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沈曉的野心
- 讓你接手機械廠,震懾世界了?
- 東風吹青山
- 2026字
- 2023-05-09 12:00:00
尊嚴只存在于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沈曉要造最遠射程最搞精度的導彈!要造最先進的坦克!要造最遠航程,最快的戰斗機!造最大的核動力航母!
沈曉要讓種花家提前走上制霸世界的舞臺,國境線之外都是紙老虎!
是的,這一世,沈曉不光是要賺錢,賺大錢,賺夠錢!
還要實現他的理想與信仰!
百年血淚史,種花家已經被欺辱太久了!
是時候站起來了!是時候一步步清算!讓西方的那些跳梁政客們清楚,種花家沒有去拿捏他們是因為我們熱愛和平,而不是不能核平!
沈曉打斷了三人的談話說到:“從現在起,我們嵐江機械廠正式更名為萬域重工,林叔,改名注冊的事就交給你了。還有這臺設備的專利權,這樣,讓秦叔跟你一起。你們要在最快時間內辦好!后面還有很多事情。”
“行,這事你就交給我們。你秦叔雖然是個大老粗,但是鞍前馬后,跑跑腿還是行的!”秦永強也絲毫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
“然后就是德海叔,你跟我,要趕在承諾期限到之前,先把這臺機床賣出去!”沈曉又說到。
其實沈曉還有更好的安排,比如讓那個林斌一個人去跑專利跟注冊的事情。
讓張德海去兜售機床,然后安排秦永強組織現有工人加工數控機床所需要的零件。
而沈曉自己,就可以用林斌帶回來的設備再組裝生產兩臺數控機床。
但兩個月的承諾期限就要到了,沈曉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現在有了自己的數控機床,沈曉有信心,也必須要把工人的工資發出來!
所以其他的事情被沈曉置后,一切等工資問題解決之后再開始也不遲。
現在的沈曉的這三個叔叔也是對沈曉完全的信服,只要沈曉安排下來,他們只需要去落實就行了。
“今天也不早了,走都去我家吃火鍋!”
張德海一回到家里就跟老婆大倒喜訊,然后帶著老婆興沖沖的就出去買菜了。
回來的時候,張德海大包小包的提著,卻沒有讓老婆提一點東西。有肉有菜有酒,一鍋火鍋沒多一會就端上了桌。
沈曉不喝酒,張德海還特意買了這會最流行的橙味汽水,往冰箱里一冰鎮,大夏天的喝這個別提有多爽了!
“來,為了我們嵐江機械……不,不對,應該是為了我們萬域重工的輝煌未來干杯!”
“來!干杯!”
“對!為了我們的美好明天,干杯!”
沈曉舉起杯子站起來,說到:“萬域重工,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走上全國舞臺!甚至世界舞臺!”
“干杯!”
這一晚,三個男人都喝醉了,那久違的紅著臉笑的暢快的樣子看起來是那么的可愛。
這一晚對于這間房子里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久違的放松。
苦日子,就要從這晚畫上句號!
深夜,沈曉靠在窗子邊看著外邊寂靜的夜,眼中卻是似有一團熊熊烈火在燃燒!
沈曉對數控機床的定價是八十萬一臺,只要能將這臺機床賣出去,那就能徹底打破現在的死局!
不過,事情的進展并不像預料的那么順利。
林斌帶這資料跑專利,但或許是沈曉的設計跟成果聽起來都太過夢幻,所以專利局的審核員在聽完林斌的介紹跟看了資料之后都露出了詭異的表情。
而且,當下的專利造假成了風氣這也對申請造成了巨大阻力。
不過,林斌最終還是想方設法的搞到了一個地方專利,有了地方專利至少有了一層保障。
而沈曉跟張德海這邊賣機床也是困難重重。
周邊的廠子直接跟他們斷了往來,而在市場上,幾乎沒有人相信一個即將倒閉的嵐江廠能搞出什么數控機床。
甚至沒有人愿意去廠里看實機操作,甚至有人說,這不過是沈曉去淘了一個廢舊數控機床翻新而已。畢竟這個時候確實有很多販子,去做翻新機器,坑了不少人。
“德海叔,走回去。”
沈曉招呼張德海回廠里,但張德海卻不想就此放棄。
“不要放棄,再等等,一定有人慧眼識珠的!”
“我不是要放棄,現在還有一個辦法!”沈曉強調著說到。
張德海立馬就湊過來問:“什么辦法?”
“南郊機電的曹成華!”沈曉說到。
張德海聽聞此人卻是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他?他可跟你爸是死對頭!”
“我知道,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判斷。”沈曉解釋到:“嵐江機械廠困難的時候,沾邊不沾邊的都來踩。但是他曹成華沒有。他是我們最后的機會!”
聽聞沈曉的說法,張德海也頓覺有些道理。
兩人立刻就回了廠里,然后招呼工人把機床裝車,直奔南郊機電!
此時的南郊機電廠,曹成華正招待幾位來自部隊上來的領導,一個上校,兩個上尉,還有一個二級軍士長。
這幾位軍人正氣凌厲,曹成華縱然見過不少場面算得上是老謀深算之人,但在他們面前,也不得不顯得緊身微言。
只不過,這幾位軍人的眼中都帶著一絲愁色。
曹成華遞過一只茶杯,苦笑著說到:“上校同志,你們的這個零件要求太高了!不是我們不愿意幫忙,更不是什么錢的事情,是我們的技術達不到啊!”
徐華兵,南方軍部某坦克旅旅長,這一次他們所在部正在參加嵐江市的一次荒野軍事演練。
但意外就發生在坦克演練的途中,他們的人無意觸發了一片戰爭時期遺留的地雷區。
反步兵地雷的威力有限也過去這么多年,所以人員傷亡并不大,但是不少的坦克卻遭了殃。
履帶插銷變形,損壞,直接讓坦克變成了一動不動鐵王八。
上級的問責臭罵都可以放一邊,但是上面下了死命令,要求三天之內必須修好所有受損的二十輛坦克。
但好巧不巧,當地無法提供修復支援,而本部的維修兵最快也要五天才能到位。
沒有別的辦法,他們只能想著求助于民間。