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給秦政算運氣,你日后前途無量為王為帝
- 夭壽,我的弟子秦始皇
- 姜無涯
- 2002字
- 2023-05-04 11:32:24
“師父,你做的魚,真好吃。”
秦政仰頭崇拜的看著葉玄。
葉玄嘿嘿笑道:“那是,你師父我,可是有五星大廚認證。”
秦政疑惑道:“五星大廚,那是什么啊。”
葉玄道:“這個啊,你只要知道,很厲害就行了。”
太子丹天真道:“比王宮里的御廚,還厲害嗎。”
葉玄算算,目前秦朝時期的御廚比起來,他知道的方法,自然要強上不少,不過秦朝時期的配料太少,看來為了自己的肚子,還得配置一些明間秘制配料啊。
得意道:“宮里頭的御廚,怎么能和我比,你們啊,能吃我葉某人做的飯菜,那是今生不可多得的福氣,就樂呵吧你們。”
他說的不錯,來自兩千年后的世界,吃到兩千年后的廚藝,豈不是秦政,太子丹的福氣。
見秦政,太子丹素樸的樣子,將他們帶入房間,他的房子雖然不是很豪華,卻也簡單低調有內涵,打掃的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對著兩人道:
“你們,沒吃飽吧,等著,師父給你們做兩道好菜。”
葉玄進入后廚開始忙活,給未來的秦始皇做飯,搭上秦始皇這般列車,未來想不發財都難啊,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還沒有誅滅功臣的習慣,也就是說,在動亂的戰國時期,跟在秦始皇身邊是最大的安全。
秦政吃著魚頭,好奇跟來道:“師父,你在做什么啊,好香。”
葉玄翻動鍋鏟道:“紅燒冬瓜,豆腐,你們沒吃過吧,這玩意,這手藝,只怕全天下,也就你師父會。”
“哇。”
秦政露出仰慕目光,期待道:“那師父能不能去徒兒府邸,給徒兒母親也做做飯菜啊。”
“政兒想天天吃到師父的美菜。”
嘿嘿,這就拿下來。
果然,拿下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拿下一個人的胃,古人城不欺我。
葉玄心里想著,也好,雖說那趙姬的住處,是被趙國時時刻刻監視著,根據史記來看,并無危險,而且他看秦政身體,估摸著,那位便宜的老父親,怕是要從咸陽,召喚兩人。
很快他們就能回到秦國,開始秦始皇統治天下時代,而跟在秦始皇身邊的他,自然也能浮云之上,弄不好,還能得到一個丞相的位置。
“好,師父啊,等會就去你家。”
聽說那位趙姬,還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美人,讓呂不韋終身難忘,并且讓秦國君主莊襄王日日思念,夢魂牽繞。
秦政喜道:“多謝師父。”
“娘親要是看到師父,肯定會很高興的。”
“師父做的菜,真好吃。”
葉玄忙著做菜。
秦政,太子丹,兩個小家伙,眼巴巴的站在旁邊圍觀,那香味可讓他們酸死了,口水流了一地。
太子丹好奇的看著鍋內的豆腐,被煎的兩面金黃,問道:
“先生,你做的什么啊,金黃金黃的,看上去又很好吃的樣子。”
葉玄道:“這個啊,叫豆腐。”
“這玩意,數遍整個秦國,不,六國,你也找不到一塊來,也就我這有。”
“豆腐?”
秦政,太子丹好奇的看著,鼻子卻聞到煎炸豆腐傳出的香味,肚子翻滾,食欲大開。
秦政抱怨道:“趙王克制我母子金錢,導致娘親和我,食不保飯,今日若不是老師,恐怕秦政要餓死街頭。”
“哈哈哈。”
葉玄笑道:“還沒有那么嚴重。”
你可是天生的始皇帝,千古一帝,哪能餓死街頭呢,這等人物,就算小時經歷痛苦,以后成就也就越大,他笑道:
“徒兒,這世界,有兩種人。”
“一種叫做,先貧而后富。”
“另一種呢,是先富而后貧。”
“你要做哪種呢。”
秦政歡呼道:“那我當然要做,第一種,先貧而后富。”
他看著葉玄道:“師父,你這么厲害,不如給政兒算算以后的運氣。”
“算運氣?”
葉玄好笑的看著他,肯定道:“你嘛,日后前程似錦,為王為帝,注定是要一統天下,不過。”
“真的?”
秦政大喜!又聽葉玄話鋒一轉,連忙問道:“師父可還有什么。”
葉玄故意不答,只言道:“一統天下,為王,為帝,還不好嘛。”
他笑瞇瞇的看著秦政。
秦政只感覺,老師說的不過后面,似乎隱藏什么秘密,卻又不好說,嘆氣一聲。
太子丹好奇問道:“先生,那你看我呢,我有什么命運。”
他見秦政,都能一統天下,沒道理他燕國公子太子丹,命運就不好啊,十分期待的看著葉玄。
葉玄看著太子丹,在看看秦政,哈哈大笑起來道:
“你啊。”
“命運不及秦政。”
“不,甚至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及也。”
“啊?”
太子丹不信,急聲道:“我乃燕國太子丹,為何不可。”
“就不能成王成帝嗎!”
葉玄擲地有聲道:“你成不了王,也成不了帝。”
如此一言,如同晴天霹靂,狠狠砸在太子丹的腦門上,震的他雙耳發聾,差點跪了下來,驚駭的看著葉玄,這位神秘的先生,到底是什么來頭,原本以為只是一位擅長做美味的廚子,現在看來,根本不簡單,那短短的一句話,仿佛揭開他太子丹,一生的秘密。
他不信。
這就是我太子丹的宿命?一生不及秦政,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不成王也不成帝!
臉色煞白。
葉玄卻沒有顧及太子丹,對他來說,太子丹和秦政,是兩個世界的人,也沒有多余的波及,只有在趙國童年時期的相遇,這么短短的一程,隨后分道揚鑣。
翻炒手里的冬瓜,紅燒冬瓜做的那叫一個香,里面還加了少許肉沫,回頭又將紅燒豆腐給做好。
將菜放入碗里,端著走向屋內道:
“好了,來吃吧。”
秦朝時期已有小米,根據《史記·夏本紀》,《管子》、《陸賈新語》等古籍中記載,早在華夏4200多年前水稻栽培,從長江流傳至黃河,而到了戰國時期,人們有了鐵質農具開始精耕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