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六一兒童節,是小孩子的快樂時光,是大朋友重返童年的日子,是老人返璞歸真的時刻。
近些日子天氣越來越熱,蟬鳴聲聲,熱風滾燙,學校決定給小朋友舉行了一場關于水的樂園,來一場盛夏的洗禮。
一場歡樂過去,夜幕悄悄降臨,熱氣再一次爬上了樓。休息了半天,忙完工作上的事,在姑姑家吃了飯。偶然間想起往常這種天氣,就會傳來媽媽她們的碎碎念,外婆和奶奶兩個不省心的老人總是要為了幾十塊錢上山去采茶尖。因著工作緣故,許久沒有打電話,不禁有些擔憂,想著打電話跟兩個老人聊聊天。
輸入備注,奶奶的界面顯示出來。我心里在盤算著要如何說……其實我很不善于表達,一來是我習慣了講普通話,閩南話的一些東西表達不出來;二來是我自身的性格影響,總要打好稿子才敢給別人打電話,害怕自己一時間找不到話題。
但我沒想到的是,當一聲振動響起,奶奶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我自然地與奶奶嘮起了磕,詢問她:吃飯了?家里的天氣如何?最近忙什么……就像一個大人一樣,我驚奇地發現自己的變化。
其實,自從爺爺離開我們,我們似乎才漸漸發現生命與時間的可貴,我們放下忙碌的生活,相聚一刻是多么不容易。所以我們越來越重視節日放假,時常回老家看看奶奶,盼著她身體健康,盼著她生活愉快,盼著她慢一點變老。可是為什么總要失去一點什么,才能懂得珍惜呢!
奶奶近些年耳朵越來越不靈敏了,在電話里我們要時常很大聲地說著話,她才能從我們的話中慢慢聽出意思,所以漸漸大家都在想給奶奶打電話的時候頓了一下,怕她聽不懂,也怕自己心里難受。可是這一次停頓,阻止了多少我們彼此的思念啊。
我與奶奶閑聊了好一會兒,在大聲地吼著,奶奶詢問我和姐姐的情況,姐姐接過電話,與奶奶聊起來。可是奶奶對我們的關心,從不會因為時間長了而斷了呀。
姐姐說完,姑姑接過電話,聊起前幾天買的排骨,奶奶表示還放在冰箱,這讓姑姑很生氣,明明是新鮮的東西為什么非要放著不新鮮,這大概是老一輩的勤儉,她們總想著慢一點吃,還是老思想,想要存著,等到某個兒孫回來,再煮起來,讓大家一起品嘗,可是節儉了一輩子,卻忘記了自己。
姑姑生氣地勸著奶奶早些煮了排骨,奶奶卻勸著姑姑不要買那么多東西回來,自己的家庭負擔比較重,要多顧著…這也是一場情感的較量啊。姑姑以現在的社會,大家都是享受當下,有多少錢花多少錢,不要抓著手里的錢不松手,不舍得花,到頭來苦了自己,不要那么勤勞,在高溫下還堅持下田做農活,偶爾也可以偷個懶,給自己放松一下。奶奶在這漫長的話里,似乎聽懂了,她含糊的應了一聲,那不止是這些話語,還有背后女兒對她的愛。
中國的婦女,似乎很多人都秉著勤儉節約的理念,貫徹了一輩子,為了家庭心甘情愿背朝天地努力,可是,她們在成為妻子、母親之前,也是一個女生,也是自己。
結束完與奶奶的對話,我緩緩地放下手機,也進行了一場思考。在你與別人建立關系之后,請你不要弄丟自己,反而要更加自信,堅定自己。
不一會兒,響起來微信撥打視頻的聲音,我立馬湊過去,發現姐姐正在給外婆打視頻,卻遲遲未接。我想外婆可能對微信還不夠熟練,試著撥打了電話,沒想到真是如此,不一會兒手機通了,我們笑著與外婆聊著,是不是對手機還不夠熟練,外婆表明自己沉迷著電視劇,沒看到,不服輸地要給我們打視頻過來,我們笑著答應執著的外婆。
過了好一會兒,以為外婆忘記在哪里,正想打過去,手機出現了一個視頻邀請,點進去,我們可愛的外婆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她笑著跟我們聊家常,一旁的外公也來湊熱鬧,當我們聊起千萬不要去采茶尖,外婆一再表示自己沒有去,外公在一旁吐槽:最好是這樣。我笑了笑,姐姐聊起她最近長胖了,外婆則覺得我姐胖胖的才可愛,這一點都不胖,我在一旁,笑著說:“對呀,外婆你也要吃胖一點。瘦骨嶙峋,別在一鍋粥吃一天,不舍得買肉。”外公趕緊幫忙說話,表示最近有吃肉。外婆也表示,自己最近什么也沒干嘛,就在煩惱三餐。
我笑著說:“那你可要好好思考,如何把三餐做得比較營養。”外公在一旁小聲說著:“她要是能煮得有營養就好。”后面也提醒姐姐,不要想太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都知道我們的近況。
聊著聊著話題逐漸跑偏,聊起來八卦,一旁的姑姑和二姑輪番給外婆打招呼,我們兩個小孩在一旁默默地笑著,中國的禮貌,在視頻里也不能丟。姑姑泡著茶,也要問視頻里的外婆要不要來喝一杯,此刻一場歡聲笑語傳遍了屋里。
不論你在哪里,不要忘記那些可愛的老人,多回家看看他們,哪怕是一通電話也能讓他們開心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