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個話題應該是枯燥無味的,并不是像標題那樣快樂,對于大多數人而言。
現在科技那么發達已經沒有多少人去讀紙質書籍,就連教育這塊也在逐漸科技化,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回頭想一想,紙質書記和紙質書信總給人一種回味,無法言語,或者說是懷舊吧,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厭煩看書了,聞到書香味就惡心出不下去飯,但是很多年過去了,又是甚是懷念紙質書籍的感覺,且不說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我們僅探討那塵封的書信和寫滿詩集的稿紙以及那愛不釋手的文學作品。
京爾現在還留著曾經和初戀往來的書信以及筆記本,上面稚嫩的字體和表達看上去多么的幼稚和羞澀,但是每當京爾看起就視如珍寶,不敢有絲毫的不敬,可以說這就是京爾的命一樣,這是一段過往,或者是一段永遠不能釋懷的會議,這次京爾不能進行自我的救贖,這明顯享受的不是快樂,而是淚流滿面,心如刀割,歇斯底里。
而快樂的則是現在那些愛不釋手的文學作品,關于平凡的世界,從來不愛看書的京爾第一次接觸就深深的愛上了路遙,愛上了平凡的世界,忘不了少平,忘不了少安,從來沒去過陜西的黃土高原,一眼望去都是土的地方,卻生存著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是一種無法言語的美,故事情節參雜著悲涼又不失人情,值得去推薦,要是你能抱著書啃起來的話。
京爾曾嘗試過讀電子書或者聽書,但這感覺確實無法和啃書相提并論的,因此對于京爾而言,紙質書籍才是永遠的神,所以對于想追求情操和心態的舒適的就應該讀紙質書籍,當然還是推薦文學作品,因為它的文字很優美很可愛。
還有一本外籍作品,叫做島上書店,讀完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它講述的是一個孤島上的唯一文化傳播站-書店,而島上的人都喜歡讀書,還有很多的作家,以書店主人展開故事,圍繞他身邊的事情,和他打交道的圖書銷售員,他的妻姐,以及他經常去見的當地執法者,所闡述的就是書是精神食量,應該去閱讀去品味每個作家的文化貢獻,還表達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待婚姻對待愛情的態度,以及親情之前的關系,以及仇恨的面對態度和處理方法等等,雖然文化差異和地獄差異與我們截然相反,但是那所表達的共同的精神和感悟或者說是人生哲學是同一個方向的。
這是最美的書籍了吧,其次是關于成功的企業家創作的書籍,其實對于京爾而言,是非常厭煩此類書籍的,對自己有用嗎?可能有一點閱讀里,但是感覺表達不出那樣的情懷,要是在場的每位抓到機遇成功了也可以寫書了不是?那門檻就太低了,可以說寫的是文章是心得,而不是真的書籍,路遙曾堅持十年去沉淀只為一部經典出現,而那些在閑暇之余創造出來的文章只不過只是打著書的幌子招搖撞騙罷了,因此我們要讀還是要讀文學經典,對于那些所謂的文章只是看看罷了,是用心和用眼的區別罷了。
還有一本我是貓的書籍,很美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