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臨川是個窮苦之地?
- 大明:離京三年,嚇壞了朱厚熜
- 華盛文方
- 2026字
- 2023-05-08 15:05:23
商隊中間的馬車中,有一老者臉上古井無波,雙目緊閉,穿著藍色素衣,雙手緊握著拂塵。
身邊坐著一名嚴肅的文官,看了一眼窗外,提醒道:
“陛下,再往前走就到了臨川的地界,咱們還要去嗎?”
這位文官名叫嚴世蕃,正是大名鼎鼎的內(nèi)閣首輔嚴嵩的兒子,同時也是內(nèi)閣成員之一,被稱作小閣老。
嚴嵩成為內(nèi)閣首輔之后,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嚴世蕃正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
而這位老者,正是當今天子,朱厚熜。
朱厚熜嘆了口氣,臉上露出了濃濃的悲傷。
幼年喪父,中年喪國,老年喪子。
人生三大苦,已經(jīng)被他全都嘗遍了。
就算他精通帝王之術,以一己之力操控著諾大的大明王朝,也難以掩蓋他心中的悲痛。
但是,他可是朱厚熜,擺在眼前的事情遠比悲傷更加重要。
那就是整個大明帝國的存續(xù)。
自己上位這么多年來,雖不說勵精圖治,但也是長治久安。
今遭倭寇作亂,太子死了不說,國庫還窮得叮當響。
俞大猷戚繼光還在前線拼命作戰(zhàn),自己要是沒辦法籌集到所需軍餉,難以支撐前線戰(zhàn)事。
該加的稅已經(jīng)加滿了,但是稅收帶來的收入并不可觀。
一方面由于連年戰(zhàn)亂,百姓流離失所,再加上收成不好,自然交不上稅。
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吏治腐敗,每從地方收上來一百萬兩稅銀,幾乎一半都要被底下這群人給中飽私囊了。
既然信不過他們,那就只好自己親自出馬了。
他們總不能在自己眼皮底下把稅銀給吃了吧?
此次朱厚熜帶上嚴世蕃,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嚴世蕃是嚴嵩的兒子,自己離京帶上嚴世蕃一起,京師的事務就先由嚴嵩和呂芳來處理。
這樣既不會影響京師的安全,又不會影響自己出來撈錢,真是一舉兩得。
“臨川?”
朱厚熜輕輕低喃,問道:
“如果朕記得沒錯,現(xiàn)任的臨川王,便是三年前在京師讀書的朱載晉吧?”
嚴世蕃回道:
“沒錯,朱載晉自從繼任了臨川王之后,每個月都會往朝廷寫一份奏疏,說明臨川王沒忘記在京時陛下對他的恩德啊。”
聞言,朱厚熜嘆了口氣道:
“看他折子上說的,這些年來,真是苦了他了,誰都知道臨川是個不毛之地,山窮水惡,也不知道他這幾年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他離京那年,父親和兄弟接連死去,整個王府就剩他一個男丁,也許是害怕面對這種糟糕的事情吧,他才不想回去。”
“要不是朕勒令他即日回臨川就藩,興許臨川早就被除國了。”
當年朱載晉的父親和哥哥接連薨逝,臨川又需要藩王鎮(zhèn)守,朱厚熜才勒令他回藩就任。
再加上天高皇帝遠,這三年來,朱厚熜一直都是不聞不問。
心想,當年沒怎么注意過朱載晉,現(xiàn)在又過了三年,已經(jīng)記不清楚朱載晉長什么樣子了。
不過時常見到朱載晉寫給自己的奏疏,也清楚臨川百姓過得苦,還經(jīng)常遭到南方土司的劫掠。
但是朱厚熜也無可奈何,這時候大明帝國最大的敵人是東南沿海的倭寇。
騰不出手去打南方的土司,更沒有多余的軍餉借給朱載晉。
正當朱厚熜思索之時,嚴世蕃突然一聲驚呼,當即就引來了朱厚熜的不滿:
“瞎叫喚什么?身為內(nèi)閣閣臣,你老爹那遇事鎮(zhèn)定的精髓是半點沒學到!朕不是在這兒的嗎!?”
嚴世蕃趕忙說道:
“臣看到窗外……”
這時,朱厚熜也注意到了窗外,猛地發(fā)出一聲驚呼。
只見前方是一條望不見盡頭的黑色平坦大道,寬度足足有六輛馬車的大小!
路的右邊還矗立著一塊一丈高的石碑,上面寫著幾個大字:臨川歡迎您!
再回過頭看剛才走的那條路,泥濘不堪,狹窄無比。
“這是什么路?為何如此寬敞?”
朱厚熜的聲音顫抖,眼中盡是難以置信。
哪怕是他新修的東直門,也沒有如此寬敞平坦。
“修這條路要耗銀幾何?難道臨川的所有財力都用來修路了嗎?”
朱厚熜深深地吸了口氣,眼中盡是不解。
因為一路從京師走來,越往南走就越是荒蕪。
這一路走來什么情況他也清楚,深知南方百姓的不容易。
尤其像是臨川這種地方,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甚至還未開化。
“走!去臨川一趟!”
朱厚熜沉聲道。
一路向南,道路是那么的寬敞平坦,而兩邊都是耕地,甚至還能看到耕地的百姓,綠油油的一望無際,好一派田園風光!
而隨著距離臨川越來越近,人流量和車流量不降反增,只見道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道路兩側(cè)的商販喊聲不斷,物品奇多。
那遠處的城門巍峨壯觀,規(guī)模絲毫不亞于陪都南京。
朱厚熜一時間看傻了眼。
“這……這是臨川嗎?”
朱厚熜心里深深地懷疑。
城門處的集市應有盡有,過往行人言笑晏晏。
百姓們的打扮縱然并非是綾羅綢緞,但也是布衣麻衫,臉上的笑容,是掩蓋不住的。
就算是見到外來商隊,也不過時打量一眼,然后繼續(xù)忙自己的事情。
“這……這莫非是桃花源地?”
朱厚熜感到非常詫異。
他之前為了修道巡視四方,所見城池大都暮氣沉沉,就算是街上的行人,也都是步履匆匆,根本沒有什么交流。
這也沒辦法,大明已經(jīng)在走下坡路了,百姓生活十分困頓。
可……可為什么在這臨川城中,所有的百姓都是一幅喜氣洋洋呢?
“朕真沒想到,在大明朝,竟有如此安樂祥和之地啊!”
朱厚熜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道:
“朱載晉那小子莫非在說謊?臨川的百姓其實過得很富裕嘛!”
嚴世蕃提醒道:
“陛下,可是前些年有不少從臨川逃出的百姓,據(jù)他們所說,臨川確實窮苦。”
朱厚熜笑了笑,揮了一下手中的拂塵,道:
“那可真是奇了怪了,只有見到了朱載晉那小子,才能得知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