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掌握理財知識,邁向成功理財的第一步
第一章 懂得理財,生活才能越過越好
想想看,自己是否已經成為“負翁”
當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人們可選擇的物品種類越來越多;再加上支付方式的便利,讓人們的消費行為更加靈活多變。可是,很多人雖然有著不菲的收入,到了月底結算的時候,總會發現自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已經成了“負翁”。
與“負翁”同時出現的,還有“月光族”。“80后”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月光族”這個詞就已經火起來了;到了“90后”身上,已經升級成了“月欠族”。其實,不管是“月光族”,還是“月欠族”,當事人都沒有多少結余,沒有存款;等到真正需要用錢的時候,只能東挪西湊;結果,下月發了工資,除了還借款和各項花費,自己又會恢復到“月光族”或“月欠族”。如此,周而復始,如果當事人不懂理財,永遠都無法走出這個怪圈。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兩個場景。
場景一:
每到月底,小劉就會唉聲嘆氣,心想:“怎么不早點兒發工資啊,信用卡要還了。”想到這個月還要接待同學,他的心就開始發緊。
場景二:
小周居住的地方離公司不太遠,從參加工作她就打算買一輛電動車,可是已經工作半年了,她的銀行卡里卻一分錢都沒攢下。
眾所周知,太多的超前消費,不愛儲蓄,只會讓自己過得越來越狼狽。可是,依然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樂此不疲地吃喝玩樂,瀟灑地刷著自己的信用卡。
如今,很多年輕人在應聘職場工作的時候,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企業押多久工資?”如果押工資的時間超過了一定天數,他們就會覺得無法承受,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負債過高,每月都要還債,如果工資不能按時、足額發放,他們就應付不過來。可是,即使領到工資,工資也在他們手中待不了多長時間,又會以很快的速度花完。小C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小C在一家裝修公司工作,該公司在業界知名度很高,她的工資也不低,每月只要一發工資,她就會立刻變成“暴發戶”,朋友們都很羨慕她。每到這時候,她都會先花幾百元大吃一頓,說是要犒勞自己一個月來的辛苦;然后,會拿出上千元去買衣服;之后,要還信用貸、信用卡等賬單……一周之后,她又會變得一窮二白,開始苦等下個月發工資。
其實,除了年輕人,中年人更不容易,拿到工資后,要先還車貸和房貸,然后采購老人和孩子的衣服、鞋子、日用品等。看到朋友圈有人在曬各種吃喝,他們也會緊跟潮流,下單、支付,一氣呵成。其實,很多東西買回來也用不了幾次。
節假日,各旅游景點人頭攢動,有些人經不住誘惑,也會從眾出門,于是車票、機票、景點門票、住宿費、餐飲費、游樂費……紛至沓來,自己毫不猶豫地支付,結果出去一趟,錢包則會癟成“相片”。
一、都市“負翁”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于一個人生活質量的優劣評價,存款可能是重要的一項指標。但是,隨著信用消費的興起,以及房價、教育費用等的提高,年青一代的儲蓄率明顯下降,個人資不抵債、入不敷出,“負翁”越來越多。
根據目前的社會狀況,有社會學家還大膽預言,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市“負翁”可能會愈來愈多。原因很簡單,人們的消費欲望強烈、投資欲望不滅,缺少節制的消費。而隨著信用消費的日益普遍,個人和家庭的負債生活及消費現象則成了繼企業負債經營現象后的又一大特點。
二、年輕人為何越忙越“窮”
如今,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與生活需求的多樣化,成為“月光族”甚至“負翁”的人越來越多,人均負債率也在逐步攀升。
年輕人為何越忙越“窮”?并不是因為大家都將錢花在了房子和車子上,而是因為很多人都是掙多少花多少,將自己的收入都吃光用光了。比如,“月光族”領到工資后會立刻消費,買買買,在最短的時間里花光所有的錢;“月欠族”則是靠借貸超前消費,一旦后續還款跟不上,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部分年輕人之所以會由“月光族”變成“月欠族”,原因之一就是消費觀念不健康、不懂理財。
1.貸款渠道太多
日益豐富和便捷的消費貸渠道也是負債率攀升的主因之一。比如,只要刷一下銀行信用卡,就能實現超前消費。各種購物平臺都為用戶提供了類似于消費貸的方式,且這些新的渠道有時比信用卡更方便。為了吸引用戶消費,很多網購平臺商家甚至還推出了多期免息的信用購物方式,用戶覺得免息實惠,自然就會使用這種信用購物方式。
2.剛性貸款需求提升
在現代生活中,“有車有房”幾乎是很多年輕人的剛性標配,尤其是馬上就要結婚成家的年輕人。而無論是購車,還是購房,考慮到自身的購買力,多數人都會選擇貸款。如今,同時背負房貸與車貸的年輕人并不少。
3.過度超前消費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1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在第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了7.67萬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2.56萬億元(短期貸款增加0.5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98萬億元)。可見,超前消費的觀念已在百姓生活中形成,很多人已經養成了超前消費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