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運動還給孩子
- (美)克里斯蒂·皮爾斯·蘭波內等
- 1437字
- 2023-05-17 16:08:55
第1章 把體育還給孩子
克里斯蒂的父親因為克里斯蒂的女兒賴莉打籃球而感到非常興奮,場場必去,一場不落。他曾當過教練,經常在場邊和其他家長高談闊論,看到賴莉打球他尤其興奮,因為這讓他想起了克里斯蒂和姐姐小時候打球的樣子。
克里斯蒂的故事
我父親平常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只有被詢問時才會說出自己的意見。但一到運動場,他馬上就是另一種狀態了。他在那里很隨意,對裁判直言不諱,在場外吆五喝六。那種情形,教練似乎可以靠邊站了。畢竟不久前他的確是一名如假包換的教練啊!別誤會我的意思,我父親并不是看不慣裁判,他只是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大家都了解而已,但他無疑是在像他當年當教練那樣指揮比賽。
父親知道我的處世哲學。他知道我覺得對裁判大喊大叫非但于事無補,且只會讓事態急轉直下。我覺得我們一定得首先承認裁判也是人,而是人就會犯錯。我有時也對裁判的吹罰判決不滿,但每次對判決產生不滿情緒時,我都特別注意先平復一下自己的情緒,再上前跟裁判交涉。有時候,即使父親貌似跟裁判還算合得來,我仍舊忍不住感到焦慮。因為他說話口無遮攔,在那個小體育館里很容易被其他人聽到。
在一場籃球賽中,我女兒賴莉早早地被判了兩個犯規。其中一次顯然是她應得的,而第二次的吹罰則值得商榷。雙方都發生了犯規和推搡,但裁判似乎是在偏袒另一支球隊,場面有些讓人無法直視。第二節后半段的第二次被判犯規,直接把賴莉送上了替補席,場面更沒法看了。我父親注意到裁判的問題,于是沖裁判大喊:“嗨,那個你漏判了!”“行啦,那根本不是犯規!”“讓她們接著打。”他甚至大喊:“絕妙的防守!”當賴莉的一個隊友又被判犯規,父親明確喊話裁判,說他認為不應該如此判罰。
中場休息時,我和父親尷尬地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場上打成了平局,很明顯,那些本不該被判罰的孩子們離開場地時感覺很糟糕。我認為父親對這種狀況負有責任。我只是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但我知道他肯定明白了我的意思,知道他的行為讓我不舒服了。
第三節比賽開始時,我注意到父親坐在座位上比之前放松了些。他默默地觀賽,實在憋不住的時候,他還是會時不時地咕噥幾句。然后,讓我驚訝的是,父親在第四節比賽時竟突然恢復了活力,猛地站了起來,踱著步,聲音和比賽開始時一樣響亮。只是這一次,他沒有沖裁判喊叫,而是沖場上的孩子們喊的,雖然聲音很大,但感覺不到絲毫的怨氣。父親喊的是:“配合得妙極了!”“傳得好!“這球救得好!”父親寥寥幾句激勵的話,場上的孩子們聽得清清楚楚。場上形勢頓時發生了變化。之前比賽氛圍很緊張,孩子們都很在意失誤,低著頭打球而不是主動尋找隊友,只想著投籃得分戰勝對手。但在我父親開始喊“傳得好!”之類的話之后,孩子們真的開始主動尋找隊友,互相配合起來。賴莉的成長很是依賴外部的支持,尤其在打籃球的時候,她很喜歡姥爺為自己而驕傲的樣子。每次一打完,她就去看姥爺有沒有豎起他那標志性的大拇指。一旦姥爺開始給隊員們加油,她就立刻笑靨如花。
我想父親意識到了,當他大喊大叫時,實際上是在分散團隊的注意力,更讓她們認為裁判對她們有偏見。賴莉和隊友們也會因此更擔心自己做錯了什么,而非全力以赴地比賽。他意識到對裁判大吼大叫并不能改變判罰,相反,支持鼓勵孩子們卻是益處多多。孩子們的確是從他的積極反饋中獲得了力量。
我很高興父親在那場比賽中能夠及時改弦易轍。他的行為過程強有力地說明:我們可以做到對裁判充分信任而非質疑和辱罵,無論他的判罰是好的、壞的,還是不好不壞的;同時,我們應該意識到,家長的行為,最終會影響場上孩子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