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來到所謂表哥家后,就把黃牛拴在了那表哥門口的樹上,這表哥拖著增福走時,黃牛看在了眼里。黃牛知道主人這次可能有難,就掙開韁繩,跟在了后面,突見三人要一起對付主人,便猛然竄出,兩眼一瞪尾巴一翹,大叫一聲,就向三人撲去,三人嚇了一跳,隨即抱頭鼠竄,一會就不見了人影。
增福過來,拍了一下黃牛,黃牛用舌頭舔了舔主人的手,增福朝天嘆了口氣,然后牽著黃牛,向回走去。
第六篇黃牛化城
增福騎著黃牛,又來到了八仙臺下,他這次沒有再上這八仙臺,而是把黃牛灑在了山坡上,讓它自由自在的覓食,他沒有告訴黃牛要去哪里,只有自己慢慢的向山里走去。
增福走了,黃牛找不見了主人,牠像瘋了似的在增福尋家的路上奔跑,在青州的四周奔跑。這天,黃牛跑進了青州西山,牠見路邊有兩山聳立,甚是礙眼,就用兩個犄角左右開功,硬是將兩山抵垮了。垮塌的山體堵在了路上,形成了一道大嶺,阻礙了人們的通行,后來人們就把這道大嶺稱作了“牛角嶺”。
青州人喜歡牛,崇拜牛,對那些幫助過人們的老牛,寧愿把牠喂養(yǎng)到老死,也不愿意將其殺掉。這失主的黃牛雖然做出了歹事,可沒有人愿意去撲殺牠。這日,山里來了一個僧人,他擔(dān)心黃牛會再做歹事,就拘起了牠,并請來了工匠,在青州的西山邊用石頭雕刻了一尊臥牛,他把這黃牛安臥在了這里,讓牠俯視著這片古老的土地,永葆這里的人們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不知何年何月,坐臥在西山腳下的石牛損毀了,傳說,這石牛后來化身落在了青州城,隨著青州城郭的不斷改建,人們慢慢發(fā)現(xiàn),青州城的輪廓,竟建成了一座酷似臥牛的城,臥牛坐臥東北,仰視西南。
古來有資料可查的,青州曾建過四座城池,最后勉強保存下來的,只有南陽城。當(dāng)時南陽城不僅曾是一座省會,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也是一座神秘的城池,其神秘所在,就在于它的形象和傳說。
南陽城順地勢而建,城墻委婉曲折,建城后不久,人們不經(jīng)意發(fā)現(xiàn),這座城極像一尊臥牛,為此,人們又給它起了一個別名:“臥牛城”。
在西門之內(nèi),原來有一座閻王廟,此處地名叫“牛頭旋”,老百姓也稱其為“牛頭芯子”;西門外有一條水溝,溝名叫“老牛瀉腺溝”,當(dāng)?shù)厝苏f此溝是老牛流淌的瀉腺沖出來的溝;城內(nèi)衡王府西南,原來有四個冢丘,其中有兩個像牛角,兩個像牛耳,當(dāng)?shù)厝朔Q其為兩個“牛角山”,兩個“牛耳山”;過牛角山向西至西城墻,有一瞭望臺,臺上有兩個窟窿,人稱“牛鼻子”;西南角樓東側(cè),有一座平臺,叫“牛眼臺”,臺上有兩個洞,人稱“牛眼”;牛眼臺向東,是堅實彎曲的城墻,人們稱之為“牛背”;城墻中段有一平臺,人稱“牛腰臺”;牛腰臺向北,有一地方叫“牛月坨”人稱“老牛肚子”;在古城東北角的南陽河上,有一座滾水橋,人稱“牛尾”;順牛尾處的城墻向西,有一低洼處,是全城最低的地方,此處排泄城中的污水,這里人稱“牛尿脈”,城外有一水灣,人稱“牛尿灣”;牛尿灣處的城墻,人稱“牛腹”。
在青州,古時當(dāng)?shù)厝擞幸环N習(xí)俗(一九九五年左右,此習(xí)俗還有),賣豆腐的商販,都是敲一種中間掏空的橢圓形木柱作響木,也叫“梆子”,走街串戶代替喊聲賣豆腐,人們聽到梆子的響聲,就知道賣豆腐的來了。可千年以來,賣豆腐的商販,只要進入南陽城中,就會自覺的將梆子收起,改用吆喝叫賣,從無一人犯規(guī),原因是怕梆子的聲響,驚動了臥牛,使臥牛煩躁,生出怠事。
相傳在北宋年間,人們無意中驚動了臥牛,臥牛四蹄動了一下,結(jié)果青州西部,就出現(xiàn)了四座靈山。靈山招來了四伙強人,他們打家劫舍,占山為王,攪的青州上下不寧。后來,逃難中的宋江來到了青州,他聚起了四山強人,俘獲了青州城的守將,又搬來了梁山好漢,六股勢力一起,攻陷了青州城,殺死了青州知州,一起落草了梁山。
四山的故事被后人神傳,到了元朝,施耐淹、羅貫中聞知,就把這故事演義,和梁山的故事一起,編纂成了一部歷史小說,這就是聞名于世的《水滸》。
宋江聚起四山勢力后殺死的青州知州不是別人,正是當(dāng)朝皇帝宋徽宗的小舅子,慕容貴妃的長兄慕容彥達。皇親被害,徽宗大怒,急令朝廷進兵圍剿,但因梁山地勢復(fù)雜,首領(lǐng)精明狡詐,圍剿屢屢失敗。(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