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落幕
- 大明奇女子
- 水晶之心
- 2038字
- 2023-05-16 09:39:24
空悟大師到京城轉了一圈,飄飄然地就走了,前后也不過半個多時辰,皇宮怎么知道了哪?這還是因為王泰。
王泰跟著馬車到王天監府外,看到了空悟大師訓斥王天監。他別的沒注意,就是聽明白了一件事,這王天監給柳心的命相算錯了,柳心是有大氣運的人。
這下王泰生氣了,本來王泰就是柳心的鐵干粉絲,加上后來和塔木他們還成了朋友,更是覺得柳心是自己人,這段時間柳心克夫命傳的沸沸揚揚,王泰都跟著柳心著急。
今天聽空悟大師一說,王泰恍然大悟:我說的嘛,柳淑人怎么能是克夫命,我早就知道她應該是有大氣運的人,這可惡的王天監真是害人不淺,我得趕緊告訴叔爺爺,可不能再用王天監掐算了。
王泰蹬蹬蹬跑去皇宮給他叔爺爺報信,這老王太監一聽空悟大師可驚住了,這可是隱士高人,當年無人不知的老神仙,趕緊到后宮告訴上了年紀的主子,這下都驚動了。崇禎得到信兒也知道這是真的高人,趕緊傳圣旨邀請進宮,可惜晚了一步,空悟大師去了。
隨著空悟大師到來的消息,柳心不是克夫命,還是有大氣運的消息也在太監宮女中傳開了,這下群情振奮。
崇禎時期宮里用度十分節儉,宮女太監的月錢也降到最低,除了少數得勢的太監能撈到外快,大多數都是手中無銀子的。
這龐大的后宮,無數的宮女太監結為對食,以一種狀似家庭的關系相依為命,發點月錢還得捎到宮外接濟下家中老小,平時除了戰戰兢兢就是百無聊賴。
可柳心的出現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開始是登州血戰,后來是槍傷鄭國公,大家知道登州這個柳淑人,宮里到處講著她的段子,給死氣沉沉的后宮生活帶來了談資,大家對柳心是十分敬仰的。
可隨著年前柳心和皇后開店,在宮里收取繡品去賣,原來窮嗖嗖的宮女,一下子腰包裝上了銀子,這就不僅僅是敬仰了,這柳心就變成了她們的衣食父母。
可突然冒出個克夫命的傳言,皇后娘娘都病了,素錦姑姑也沒空收繡品,宮女們手里都壓著貨,干著急,就想著柳淑人怎么是這么個命,柳淑人要是想不開有個三長兩短,這繡品還能不能賣了。
今天突然出個爆炸性新聞,原來是王天監給算錯了,不是克夫命,是有大氣運的人,大家把火都集中在王天監身上。
太子殿下聽到王忠的稟報,沉沉著小臉說:“不僅僅是王天監那個老匹夫,還有周延儒他們推波助瀾,要不怎么那么快滿城就傳開了,他們是怕柳淑人搶了他們的權!”
王忠眨眨眼睛,心里想還是太子精明,周延儒才是更壞的家伙,于是王忠出去晃了一圈,宮里又知道原來柳淑人的事還有一個幕后黑手。
隨后兩天,宮里的太監和外頭的關系頻繁接觸,滿京城不時地有人傳著首輔周延儒德行有虧,為了攬權讓人傳揚柳淑人是克夫命。還有人傳著王天監和周延儒勾結,一起要整治柳淑人。更有人說周延儒不讓老百姓種番薯,想餓死老百姓,才和柳淑人作對……
不管傳言真假,靠不靠譜,總之都是對準了周延儒和王天監。
晚上也不知誰往周延儒的大門潑了馬糞,往王天監的門口放了死貓爛狗。
周延儒的兒子喝完酒回來,不知被誰蒙麻袋揍了一頓,差點送了小命,一時間周府人人自危,周延儒把護軍都督府的頭頭大罵一頓,讓他趕緊派兵保護周府。
周延儒這兒人仰馬翻,柳心的名聲卻一下子就飛上云頭,仿佛是為了彌補前段時間對她的折磨,滿大街的人都稱贊柳淑人是有大氣運的人。
新學期登州雜學院一下子又涌進去三百學生,選修農學和算學,到通州前在京城里排著長隊去秦宅拜見山長。
百姓店鋪和百姓飾品店也人滿為患,看見東西都搶購,就柳淑人是有大氣運的人,這沾了皇家貴氣和柳淑人氣運的東西都是好東西,趕緊買回家存著。
周延儒每天頂著無數的流言,在護軍的掩護下倉促地趕往朝堂,維持他首輔的體面和權威。但崇禎皇帝給他的顏面卻越來越少了。
正月二十二早朝,崇禎皇帝沒通過內閣,直接下了中旨進行官員人事任免,破格提撥一批通農事的官員趕往各地推廣番薯,此次人事安排涉及人數近兩百,可以說是明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官員任免。
其中包括柳心回山東總領推廣番薯之事,吳維城升任河南布政使,正二品;王崇升任南京戶部左侍郎,正三品;李夢辰升任廣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正三品;余應桂升任貴州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正三品;王天書升任京師順天府府尹,正三品;張云白升任山東登州府府同知,正五品;秦剛升任湖廣長沙府府同知,正五品:秦牧升任陜西延安府府同知,正五品;秦槐升任浙江杭州府錢塘縣知縣,正七品;戚興國加授龍虎將軍,蔭一子正六品云騎尉,總領山東兵事和軍屯田;秦富和王大刀升任山東登萊駐軍威海衛指揮使司鎮撫,從五品;雜學院的諸多學生,特別是秦家子弟大都被任命為各布政使司的農學使,正八品或者正九品。
周延儒為首的東林黨在此次官員調度中收獲甚微,東林黨內部對周延儒不滿情緒暴漲。
周延儒這段時間由于柳心事件已經飽受煎熬,內部起火更是讓他心力交瘁,然而他還是抱有一絲期望,覺得皇上還是會留用他幾年。
于是再三思量,周延儒打算以退為進,于正月二十向崇禎遞交上辭呈,力圖讓崇禎下旨挽留,以挽回自己的頹勢。
然而他的希望終是落空了。
正月二十二,崇禎下旨恩準了周延儒的辭呈,溫體仁就任內閣首輔。
在柳心打點行裝要返回山東之際,周延儒也灰溜溜地帶著家眷踏上了回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