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不太顯眼的馬車緩緩地走在秦家崗的路上。
馬車上坐著三個人,正是江南秦家派來山東尋親的代表,年長的是秦奎章,六十五歲,他是老族長的叔伯兄弟,人稱“小諸葛”,處事圓滑,在家族中頗有地位。年幼的是秦三郎,老族長的孫子,他爹是五品官,算是子弟中比較出色的一個。另外一個是秦家的世仆秦白,現在是二管家,幾代在秦家當差,被賜了秦姓。
秦奎章三人從江南坐船,下船后又是一路折騰,昨天晚上趕到了萊陽,休息了一晚,早上又重新雇馬車,往秦家崗這邊走。萊陽城和秦家崗已經連在了一起,路況很好。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秦家崗比前幾年又興盛了幾分,從原來的相連集鎮,到現在的直接接到了萊陽縣城。
萊陽城已經有一個專門的車馬行,就做秦家崗的生意,路上的馬車絡繹不絕。當然真正租馬車來的,都是外地的客商。秦家崗的老百姓明顯的富裕,自家有馬車的人家很多,都不屑租車。
秦奎章等三人來的時候,老族長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誠心誠意,讓山東秦家歸宗,必要的話即使江南這邊拿出點土地和利益,也要把山東這支請回去。
南直隸曾經是陪都,而且秦家也是官宦之家,雖然這山東秦家有個大名鼎鼎的柳淑人,但畢竟是農家出身,想來也沒有什么底蘊。
離開了繁華的南直隸,一路走來,越走越荒涼,三個人也越發有了心理優勢。
雖然老族長隱約點出秦家歸宗有點內幕,但秦坤章心里還有些不解,為什么這么屈尊降貴地拉攏這支人。秦三郎當時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心路歷程,但是心里對山東秦家還真是覺得無所謂。老管家在秦家待了幾輩子,對這突然冒出來的山東主家更是沒有歸屬感了。
三個人心氣很高的走了這一路,至到萊陽才發覺自己有些自大了。先是在萊陽住了一宿,一晚上的功夫,就看見萊陽來來往往的人都是以秦家為尊,仿佛秦家就是這萊陽的主宰,三人無形中收起了輕視的態度。今天從萊陽出發到秦家崗,原以為是個小村莊,可這一走才覺得應該是一個城鎮,還不是普通的城鎮,街市干凈、商貿興隆,商品豐富,特別是那一排排的二進院子,即使在南直隸,也不是普通人可以住上的,這里居然整齊劃一。
三個人坐在車上沒敢放肆,秦奎章心里更是想著:秦家崗這支人,會怎么看他們江南這一支哪,雖說確實同宗,但當時卻有著恩怨!山東這支是被趕出來的,當時恩斷義絕,要是較起真來,說起老祖宗的恩怨,能不能不認親還做了仇哪,真的是不好說呀,自己還得估量著。
秦三爺去世后,秦奎元成了秦家崗留守的最高輩份的人,開始享起了清福,平時也不怎么太管事兒,除了族里的大事,其他的生意和人情往來的事兒,自有秦家的年輕子弟和管家在張羅著。
今天家里來了三個人,秦坤元還以為要和秦家談什么生意,剛要打發人去找一下秦成他們,卻不料來人一臉激動。
秦奎章上前用顫抖的手抓住了秦奎元的胳膊,嘴里吐沫星子直飛:“我可找到這兒了,咱骨肉至親、同祖同宗,今天才找上門來真是不易呀!我是秦奎章,今年六十五了,不知咱倆誰大?咱可是兄弟呀!”
沒等秦奎元反應過來,秦奎章又拉著秦三郎說:“快,給你大爺爺見禮。”
秦三郎立刻跪下磕頭行晚輩禮,傍邊的老管家也跟著磕頭稱:“見過大老爺!”
秦奎元頓時懵了,這些年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架勢,一時不知道該怎么說才好。
秦奎章抓著秦奎元的手就沒放下,喧賓奪主般的拉著秦奎元到小火炕坐了下來,這才從隨身背的包裹中拿出了一本泛黃的家譜和一條錦帛。先打開家譜說:“這是咱秦家的家譜,我也是昨天打聽了,你也是奎字輩兒的,要不咋說咱是兄弟呢,看看看看!”
秦奎元拿起家譜,看了看,眼睛不禁一亮,這譜系排序還真和秦家這邊的對上了。
只不過秦家目前的家譜只是有一個譜序排字,以及近幾代的人名譜表,排頭的輩分最高的老祖宗,寫的是秦中成。而秦奎章拿的江南家譜中,有“中”字輩兒,不過在“中”字輩兒中沒有秦中成的名字。
“在這里,在這里!”秦奎章看秦奎元盯著“中”字輩看,眼里露出疑惑,趕緊把族譜翻到后面的補續備注中,用手指了指底下記載的一句話:“萬歷三十一年,秦中成因不孝嫡母,驅逐出族。”
秦奎元看看這句話,抬頭瞅了眼秦奎章。秦奎章臉上有些泛紅,他沒說話,把錦帛拿了出來,然后說道:“這祖輩的恩怨,都在這里了。當時的事情,我們做晚輩的也不好細說,不過
咱確實是一個祖宗的。這次我們也是好不容易才打聽到你們在山東。江南那兒老族長年齡太大了,要不他都要親自來看看了,臨行前還千叮嚀萬囑咐,要我一定要親自來看看,咱可是一家人哪。”
秦奎章說著眼淚流了下來,秦奎元現在還是稀里糊涂,祖宗恩怨他也不知道,不過看著秦奎章說的這么親熱,真有股一家子兄弟的感覺,心里也覺得熱乎乎的,忙勸慰道:“我比你大,你是兄弟啊,一會兒呢,我要拿這兒的族譜再對對,不過你們既然已經打聽了,那應該就錯不了。江南大老遠來了,別著急,先歇歇腳兒,咱們再論輩分,家里還有不少族人呢。”
“好,好,到家了,不著急,我是看見家里人,心里激動的不知說啥好了!”秦奎章連連點頭。
“老三,老三,趕緊安排人去祠堂把族譜請出來,讓吳婆子準備好酒好飯菜,再把秦成他們叫來,家里來人了!”秦奎元高聲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