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內功入門,道與術
- 大道至簡:一路莽到真仙
- 酸棗豆奶
- 1811字
- 2023-05-08 18:32:36
顧衍先去買了米面和柴火,以及一些肉食。
回到家后,反鎖上門。
來到廚房,點上火,把兩只雞丟鍋里燉湯。
這是快速恢復氣血的辦法,雖說有養(yǎng)榮丸,但多準備點東西肯定沒錯。
氣血是生命的本源,一旦虧欠,就會體弱多病,只有慢慢調理,才能逐漸變好。
當然,隨著修行日深,恢復的也會越來越快。
【大道至簡:1級】
【修為:外勁(40/100)】
【功法:無】
【武技:狂風刀法(大成150/500)】
【狀態(tài):正常】
【氣血:14】
【消耗相應氣血,可簡化功法、武技】
大半個時辰后,顧衍盤腿坐在臥室,旁邊放著一大碗雞湯和兩個燉爛的肥雞。
【檢測到功法:聚氣吐納法】
【是否消耗10氣血簡化?】
目前氣血總數值是14,顧衍不再猶豫。
【聚氣吐納法簡化中——簡化成功】
【聚氣吐納法簡化為:吸氣】
霎時間,那種感覺再次襲來,渾身像是被抽去了某種東西。
后腰一麻,腿腳無力,頭變得昏沉。
饑餓感和饑渴感充斥心中,臉上蒼白一片,明明冷的發(fā)抖,卻又虛汗連連。
【氣血:4】
【狀態(tài):虛弱】
“簡化為吸氣……”
“真不錯……狂風刀法還需要出門吹風,吸氣是一天都不敢停啊……”
顧衍先倒抽一口涼氣。
果然,能感覺到一絲絲若有若無的氣息沿著經脈運轉,然后緩緩的匯聚在丹田。
隨著自己不斷呼吸,這種過程緩緩的進行著。
顧衍閉眼休息了一會兒,端起雞湯,噸噸噸的喝完。
恢復了一些精神,但氣血值并沒有什么變化。
這在顧衍的預料之中,雞湯本就是讓自己恢復力氣的,想要恢復氣血,可能要多喝兩天雞湯。
顧衍又拿出養(yǎng)榮丸,直接吞掉一丸。
等了一會兒,氣血沒有變化。
再吞一丸,還是沒有變化,但能感覺到恢復了一些精神。
吃到第五丸時,氣血值提升了1點。
毫無疑問,養(yǎng)榮丸是有效果的,雖然藥效不強,也比較慢。
而且太貴了!
整整五丸,就是五兩銀子!
“養(yǎng)榮丸畢竟只是補虛養(yǎng)血的丹丸,適合體虛和年老的人吃,藥力溫和?!?
“要是有傳說中的仙丹妙藥就好了,吃一粒功力大增,傷勢盡復,氣血盈滿。”
顧衍一邊努力吸氣,一邊癡心妄想。
這方世界一直有仙人的傳說,但很少有人見過。
顧衍也無法確定仙人是否存在,原身沒有相關記憶,這可能是原身的層次太低,接觸不到。
唉,坐井觀天闊,還是顧好眼前事情吧。
顧衍又等了一會兒,把兩只燉爛的肥雞吃掉,然后洗掉虛汗,躺下睡覺。
睡覺時也會呼吸,并不耽誤修習聚氣吐納法。
到了第二天,顧衍一早起床,氣血值已經恢復到8了。
去外面喝了一大碗羊肉湯,吃了兩個餅子。
到了下午,天剛剛擦黑時,顧衍就覺得恢復的差不多了。
隨著修為日深,氣血值恢復是有曲線的,先慢逐漸快。
【大道至簡:1級】
【修為:外勁(60/100)】
【功法:聚氣吐納法(入門40/100)】
【武技:狂風刀法(大成290/500)】
【狀態(tài):正?!?
【氣血:15】
【消耗相應氣血,可簡化功法、武技】
吸氣一整晚,內功已然入門,而且境界提升的速度也變快了一些。
氣血值恢復的很快,回到巔峰狀態(tài),還提升了一點。
狂風刀法的進度也比昨天快一些,顧衍本來預計還需要四五天才能圓滿,但現在看來,后天就能達到圓滿大成。
顧衍認為,這得益于修習的內功。
丹田內已經凝聚了一團內力,自身精氣神又強大了許多。
無論是力氣還是五感,都更進一步。
就連對狂風刀法的運用,也比之前多上兩層威力。
顧衍聽父親顧大河說過內力和武技之間的關系。
簡單來說,內力是道,武技是術。
道越強,術也就能發(fā)揮出更強的效果。
就好像“道”是一個人,“術”是一把劍;
只修道,不修術,相當于這個人只長個子長力氣,這是基礎。
只修術,不修道,相當于身負寶劍,執(zhí)劍人卻是孩童一般,柔弱無力,只能把寶劍當玩具。
想要在武道之路上走的長遠,需要以道御術,又要兩者相輔相成。
甚至有的武技,需要修習專門的內功才能運用。
武道境界分為:不入流、外勁、內勁、后天、先天、天人。
在內勁境界之前,如果只修武技,不修內功,那是無法到達內勁境界的。
當然,因為各門各派和世家一向不外傳內功心法,或者傳出去的只是簡易版的入門心法,無法支撐到境界突破,所以江湖上大部分人都處在外勁境界,甚至是不入流。
顧衍摸尸得來的聚氣吐納法,就是一門簡易的入門內功心法。
能否突破到內勁境界,還是個未知數。
想想也正常,馬縣令不可能把真正的好東西送給顧炳,雖然顧炳已經把他最珍貴的東西送到馬縣令床上了,還給旁邊舞劍助興……
“不管如何,只要日進一步,定能得償所愿!”顧衍想起了那位智者的勵志之言。
翌日,顧衍精神滿滿的向北城而去。
自己的底牌太少,只有一套入門的內功和一套刀法。
顧衍準備去武館看看,能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
學的雜一點也不怕,以后再去蕪存菁。
反正外掛在手,腎虛就腎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