿意一半,他對柳心培育出高產作物,心里是高興和贊賞的,可又對柳心在山東那么大的名氣是厭惡的。
大明朝不需要英雄,崇禎才二十來歲,他扳倒了閹黨,正想有一番大作為,如果要出英雄,那也應該是崇禎,不應該是別人,何況是一個女人。
他自己想擔負著拯救大明的使命,雖然很累,但是一個女人,有了偌大的名聲,他心里又不平衡。這可能和崇禎長期處于宮廷,經歷了強勢的鄭貴妃,經歷了紅丸案,經歷了兄長的去世和自己這些年的磨難,人格有些扭曲,性子有些別扭,甚至以后還會有些喜怒無常有關。
這次奏對對柳心來說,卻是讓她對崇禎有了一絲疼惜之情,是那種對孩子的疼惜。二十一世紀,柳心只知道大明朝種種弊端,可到了大明這幾年,她又有個新的認識,不說皇帝怎么樣,但這個朝代不和親,不割地,不投降,天子守國門,就已經讓柳心有了一種想拯救末世崇禎的沖動,雖然崇禎對柳心有著不公和敵意,但柳心還是堅定的不想放棄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