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我詛咒你們,會有報應(yīng)的
- 三國:樂善好施荀令君
- 典二楞子
- 2188字
- 2023-06-07 22:13:05
荀瀟回到許縣不久,曹操也拍馬趕到雒陽。
徐榮圍剿曹操畢其功于一役之時,已將周遭士卒全數(shù)調(diào)去,之后為荀瀟擊破,士卒盡數(shù)俘虜之后,伊闕大關(guān)幾乎為空城。
曹操也體驗(yàn)了一把散步走進(jìn)雒陽的壯舉。
“累累罪行,簡直罄竹難書......”
望著殘破不堪的雒陽城,尸骨暴露于野,千里斷壁殘垣,曹操陷入了許久的沉默。
他自幼在雒陽長大,論及感情歸屬,自是比劉備深刻。
誠然,他一心想要擠入士族的圈子,對平民從未正眼相看,然而眼前的慘狀,卻是震撼到了內(nèi)心。
甚至,任何人到了雒陽,都免不得感慨。
此時的雒陽,不僅是人死樓空,絲毫不曾留下,就連埋于地下的先皇陵墓,也被挖掘一空。
兩漢將近四百年,只有文帝之陵幸免于難。
而文帝尊道治國,修養(yǎng)生息,是為仁義明君,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難怪伯文不愿意進(jìn)城,怕是也不忍見到此番慘狀罷?”
曹操一步步緩緩朝宮城走去,回憶著昔年光景,一一對比之下,不斷感慨人是物非。
“孟德,你也進(jìn)城了?”
在皇城之中,不出意外碰到了正在搜刮的孫堅。
曹操自幼富庶,錢財?shù)壬硗庵獠簧蹩粗兀故且矝]多說。
二人隨口閑聊,說了些最近狀況。
聽聞曹操遭遇董卓殿后大軍,孫堅也不知道該喜還是憂。
如果自己遭遇大軍,定然不會如此輕易進(jìn)入雒陽,但是就這么走進(jìn)來,總覺得差點(diǎn)意思。
好在,結(jié)果是好的。
“文臺可有尋獲?”
“沒有!”
孫堅當(dāng)即回道,說完卻又兀自醒悟太過刻意,這才又笑道:“只是一些董賊遺留的牙慧罷了。”
“也是。”
曹操心想,董卓既然挾天子?xùn)|歸,必然不會遺漏。
此刻,怕是快要到了長安,要西征救回天子,擊殺國賊,可謂任重而道遠(yuǎn)。
何況,自己手里只剩百余騎。
他自然怎么都想不到,董卓匆忙之下,竟然遺漏了傳國玉璽。
“對了,難民已經(jīng)成功逃至許縣,雒陽城也已經(jīng)攻破,聯(lián)軍......我軍可謂大勝。”
“文臺可還能借我數(shù)千精兵,我這便往西殺去!”
曹操見孫堅部卒似乎未有損傷,一顆心又活泛了起來。
主要也是見到滿目蒼夷的雒陽城,一腔熱血燒得難受。
還借?
孫堅眼皮微跳。
一瞥眼,見到曹操所率騎兵,僅剩下百余,臉皮忍不住抽搐了下。
真是富家子弟,不知油米貴。
“咳咳.....待我募兵,殺了國賊,一并奉還。”
“我真沒了。”
孫堅也從未想過曹操能還,當(dāng)日深感曹操意氣,頗為感慨,便是做好丟這幾百騎的打算。
至于再借,是不可能,這輩子都不可能。
“酸棗聯(lián)軍還有幾十萬眾,孟德何不像他們借兵?”
孫堅此番北上,也是有意結(jié)交豪杰,曹操便是其中之一,自然不想交惡,連忙禍水東引。
是哦,還有聯(lián)軍。
看到雒陽慘敗,倒是忘了這茬事。
“烏合之眾,我這便中出虎牢,羞他們?nèi)ィ ?
百騎自不可能西征,曹操也只好從長計議,于是便攜著慘敗徐榮的和雒陽慘狀的怒火,引兵就要去酸棗。
“還能這樣?”
孫堅愣了愣神,轉(zhuǎn)念一想也覺著攻破此等殘破的洛陽,不足以揚(yáng)自己威名,便也跟了上去:“孟德,我同你一起去!”
......
酸棗聯(lián)軍,待曹擦趕到時,自然還在大擺宴席。
諸侯坐在中軍,以盟主袁紹為主位,其余各路諸侯分列兩側(cè),舉杯交盞之間氣氛無比熱烈,實(shí)則暗暗交鋒已然暗流涌動。
而賬外將士,則更不顧及許多,能夠不打仗便是極好。
如果還能宴會休整,那就是更好。
火燒的雒陽的慘狀早已傳到酸棗,士卒無不心想,相比雒陽難民,自己倒也算還好。
曹操入營之后,直奔中軍大營,看著眼前的一幕顯然氣急。
我于戰(zhàn)場殺敵,生生拖住了徐榮大軍,心想聯(lián)軍得知消息之后,定能抓住機(jī)會直入雒陽城。
不管是西追董賊,還是另遣一奇兵南下伊闕形成合圍之勢,都是立于不敗之地。
誰成想,多日過去,按兵不動卻為飲酒作樂!
難怪徐榮有恃無恐調(diào)集大軍,原來料定這般烏合之眾不會動作。
一瞬間,怒火盡數(shù)涌上心頭。
“孟德?孟德不是在許縣,怎的又來了酸棗?”
“是也覺得董賊勢大,雒陽恐有疑兵,許縣又兵力薄弱,這才尋來酸棗?”
“哈哈哈,那荀瀟是有仁義之名,可上了戰(zhàn)場,董賊可不會管甚么仁義。”
各路諸侯本就喝了個幾分醉,見曹操灰頭土臉跑來,無不嬉笑輕言。
只聽的嗆的一聲,曹操拔劍斬斷案幾,酒斛翻倒在地滾了兩圈,食盤傾倒一側(cè),笑聲便戛然而止。
“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jìn),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董賊西逃,有何勢可言?”
“當(dāng)日歃血為盟,立下誓言共扶社稷,爾等如今違背誓言,必為上天所不容!”
曹操義憤填膺,一股腦便將這兩日郁悶,盡數(shù)發(fā)泄。
如若各路諸侯不曾輕言,他倒是不好發(fā)作,如今正合他意。
“孟德!”
“我自幼與你相交,自是情義深重,然我為聯(lián)軍盟主,卻也由不得你胡作非為,令天下英豪難堪!”
“你吃了敗戰(zhàn),找盟軍撒氣又是何本事?”
酒宴陡然中斷,被曹操破口大罵的各路諸侯臉色各異,俱是噤聲,自然得盟主袁紹出面。
眾人皆知曹操自幼紈绔,意氣用事不得掌法,還真怕他不顧后果一劍砍上來。
待袁紹出言訓(xùn)斥之后,臉色才微微好轉(zhuǎn),全然忘記方才輕浮,轉(zhuǎn)為出言安慰。
原來聯(lián)軍也是知道我出兵北上的!
曹操明白此間后,更為憤怒,氣急至臉色平靜,唯有冷笑:“我自虎牢關(guān)來,又何談戰(zhàn)敗?”
此言一出,各路諸侯紛紛變了臉色,不可置信。
此前聯(lián)軍按兵不動,是有爭奪關(guān)中利益相互制衡,擔(dān)心董卓設(shè)下埋伏也是原因。
聽到曹操北上的消息,還引以為笑談。
“孟德,此話當(dāng)真?”
“當(dāng)不當(dāng)真,諸位出賬問問孫文臺便是。”
“他也是從雒陽,走虎牢關(guān)而來!”
各路諸侯臉色頓時蒼白。
倘若曹操敗了,抑或諸部均是按兵不動,那還好說,大可甩脫到董卓勢大身上。
可如今,曹操和孫堅揚(yáng)名,而自己恐為天下人取笑。
眾人心思各異之際,有小人悄然行至袁紹身側(cè),耳語道:“傳言孫文臺在雒陽城中尋得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