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他咬著牙說,很是敬佩
- 三國:樂善好施荀令君
- 典二楞子
- 2130字
- 2023-05-29 21:38:02
“不錯,將兵力集中,用以守城。”
“難道,你沒有把握可在外戰勝董卓軍?”徐庶無奈還是問出了口,因為荀瀟的打法,太過于保守了。
全線轉為守勢,倒是能夠眾志成城讓董卓軍沒那么容易攻城拔寨。
可日復一日之后,軍心或許會受影響,將士也會動搖。
起兵舉事,拼的就是一鼓作氣,可讓董卓膽怯,這頭一戰,可不能如此以守為主,否則真就要被人看穿虛實了。
也是,文伯沒打過仗。
徐庶此時忽而想到,在軍營內,有豐富帶兵作戰經驗的,應當就是關羽而已,從此前商隊帶隨從侍衛打山賊。
到后來許縣附近各處平亂,經驗逐步豐富。
現在也有將軍風范,在軍中威望漸高。
而其余之人,都是學識足夠,可哪里打過仗,文伯如此小心,也是尋常事,不過在許縣之外,還有幾名將軍。
“胡軫到許縣前,還需過三處駐軍之地,為鮑韜、衛茲、曹休把守。”
“此三處互可相望,彼此馳援,等三將難以阻隔,再退回城中后,胡軫氣勢已弱,而董卓用兵是為震懾,定然還會急攻城池。”
“我們等他叫陣,攻堅,待敵疲乏之后,出城迎戰。”
荀瀟倒是也沒有怪罪徐庶多問,還是很平靜的將想法說了出來。
穩扎穩打而已。
徐庶也是忽而點頭,這是最穩妥的打法了,只怕是諸侯那里不好交代。
“若是胡軫連前哨的三營都過不來,那么無需我們出手,這功勞去爭他做什么?”
“若是他踏營擊破,許縣重兵把守還可止住其軍勢,扼制要道,不至于令他勢如破竹。”
“況且,我也不可能鮑韜三將,他們不是我的兵。”
駐守在前的軍略,是當初和曹操、鮑信設下的。
此事,荀瀟自然是吃著虧的,不過他并沒說什么。
畢竟在軍糧軍資上已經占了不少便宜,若是連首功都要去爭,就有點不厚道了,他是明白人也是生意人,知道交情是一人一步讓出來的。
而非是一寸一尺去搶。
得寸進尺可不是什么討人喜歡的性格。
“文伯之意,我明白了。”
徐庶從懷中拿出了許多卷宗擺放在案,這是他這段時日一直盤算的如今庫存,現在盡數交給荀瀟查驗。
等待命令下后,至軍營交由郭嘉,再告知關羽去提取資產,精鐵全數交由精兵,盡取其材,多多益善。
而其余的部分,則是用以做箭矢、木弓。
準備守城。
“還有一事,曹公來信,諸侯自酸棗會盟之后,要將點將之臺,設在許縣,雖大軍不入,但他們與其親兵要來。”
“好。”
荀瀟滿臉平靜,渾不在意的道:“他們想要看好戲,那就演一場好戲。”
……
三日之內,許縣加緊打造軍資。
典韋得信令,至軍中挑選精銳死士,以三倍安家費發放,挑膽略過人之輩,跟隨其后為死士營。
以力大、體壯為主,且要會騎馬。
如此多的要求本來極難,即便是選出來了,這些人也不是普通的新丁,幾乎都是足以做校吏、百夫、伍長的人。
是以,最終這支兵馬選下來,還是要靠荀瀟在鄉勇的名聲,募到了那些追隨的義勇。
多是鄉里出名的義士,在村亭中估計也是刺頭,畢竟混這一道圖存活的人,沒點本事是混不下去的。
哪怕是被人當刀用,也得是把刀才行。
典韋最是懂這種人,他便是這類人中的一把寶刀,現在為荀瀟所使,所以放權給他后,先是發了犒賞,而后帶人挑選軍資。
每人有兩副鎧甲,許縣四處網絡的一千一百多匹馬中,足以做戰馬的良駒大概六百匹,基本上也都先行滿足了典韋。
最終一千三百四十人,各自帶三天的干糧趁夜出城,到潁陰一帶的山里埋伏等待,典韋是己吾人,熟悉這一帶山里的道路,哪怕是不知小路,也可尋跡。
至于河流所在,小溪水源,更是早已帶人打探了不少。
故而離去后,守城之任就交由了關羽。
這三日期到。
諸侯也至了。
有士人早早到來,荀氏、陳氏、郭氏等潁川望族之中,各有長者到許縣來參與,寒門士人同樣來往。
關卡雖知胡軫大軍已到,但是卻沒有封城,車馬商道依舊是暢通無阻。
荀瀟率戲志才、徐庶以及縣衙內的官吏在門口迎接曹操。
諸侯定然是在曹操之后到的,因為曹操地位比較奇怪,若是按照董卓的通緝,他現在沒有任何官職。
不過,其余的諸侯、太守,還是默認曹操是荀瀟背后的人。
若是得罪了他,恐怕是得罪許縣囤積的荀、曹兩人三萬兵。
再加上,鮑信和王匡,似乎都有舉薦親和荀瀟的意思,水漲船高之下,曹操也就不得不重視。
不過在曹操來之前,有一隊兵馬自城外大道而來,數百騎,加之四五百人,拉了十數車的軍資。
荀瀟朝左看了一眼,抬腳走過去迎接。
他前夜已經收到了軍報,知道這是誰人的兵馬。
而且,最近這段時日進駐許縣的義士也會增多,倒是不怎么奇怪,畢竟除賊大事,匹夫有責。
只要不是袁氏大軍入駐,荀瀟也都不會擔憂隱患。
來人騎著棗紅馬,略瘦。
快催幾步到荀瀟身前,翻身下馬對荀瀟深深鞠躬。
“閣下,就是荀文伯荀君?”
“是。”
“在下劉備,自平原隨公孫將軍而來,伯珪在酸棗與諸君匯合,我則先至許縣,與君抵御董賊。”
荀瀟眼色一凜,暗暗打量面前此人。
身板結實,雙臂較長,面色嚴肅堅毅,挺拔如松。
年歲倒是比荀瀟大,胡須濃密而眼眸凝實,眸如鷹目自有神俊,跟隨其下馬的,是個壯士的猛漢,提一把長矛在手,胡須如鋼針一般,隨身在側,不怒自威。
“劉玄德。”
荀瀟道出了他的名字,“歡迎之至,此番帶來多少人?”
“四百二十七人,”劉備面不改色,并沒有因為這點人數而臉紅,“人雖少,但肯為大漢舍身殺賊。”
“而今來此,便是盡聽荀軍調遣。”
劉備和荀瀟對視了一眼。
還是斬釘截鐵的說出了這句話。
雖然,他知道荀瀟年歲比他小了六七歲。
“久聞荀軍之名,以仁義為立身之本,令人敬佩。”
他說敬佩的時候,暗中有點咬牙。
但表情還是很平淡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