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自序: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我寫這本《華杉講透〈資治通鑒〉》,希望給讀者貢獻(xiàn)兩個價值:一是輕輕松松通讀《資治通鑒》,把故事講好,一讀就懂,把道理講清楚,一看就明白;二是真正能學(xué)到東西,用在自己身上,知行合一。

要實現(xiàn)這兩個價值,就要寫成《資“自”通鑒》。什么意思呢?司馬光寫《資治通鑒》,是寫給皇上看的,讓皇上學(xué)習(xí)歷史,從中找到治國理政的經(jīng)驗教訓(xùn)。而我這本書,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是寫給和我一樣的普通人看的,讓人們從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經(jīng)營事業(yè)和人生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正如宋神宗在為《資治通鑒》御制序言中所說:“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音xù,養(yǎng)育之意)其德。”我們讀《資治通鑒》的目的,就在于“畜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養(yǎng)。

為什么要讀史呢?就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產(chǎn)物,也是形成未來的參與者。讀史可以理解今日之中國、今日之世界為什么是這樣子,也可以理解今日之我為什么是這樣子。現(xiàn)在雖然是全球化的時代,但我們每個人都首先是中國人,我們與生俱來就繼承著中國獨特的政治和文化遺產(chǎn)。這些遺產(chǎn)構(gòu)成了我們生存發(fā)展的環(huán)境,也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血脈里,是我們的文化基因。這文化既在我們之內(nèi),也在我們之外,構(gòu)成我們的思想觀念,讓我們浸泡在其中。

《資治通鑒》從戰(zhàn)國的三家分晉,寫到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一共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可以說,這就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chǎn)的集大成。現(xiàn)在不是流行講大數(shù)據(jù)嗎?這就是歷史的大數(shù)據(jù)。

這些歷史大數(shù)據(jù),是歷朝歷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是一本超級案例集。這些人物,是中國人的“原型人物”,這些故事,是中國社會的“原型故事”,驅(qū)動這些人物和故事的力量,就是中國歷史的“社會原理”和“文化原力”。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無論是家國天下的,還是個人遭遇的,歷史先輩都遇到過,都處理過,都有經(jīng)驗教訓(xùn),找到原型、原理和原力,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們今天的社會,指導(dǎo)我們的生存、學(xué)習(xí)和發(fā)展。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是我“華杉講透歷史智慧系列”的第六部書。之前我寫完了《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華杉講透〈論語〉》《華杉講透〈孟子〉》《華杉講透〈大學(xué)中庸〉》《華杉講透王陽明〈傳習(xí)錄〉》。完成《資治通鑒》之后,我還會寫講透《史記》,整個講透系列六本書,也可以說整體是一本書,為什么呢?因為后兩本,《資治通鑒》和《史記》,可以說是前五本書的案例集。不是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嗎?在對《資治通鑒》的解讀中,和平年代的事件和議論,我就用儒家思想來作案例分析。而戰(zhàn)爭年代的軍事部分,則用《孫子兵法》來作對照講解。這樣,六本書結(jié)合起來,就是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智慧最精華部分的理論和案例大全了。

寫這一部書,是我“為往圣繼絕學(xué)”心愿的一部分,之前寫《孫子兵法》和“儒家思想”,是因為那是中國智慧的母體。而寫《資治通鑒》,是因為它篇幅太大,現(xiàn)在很難有人能花精力去寫,所以我就想利用我的優(yōu)點——能下日日不斷之功,滴水穿石——利用每天早上5∶00到7∶00的寫作時間,花上十年,把這個工作做了。

孔子說:“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繼承往圣先賢的遺志,敘述他們的事跡,我這也是為祖先盡孝吧!

《資治通鑒》各種版本的權(quán)威,當(dāng)然是歷經(jīng)宋、元兩朝的胡三省的注本,后人無法超越了。但是,胡三省的注釋,仍是古文,絕大多數(shù)人讀不了。目前大家讀的《資治通鑒》白話文版,一種是文白對照版,通常是找若干歷史或中文教授,每人分解一部分合譯,其出發(fā)點只在于譯,不在于講,可讀性不是很強(qiáng),而且每個人的理解也不一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過分翻譯,譯得像白開水,失去了原文的氣脈。我在譯注時,力圖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特別是一些傳世警句,如果直譯就太可惜了。所以,我先保留原句,再作解釋,在文白之間,把握到比《三國演義》再白一點就可以了,能讓讀者沒有閱讀困難,又能體驗到一點古風(fēng)古韻。

另一種白話文版,就是《柏楊版〈資治通鑒〉》。柏楊老師懷著對中國歷史“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否定態(tài)度和憎恨情緒,基本上通篇都是痛斥,讀得我心驚肉跳。我覺得他用現(xiàn)代語境來臧否中國古人,著力于批判,而不是借鑒,這不但對古人不公平,而且也無益于讀者的學(xué)習(xí)進(jìn)步。說實話,讀了他的版本,是我發(fā)愿要重寫《資治通鑒》解讀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沒有柏楊老師做的大量考據(jù)工作,我也沒法這么容易去寫這套書。對他的評論,我也作了部分收錄。

宋神宗在御制序言中說:“惟是非不謬于圣人,褒貶出于至當(dāng),則良史之才矣。”我也用這句話來要求我這套書,是非明確,褒貶恰當(dāng),而且基本以中國儒家思想為價值觀標(biāo)準(zhǔn),懷著對祖先的感情和敬意去寫。至于與“現(xiàn)代觀念”不一致的地方,就要讀者自己去辨別了。

神宗又說《資治通鑒》:“其中所記載的明君、良臣,他們切磋琢磨治國理政之道,他們相互商議討論的精當(dāng)之語,他們制定的德政和刑法,在天人相與之際,吉兇和善惡的原理,威福和盛衰之根本,規(guī)模和利害之功效,良將之方略,循吏之條教,評判其邪正,概括其善治與疏忽,其辭令淵厚,箴諫深切,可謂齊備!”

神宗這個評價,高度概括,令人神往。今天我寫《資治通鑒》,就以胡三省的注本為本,結(jié)合張居正的《資治通鑒》講稿,和王夫之的《讀通鑒論》來寫。希望能用現(xiàn)代的語言,還給讀者原汁原味的古人智慧,再以“華杉講透”的點評,與讀者分享我的心得體會,知行合一。

《資治通鑒》全文三百余萬字,我這套“講透”,也將有五百萬字之巨,其中謬誤,在所難免,望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華杉

2018年9月23日于上海寓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兴市| 商水县| 晋州市| 密山市| 中卫市| 郓城县| 杭锦后旗| 沛县| 宝鸡市| 铜山县| 耒阳市| 凭祥市| 叶城县| 保康县| 浦县| 日土县| 错那县| 蒲城县| 静安区| 枞阳县| 历史| 普陀区| 白河县| 阆中市| 洪江市| 南靖县| 北宁市| 胶州市| 福清市| 侯马市| 堆龙德庆县| 苏尼特左旗| 饶河县| 和静县| 三河市| 钟山县| 健康| 浏阳市| 甘泉县| 伊宁市|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