觪告訴我,后天周王要往郟山行蒐田,王畿內的諸侯公卿都要隨行,他代父入朝,也在此列。
“姮也要隨往。”觪說。
“為何?”我奇道,父親出獵就從不帶女子。
觪道:“天子邀王姒觀獵,議定隨從之時,王姒說成周無親近隨侍,不如召季姒相隨,王應允。”他對我笑道:“姮竟如此得王姒喜歡,君父母親得知必然大慰。”
我不好意思地微笑,好像是這樣啊,上次是翠玉云形笄,沒兩天又讓我隨駕觀獵,或許真的是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正飄飄然,觪又說“姮,今日舅舅邀我二人哺時共進小食。”
一句話把我的優越感擊碎。
我問觪:“昨日掮白旗獻馘之人可是他?”
觪點頭:“正是。”
我苦著臉對觪說:“阿兄,姮今日身體不適,可否不去?”
觪奇怪地看著我:“身體不適?可姮一早就氣色好好的啊,為何又突然不適?”
因為我對這個能耐的舅舅有陰影。我狀似痛苦地說:“姮也不知為何,突然就如此了。”
觪想了想,說:“依為兄看也并非大病,就讓寺人召醫師來診吧,舅舅相邀,我等不可推辭。”
我吞吞口水,極不情愿地應諾。
下午,我和觪乘車到達了王孫牟的行館。寺人引我們走到主屋的堂上。
昨日威風凜凜的王孫牟今日一身淡色常服,看著少了幾分殺氣,多了幾分平和。他看到我們顯得很高興,我和觪上前向他拜見,他熱情地扶起我們,呵呵地笑得慈祥。
撇去昨天的恐怖印象和國君的身份來說,王孫牟此時的確是一個慈祥的長輩。他沒有穿國君見客的禮服,和我們說話也絲毫沒有上位者的架子。
他看著我,笑道:“汝母每每在信中提起姮,盡是愛溺之辭,汝外祖母常笑曰,吾女向來驕傲,姮竟得她如此夸獎,不知到底如何聰慧美麗。今吾觀之,汝母誠不虛言!”
好話誰都愛聽,王孫牟在我心中的好感度立刻攀升,我笑道:“舅舅謬贊。”
客套一番后,我們依次坐下,王孫牟在上座和我們閑話家常,他見多識廣,觪妙語連珠,氣氛其樂融融。
寺人呈上膳食,一頓飯吃得賓主盡歡,只是我不怎么動肉食。王孫牟覺得奇怪,問我是不是不合口味。我推說初到成周水土不服,故而胃口不佳。心想,還不是因為你……
王孫牟聽了,對觪說:“吾四日后領軍返衛國,甥女年幼體弱,長途跋涉多有不便,爾等不如與吾同行,也好照應。”
我心想不是吧,觪原來答應我多留半個月的,成周我還沒看夠呢,說不定還能再見到燮……
觪卻無視我的眼色,笑瞇瞇地一口答應。
回到賓館,我質問觪為什么言而無信。
觪勸說道:“姮勿惱,舅舅說的極是。此番來成周,自太室山遇險之后,為兄心中常惴惴,唯恐你再出事。成周往衛國路途雖不遙遠,卻也難保不出意外,如今得舅舅照應,何樂不為?”
我不理他。
觪又耐心地說:“為兄知道姮放不下那燮,然姮也曾說能遇則遇,并不強求,如今又何苦執著于那幾日?”
我氣苦,他竟然拿我的話堵我,無語地瞪他。
觪卻自動當我默認,滿意地笑了。
戰后行獵是自古以來的習俗,自商代以來,王室以行獵為演習便成了制度。這次伐東夷的勝利,是新天子繼位以來的首次大捷,更是要隆重慶祝,于是在郟山山麓舉行大蒐禮[ 大蒐禮:商周時形成的一種以狩獵為體現的軍事演習。
]。
這日午時后,我隨著王室的車架被幾千人擁著浩浩蕩蕩地前往郟山。
莽莽山野之中,只見林海延綿,蒼翠欲滴,山下早已搭好了成百上千的帳篷,蔚為壯觀。其中最大的,自然是王帳,紅底間以黃黑二色花紋,鶴立雞群;其他諸侯卿士的帳篷按等級有序地排列在王帳四周;王姒的帳篷在王帳后面,而安頓我的小帳篷挨著王姒。
我往自己的帳篷里看看,出來露營也不過兩天,里面只有些臥榻案幾之類的家具。
王姒讓人把我帶到她的帳篷里,親切地問我餓不餓,渴不渴,讓寺人拿出水果糕點給我充饑,又拉著我的手教我不必拘禮,有什么要求只管跟她說。我受寵若驚,論血緣,我們不過同姓,祖宗是不是一個人都鬧不清楚;論感情,自己跟她不過見過一次面,話也沒說過多少句,哪來那么好的關系。不過應付她其實也不難,我很快領悟到,在她面前,只需要當一名溫順乖巧的未成年少女就行了。
哺時,王姒攜我到王帳中用膳。
周王面南而坐,帳中還有我的舅舅王孫牟和姬輿,依次坐在他下首。
舅舅見到我很高興,滿臉喜色;姬輿還是一副高傲的樣子,沒什么表示,只是淡淡地瞥我,那神情猶如一只傲慢孔雀。
周王讓各人坐下,對王姒說:“吾方才與他二人談論此番戰事,甚是投機,不想竟到了哺時,便留他二人與母親共進小食。”
王姒笑道:“如此甚好。”接著,寺人魚貫而入擺上膳食,王姒讓我坐在她的下首一道用餐。
雖然是在行營,這膳食做得也絲毫不馬虎。今天大概真的累了,即使對面坐著王孫牟,我也不再對肉食反胃。不過,用勺匕在俎上勺肉我還是很生疏,肉塊滑滑的,老是從匕上掉下來,我試了好幾次也沒有成功。案上沒有筷子,哀怨地看著別人吃得香甜,我只能往簋中勺飯。
王姒看到,問我:“季姒,汝方才勺肉,如何又不吃了?”
這一開口,對面幾個人全都看了過來。
我硬著頭皮答道:“太后,姮平日里進膳只用梜,故而……”
見他們幾個驚奇的樣子,我有些明白觪當年為何一臉看外星人的表情說我“怪哉”。
周王微笑道:“既如此,給杞姒上梜。”
我謝過周王,寺人給我遞上一雙筷子。
我用筷子夾起菜,吃得津津有味,他們時不時好奇地看向這邊。王姒臉上神色不定,周王眼里頗有玩味,舅舅只是了然一笑,我瞄到姬輿嘴角可疑地抽動,孔雀也會偷笑?笑吧笑吧,我才不管,周王都沒說什么,現在填飽肚子要緊。
飯后,寺人撤下餐具。我們仍留在席上,聽舅舅說起出征時的軼事趣聞。當他贊嘆地說到姬輿領虎賁沖鋒陷陣時,周王面露微笑,眼中流露出驕傲地神采;王姒也嘴角含笑地輕輕點頭。聽說姬輿從小長在宮中,與天子相近,深受王室看重,從這幾人的神情看來,此言不虛。
我看向姬輿,他淡然自得地坐在舅舅旁邊,受到上級熱烈的贊美仍穩如泰山、面不改色,長得如此人才又少年得志,我不禁暗嘆,這只孔雀的驕傲還是有些資格的。
正說話間,外面進來一人傳報,晉侯在帳外等候召見。
周王讓人宣進來。
王姒問:“吾聞當日廟祭,晉侯未曾在列,何故?”
周王解釋道:“犬戎頻動,晉侯多有操勞,無以分身,廟祭之日方經水路匆匆趕來。”
王姒點頭。
我想起,晉侯?那不就是著名的“桐葉封弟”里唐叔虞的兒子?當年唐叔虞早逝,十五歲的長子燮父繼位,改國號為晉,封晉侯。我好奇起來,向帳門望去。
暖風拂過大帳,帷幕上微微漾起波紋,未幾,只見一人皮弁博袍,在寺人的引領下走入帳內。
我定住。
那是張幾日來反反復復地纏繞著我的臉,上面的每一個表情都深深地印在腦海中。日暮前的陽光透過帳頂柔柔地灑下,白衣素繒的他,更顯得豐神如玉。
我曾聽父親說過,成王以來,王侯貴族中有輔國之能的,莫過于周公之子伯禽、太公之子呂伋和我的舅舅王孫牟;而青年一代最有潛力的,當數唐叔虞之子燮父。我當時是八卦一樣聽來的,沒想到,在雒水邊讓自己心動的他,就是燮父……
燮上前向周王伏拜,周王微笑著讓他起身。
他優雅地站起,手緩緩放下,廣袖下露出腰間一枚精美的羊脂玉佩。我心中一動,不由地睜大眼睛——那玉佩瑩潤無暇,形狀和我的鳳形佩一模一樣,所不同的是,上面鏤刻的是一只線條古樸的飛龍。
燮過來與王姒見禮,看到她身邊的我,目光微微一怔,隨之漾起溫和的笑意。接觸到他目光的那一瞬,神啊,我的臉又開始燒……
周王賜燮入席,他走到姬輿旁邊坐下。
堂上眾人又開始天南海北地高談闊論。燮果然不負盛名,舉止謙恭而不拘泥,言談恣意而不倨傲,博聞強識,才華橫溢,在場君臣無不流露出贊賞的神色。
我望著對面談笑風生的燮,腦海中不斷地翻滾出一幕幕畫面——啟母廟的卜象、雒水邊的邂逅、鳳形佩……本以為他會如一場夢般,在我的生命中留下華麗的一頁之后隨湯湯雒水逝去,誰知,我們竟又再次得遇,還在他身上見到了龍形佩……
飄飄仙樂在耳邊奏起,粉紅的玫瑰花在四周怒放,芳香四溢。童話中的公主遇見王子時,心情也是如此嗎?
一切都如此完美!我展開女性無邊無際的遐想,難道世上真有天意的存在?
感覺對面有人在看,我望過去,只見姬輿目光奇怪地看著我,又看看燮。我一驚,這孔雀還挺八卦!不過,呃……我剛才神游的時候,目光好像一直留在燮身上。忙垂下眼瞼,心想,連眼睛長在頭頂的姬輿都發現了,這么明顯嗎?
沒過多久,王姒說乏了,帶上我起身告辭。回到帳中,她又說要休息,我告退,然后迫不及待地去找觪,作為杞國太子,他對燮一定了解甚廣。
觪的帳篷里,我眉飛色舞地把剛才傳奇式的經歷加感想加總結向他傾訴了一遍。觪聽得興致勃勃,在我添油加醋的描繪下,他烏黑的美目中精光閃現。
故事講完,我看向滿臉意猶未盡的觪,問他:“阿兄以為如何?”
觪瞥瞥我,擺出一臉不解的表情:“姮問的是……”
我說:“就是燮。”
“燮?”觪揶揄地笑:“晉侯名韋,冠禮后,世人皆稱燮父,到了姮口中,如何只剩下‘燮’?”
我大窘,支吾著說:“他當初只說他叫燮……”看觪笑得更厲害,我急了,干脆瞪著他不說話。
觪笑夠了,哄我道:“姮勿惱,此人久負盛名,為兄也曾與他有所交往,姮想知道,說與你聽便是。”我看他回復正經,方才收起臉色,仔細聽他說。
他想了想,道:“燮父繼位之初,即以少年之齡行冠禮,至今已有五年。”
二十歲,我點頭。
“唐都不足以御外治內,燮父遂遷都于晉水之陽,封晉侯。”
有魄力,我欽佩。
“自即位以來,國中安定,戎狄無犯,天下皆贊其能。”
有才華,我暗嘆。
“至今無娶。”
我笑逐顏開,這條最重要。
燮雖然年輕,但氣質沉穩,看上去略顯老成。我雖然喜歡他,卻一直隱隱擔心,男子冠禮后便要婚娶,如果燮已經娶親,我還和他談什么戀愛。
心中一塊大石放下。我狀似隨意地問觪:“緣何?”
觪答道:“晉國北面戎狄,自唐叔虞以來便征伐不斷。燮父少年繼位,時人心不穩,戎狄虎視,曾于周廟立誓,戎狄不定無室家,故而至今無娶。”
我聽了不禁唏噓,這人竟如此倔強。
自遠古以來,人們無不以多子為尊,男子冠禮后一般都速速成婚以繁衍后代。對于諸侯而言,子嗣對于地位的鞏固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要性,而聯姻帶來的政治保障更是各國細細權衡的目標。燮初登君位,晉國根基不穩,結一門強勢的姻親無疑是大有益處的,他卻在周廟立下如此誓言,是年少氣盛使然?
在母親眼里,這絕對是愚蠢的。據我所知,自從觪冠禮之后,母親一直在各國的適齡貴女中為他物色太子婦。首選的當然是王室,可惜王姬們都許人了;于是把目光投向母家衛國,據說舅舅王孫牟有個女兒今年十四,母親已經往那邊透露了意向;再次是魯國和齊國,候選名單上,它們并列排名。
不過燮的選擇對晉國候位的繼承沒有多大影響。這個時代的嫡長繼承制度并未完全確立,當年武王就曾有意傳位給周公。我聽說唐叔虞有三子,燮的下面有兩個弟弟,倒也后顧無憂。
觪見我滿臉喜色,問我:“聞燮父未娶,姮可慶幸?”
我滿臉掩不住的笑容,說:“自然慶幸。”
觪卻嘆了口氣,看著我道:“姮不必高興太早,燮父雖未娶,卻也與姮無干。”
我聽他這么說,興奮勁頓時散去一半,問他:“為何?”
觪笑笑,隨手拿起案上一支簡,在指間翻轉把玩,問我:“姮可知燮父年紀?”
我答:“二十。”
“然也。”觪放下簡,看著我的眼睛對我說,“彼年已二十,戎狄初定,依為兄之見,成婚必不遠矣。姮此時卻只得十二歲,即便你二人相愛,燮父可等得三年?”
我啞口無言。他說得對,燮已經二十了,而我在生理上卻是個十足的小女孩。
一直以來,我在這個時代允許的范圍內做自己喜歡的事,身邊的人雖覺得新奇,卻只道是早慧,我也并不十分把這具身體的年齡放在心上,而現在,我第一次開始正視它。
嘆口氣,我看看觪,發現他跟母親越來越像——不管之前所想如何感性,一旦涉及現實就立刻打住,換成無比理性的眼光分析問題。就像現在一樣,我的浪漫感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過,我的戀愛觀和觪不太一樣。戀愛是美妙的情感體驗,結婚只是它可能結局中的一種,我從來沒覺得兩者間有必然的掛鉤,所以,觪的話對我的實際打擊效果并不大。假如不以婚姻為前提,燮既然是單身,那么作為戀愛對象就是絕對合格的,年齡的差距并不妨礙我喜歡他。
想到這里,我的心情恢復不少,自我感覺又開始良好起來。只是,無果的愛戀始終讓我感到淡淡的悲傷。
觪對我的反應相當費解,我的表現似乎應該再痛苦一些。他疑惑地問我:“為兄所言,姮以為如何?”
我笑笑,低頭淡淡地悵然道:“阿兄所言極是。然無須多慮,姮雖歡喜燮,卻并未想及婚嫁之事。”
“歡喜他?”觪看著我:“即便為兄言明至此,姮也依舊歡喜他?”
我心里嘆口氣,觪在情商上還是小朋友啊,苦笑道:“阿兄,道理姮都明白,只是此事不比吃飯睡覺,不想吃便不吃,不想睡便不睡,喜歡一人并非想放下便放得下的。”
觪聽了我的話,若有所思,沉默了良久方對我道:“姮自小就是個有主意的人,話已至此,為兄也無多說,只是恐你年幼沖動,日后自苦。”
他說得誠懇,我心里感到一陣溫暖,對他展顏道:“阿兄勿憂,姮都理會得。”
觪無奈地看著我,自嘲地輕笑。
晚春微涼的山風緩緩地吹進來,燈盞上的火苗搖曳,我臉上淡笑,心里卻有些黯然,燮會不會和思琮一樣,注定是我生命中的過客?
不過,早知道也好,或許,這又是一個隔著窗戶紙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