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夫人辦事痛快,傍晚就給柳心回了信兒,已經約好秦良玉,明天還是到徐老夫人那兒聚齊。
第二天,柳心再次來到徐老夫人的小房子,這次就不用通報了,塔木他們笑呵呵地給柳心帶路。
柳心以為自己已經來得很早了,可進屋一看,徐老夫人的炕上又坐了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太太。
這位和徐老夫人可不是一樣的氣質,渾身有一種肅殺之氣,一看就是當兵打仗見過血的人,這老太太雖然年齡很大了,但看面容倒還是颯爽英姿,看得出年輕時也是一個美人兒。
看見柳心進來,徐老夫人招招手,指著這面生的老太太給柳心介紹:“這就是是昨天和你念叨的秦良玉。”
秦良玉“蹭”地從炕上下來,看這身手還是很敏捷,用武將標準的行禮儀式,向柳心拱了拱手。
柳心也同樣拱了拱手:“秦老將軍大名鼎鼎,柳心仰慕不已,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柳心這次真不是客氣,因為知道今天就能見到秦良玉,昨天激動的半宿沒睡著覺。
要說柳心這個人,在后世是一個理工科技術派,是敬重徐光啟、王徽這些科技達人的,但是在歷代著名人物之中,柳心還敬服幾個人,就是這些奇女子,最可歌可泣就當屬秦良玉了。
秦良玉是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女將軍、民族英雄、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歷史上少有的文武雙全女子,唯一封侯女將軍,二十四史唯一單獨作傳的女子。上柱國光祿大夫,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駐四川等多處提督、總兵官,鎮東將軍,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貞侯。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
二十一世紀的史書曾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后,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后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并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三千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并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并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貞侯。被永歷皇帝加封太子太傅。
后世不論是拍電視劇,還是有些書籍,對秦良玉都是不停傳唱的,她的英雄事跡更是激勵很多女子前進的動力。
這么個傳奇人物,自己今天竟然看到真人了,柳心怎么能都激動一把。
秦良玉不知道柳心此時對自己敬仰之情如滔滔洪水連綿不絕,她還想著怎么能和柳心親近些,好弄些種子。
到京城這幾天,秦良玉也聽說了柳心的事,還知道這些高產作物就是柳淑人培育出的,就想怎么能搭上關系,可很快就聽說了別人拿她和柳心想比,這樣她倒不好意思找柳心了,害怕讓人覺得有挑釁的意思,總之不大好登門,所以只能指望著崇禎皇上的恩典。
可沒想到峰回路轉,徐老夫人給秦良玉捎信,說柳心想見她,給她解決種子的問題,這不她一大早就上門了。
三個人各有心思,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秦良玉是個善解人意的人,馬上找個話題開口:“哎呦,大格格,你這炕可真熱乎,我回去也琢磨搭一個,雖然蜀地不冷,可潮濕得很,我這老胳膊老腿這兩年也有些乏了,要是能熱乎點就好一些。”
“這炕怎么搭,還不是在柳心那兒學的,這丫頭腦袋靈光呀。”
徐老夫人眉眼都是笑地看著柳心。
“秦老將軍,這炕好搭,我一會給您寫好搭炕的法子,您年紀大了,得保養好身體,后輩子孫還指望著您那兒。”
柳心誠心誠意地勸著秦良玉,希望她安享晚年。
“后輩子孫,我倒是不惦記,可四川那兒不消停,我害怕我要是上不了戰場,那些叛軍得了勢,百姓遭殃,愧對皇上啊!”
秦良玉激動地語速很快,臉上一陣焦色。
多年的行伍生涯,秦良玉已經從一個大家閨秀成長為一個大大方方,光明磊落的巾幗大英雄,現在滿腦袋都是朝廷和百姓,自己已經不重要了。
隨后秦良玉也沒有什么瞞著藏著的,瞅著柳心開口道:“柳淑人,我這次是來求高產種子的,你能不能幫我?”
柳心原本就是敢說敢做,直截了當的性子,只是到了這個大明朝時,不得不收斂一下。
英雄惜英雄,兩人都是奇女子一樣的人物。
此時在秦良玉面前,柳心這些偽裝自然也就放下了,隨即大咧咧地說:“秦老將軍,你也別找朝廷要了,皇上哪也不多,再說即使答應了,朝堂上還有一百八十張嘴等著議論,不知啥時有個結果,等你回去,這茬莊稼都種完了。我的種子還在登州,不過現在徐家的農莊應該還有一些,我明天給你撥出來,我再派人跟著你去種,你就等我消息,然后把車準備好就行了。”
秦良玉聽柳心這么一說,鄭重地抱了抱拳:“柳淑人多謝了,我代表石砫軍感謝你!”
“良玉的白桿軍,個個是忠義之士,你這些種子要是在蜀地種好了,可是立大功勞了,外祖母也謝謝你!”
徐老夫人也從幫插話幫著秦良玉感謝柳心。
徐老夫人和秦良玉的感情,這得從年輕時算起,今天的徐老夫人白發蒼蒼,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老太太,可年輕時卻是景恭王府的長孫女,因為景恭王府沒有男孩,這些女孩兒都是按男孩的性子養的,特別徐老夫人還是長孫女,自然有長姐的風范。
她從十三歲就開始理家,把王府內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可惜這時代女子結婚早,十六七歲就嫁出去了,所以在宗室里對朱翠微的印象不深。
可徐老夫人就是個要強的性子,自然對朝堂的事也知道些風聲,秦良玉代夫授職那年來京城,她還特意邀請了秦良玉過府一敘,兩人此時就有了交情。
后來徐老夫人跟著夫君到陜西邊關任職,第二年蒙古入侵,秦良玉去支援,那時兩人一起在兵營里待過,就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雖然多年未見,但徐老夫人心目中,把秦良玉當做救命恩人一樣,秦良玉當年也對徐老夫人這個朋友蠻有情意,只是相隔太遠,捎個信也不容易,這些年斷斷續續一共通過三四封信,可情誼沒變。
這次徐老夫人到京城和各王府串門的時候,聽說秦良玉來了,就趕緊上門和秦良玉見了一面,倆老太太聊了半天,這才有了昨天和柳心討要種子的事兒。
秦良玉謝完了柳心,不禁長嘆一聲。實際上秦良玉開始知道高產種子的事,還真不是從官方知道的消息。
這消息來源是山東登州,這不得不提戚家軍和白桿軍一個淵源,原來戚家軍并不是在山東起步的,戚家軍到了戚繼光這一代,領著人南征北戰,聲名大振后才定居到登州,而戚家軍的原班人馬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四川云南一帶,有不少兵士和白桿軍還是同族兄弟,只是四川和山東離得太遠,有的是幾輩子沒回去,有的是一兩代幾十年過去,也沒有回過一趟四川。
可這兩年柳心帶來了福音,山東境內特別是登州,通過玉米和番薯的種植,老百姓都填飽了肚子,而且家有余糧,日子自然過的就好了。有了余糧余錢,就心里活泛想認祖歸宗,三五一伙湊齊了盤纏,一路顛簸回到了四川。
這群人回到四川,自然就有了對山東登州的描述,秦良玉也得到消息,山東登州柳淑人培育了高產的玉米、番薯,特備是番薯畝產好幾千斤,而且一年種好幾季。
四川這一帶,按照節氣,應該也能和山東一樣種兩三茬,一茬畝產好幾千斤,這是什么概念?秦良玉比誰都明白,肚子比什么都重要,她這才到四川總督那兒求證。
四川總督按照朝廷的旨意,還真拿回去一點做實驗,秦良玉上門去討,總督說種子太少勻不出來,讓他等等。
四川那么大,秦良玉的土司和別的地方還不一樣,不算朝廷的直接下屬,秦良玉雖然是漢族,但是石砫土司,還是有一種在朝廷政權中半獨立的關系,總之不算是嫡系部隊,自然不可能優先拿到推廣的種子。要是就等著四川總督推廣開來,至少得三五年之后。
秦良玉的白桿軍是有朝廷軍餉的,特別是崇禎三年,她奉旨進京解困,受到了眾人的贊嘆,崇禎還贈五首詩,軍餉也給得比以前多了,自己這八千兵士也能過得去。
可是這幾年,百姓的日子都苦,秦良玉又是個愛民如子的人,這有能讓老百姓填飽肚子的事兒,她怎么能挺著三五年不干,所以她不顧自己快六十歲的身子骨,輾轉兩個多月到了京師。
崇禎還是很給面子的,可是說實話,種子太少,只能酌情安排一下。
秦良玉一看這形勢,對能帶良種回去也不報太大希望,只能指望崇禎開恩,給她撥少許種子回去慢慢的實驗。
萬幸的是高產種子的培育者柳心就在京城,而且還是自己的好友徐老夫人的晚輩,她又燃起希望,可現在柳心不但滿口答應,而且不但可帶種子,還要派人跟著去指導種植,她哪有不感激的。
秦良玉不是個情緒外露的人,不過她心理對柳心是真真地感激了。
三個人正事談完,也不再多說,柳心告辭,趕緊回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